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济南市地热资源丰富,目前正处于积极开发阶段.通过对济南地区地热资源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热储层特征及地温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济南地热田形成模式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济南地区地热田热储概念模型,阐明了济南地热田形成的机理,为确定该地区地热田的边界范围、热田地质模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地热田远景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南京仙林大学城地区羊山公园地热地质条件,在了解该区地层岩性结构构造、热储埋深等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 CSAMT)对断裂构造进行地质物探综合解译,并结合地质资料综合研究调查区2 500 m左右深度内断裂位置和展布特征,对该区断裂构造进行深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并具备地热储积的"热源、通道、热储、盖层"等基本热储水文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勘查前景,断裂交汇处为地热资源勘查有利部位。研究结果对掌握南京市地热资源总体特征、了解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制定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郝杰  万维  任路  陈元春  王明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4):10409-10416
地热资源具有清洁、可再生、储量大等特点,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资源。唐山市地热资源丰富,但现阶段开发利用的主要层系为南部平原区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北部基岩热储则少有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唐山市北部区域地质特征、地热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开展地热资源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市北部发育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埋藏深、水温高、涌水量大,是该区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热资源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浙江省地热资源概况,结合浙江省区域地质背景探讨其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浙江位于我国东部薄壳地带,莫霍面的起伏控制着省内大地热流值的分布趋势,省内地热井(泉)多分布于莫霍面埋深浅且热流值高的地区。省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为深部岩层的富水及导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浙西北地区地热资源以沉积盆地型为主,热储岩性主要为灰岩、砂岩,热储类型为上部孔隙型下部岩溶型层状,其褶皱山区则为隆起山地型,热储类型为岩溶型层状兼带状;浙东南地区主要为大面积的丘陵山区,地热资源类型以隆起山地型为主,热储岩性主要为岩浆岩、火山岩,热储类型为裂隙型带状。浙江省热水主要为偏硅酸-氟热矿水,受赋存环境影响,浙东南地热水偏硅酸、氟、氡等含量普遍高于浙西北。  相似文献   

5.
 汝城热水镇出露98℃天然热泉,该地区深部干热岩地热资源相当可观。通过大量钻孔地温测量和大地热流测试等勘探工作,评估了该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基本情况。勘探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平均地温增温梯度为18.7℃/100 m,最高值达35.2℃/100 m,主要高温钻孔的大地热流量介于60~170 MW/m2,地热资源较为可观。该地热田的热源来自深部岩浆余热,热储主要是F1、F3断裂带上盘及其他次级断层派生的密集裂隙系统。区内热水河以东花岗岩体为浅部水热热储盖层;热水河以西震旦系的板岩为深部热源盖层。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田热储层下底面温度为260℃,热储层上顶面温度为255℃,热储层以上厚度为3500~4000 m。汝城地区热储埋藏深度较浅,热储温度较高,是较好的干热岩开发靶区。  相似文献   

6.
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边缘海,也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复杂的构造应力和演化过程成就了该区域优质的地热背景条件。本文以南海海域大地热流、热储、流体地热数据为依据,基于南中国海的热历史、热状态以及流体地热特征认识基础上,分析研究莺-琼盆地11个地层水样和13件样品岩石热物性参数,从盆地热演化、岩石圈热结构、构造背景、热源、热储、盖层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南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是5 Ma以来活动构造最为活跃的地带,发育海山、高压流体底辟、气烟囱等,是热事件最活跃区;地幔热流与地表热流之比为0.59,具有“冷壳热幔”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洋中脊、红河断裂等深大断裂带、以伸展构造为主的断块、底辟核心影响区等,提供了深部热物质上涌“热通道”,造成现今地温异常;以莺-琼盆地为例,按热储区域封盖组合特点,由浅层乐东组到深层崖城组,划分了浅层中-低温地热系统,中深层高温地热系统、深层超温地热系统。南中国海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利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海洋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对比南海地热资源优势,从技术、经济角度探讨海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4,(1):50-50
北京是世界上拥有地热资源的6个首都之一,赋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根据北京平原区地热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断裂构造展布方向、热储层埋深及地温场特征,北京市平原具备地热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分为:延庆、沙河、小汤山、北京城区、良乡、天竺、后沙峪、李遂、双桥、凤河营等10个地热  相似文献   

8.
《科技资讯》2004,(1):50
北京是世界上拥有地热资源的6个首都之一,赋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根据北京平原区地热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断裂构造展布方向、热储层埋深及地温场特征,北京市平原具备地热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分为:延庆、沙河、小汤山、北京城区、良乡、天竺、后沙峪、李遂、双桥、凤河营等10个地热田.……  相似文献   

9.
济南北部地热田的成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济南北部地热田的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岩浆活动特征、地温场特征等资料,并结合地热田内的钻探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济南北部地热田内地热水来源于南部山区的深部径流补给,主要赋存于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的破碎带及附近,深部灰岩热储的岩溶发育较差.研究表明:断裂构造沟通了深部热源,济南岩浆岩的侵入作用对地热资源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河北省高阳地热田岩溶热储成因模式,为合理有效地开发该地热田服务。从高阳地热田区域构造、地层以及地温场等基础地热地质资料分析入手,进行构造特征、热储展布、热储物性、热源、运移通道、水化学以及盖层等因数分析,探讨高阳地热田周边及内部断裂的分布特征、潜山热储的展布特征、地热田热储成因中各影响因数的配置关系。高阳地热田潜山热储主要发育元古界雾迷山组,寒武系、奥陶系热储在局部有分布,岩溶热储具有北东-南西向的展布特点;区域大地热流值高,热源条件好;地热水自北西向南东方向流动,主要由太行山的水源补给;热水运移通道主要为深大断裂和不整合面;上覆盖层主要为第三系泥质岩和第四系等。  相似文献   

11.
 高效利用地热资源已成为地热开发利用的焦点话题,中国地热资源丰富,但大多分布偏远,地热资源利用率总体较低。本文结合国内外地热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以氨水作为工质的动力循环系统,提出了净功率、电力产率、热效率和换热面积比率的性能指标,并分析氨水溶液质量分数、循环倍率和热水温度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设适合于华南地域特征的地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示范项目,实现资源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为中低温余热利用提出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地热资源评价是贯穿地热勘查和开发全程的一项工作。不同地热勘查和开发阶段资料的丰富程度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同。体积法在地热调查初期或大区域地热资源评价中应用广泛,此时数据较少并呈现较大的空间变化,可结合蒙特卡罗等随机模拟和风险评价方法计算。然而当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时,热储温度和体积不易确定。本文基于体积法,通过地质建模求取热储温度和体积,并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模拟,对雄县地区3000 m以浅砂岩和碳酸盐岩热储的地热资源储量进行了评价,可为区域地热资源静态储量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施尚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0):4838-4842
在研究沉积型盆地地下热资源的分布过程中,经常通过对地温梯度的研究来确定地下的热分布情况,而不是研究大地热流的分布,但是在研究地温梯度的过程中,经常将不同深度下计算的地温梯度放到同一平面中进行比较,这样就会给实际的研究造成错误的指导,地温梯度与计算井段的深度是密切相关的,要将地下的情况放到平面上进行分析研究,就必须将不同深度下的地温梯度规一化到同一深度面上讨论,现提出一种解决的办法,即规一化地温梯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低温地热及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热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福水  郑晓菲 《应用科技》2001,28(11):10-17
探讨了低温地热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针热泵技术应用于低温地热供暖。通过对地热-热泵联合供热热源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案比较,分析热泵参与地热供暖的负荷调节,论证了洋系统是提高低温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还介绍了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的概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羊易地热田一些热泉和钻孔的地表面分布模式,蚀变矿物类型,来追索热流体的主要通道,判断热田边界以及地层渗透性能,根据在石英、方解石和萤石中测量的116个汽液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可以推测热储的温度变化趋势,为开发和利用地热资源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热井的保温增效问题,根据地热井井身结构特点,建立井筒温度计算模型,并利用A 地热井现场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应用该模型对地热井热损失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有效洗井等措施,将局部井段产水转化为全井段产水,可使井口产液温度由61.2℃增加至65.7℃;井口产液温度随着日产量的增加而增高,但增幅逐渐减少;改变井身结构能显著提高井口产液温度,但需要进行系统的井身结构优化;采用保温材料的泵管带泵下深400 m 时,井口产液温度达到70.9℃,比常规泵管提高2.7℃。分析结果为地热井保温增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朱焕来  施尚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3):3052-3054,3058
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是油区地热开发利用中很容易被忽略或浪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在详细分析了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的概念。从资源潜力、开发成本、市场前景三个方面论述了其特征,探讨了其在油田掺水集输、伴热集输及驱替原油三个方面直接开发利用技术。提出了"用热不用水"的间接利用理念,探讨了采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服务于油田生产和周边居民的可行性,为油田产出型地热资源深入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于干热岩具有传统化石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干热岩的勘探开发列入了国家能源发展计划。中国干热岩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研究目前各国干热岩开发利用工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干热岩开发的地热地质学指标,针对福建漳州的干热岩科学钻探,从区内酸性岩体分布、盖层情况、深部热异常及区域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福建漳州干热岩钻探选址的原则与指标,建立了钻孔位置地区的概念模型,并对福建漳州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前景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