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 为取得较高的频带效率和较大的编码增益同时降低编码和译码复杂度。方法 将里德索罗门(RS)码与带宽有效的P-TCM8PSK和16PSK码进行级联,并在高斯信道上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结果 在误比特率Pb=10^-4时,级联编码系统比单个码P-TCM系统多获得1dB编码增益,在误比特率Pb=10^-7时,级联编码系统比P-TCM系统多获得3dB编码增益。结论 随着Pb下降,RS码与P-T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京地区的场测试结果,给出了适合于该地区的服从M分布的移动信道仿真模型,为研究中国地区的差错控制方案提供了平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RS码与MPSK相结合的方案在此信道模型中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适应于北京地区的M衰落信道中,RS码与MPSK相结合方案在不增加频带带宽的前提下,与未编码的QPSK相比较,在未编码的QPSK相比较,在Pb=10^-3时,可有10dB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3.
用光度法研究了Ag(Ⅰ)-α,α’-DiPy.-K2S3O8-ECR催化体系.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为:3.0×10-3Mα,α’-Dipy,3.8×10-2M K2S3O8,1.2X10-4M ECR和pH5.0.方法灵敏,其检测限为1× 10-9g/ml.本法用于测定氯化银溶度积,经果与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半胱氨酸电氧化循环伏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半胱氨酸在玻璃碳电极上的氧化机理为RSH→RS·十H++eRS·+RS·→RSSRRS·+2H2O→RSO2H+3H++3e测得第一步电子传递过程的βna=0.24,ka=1.03×10-5cm·s-1,第二步电子传递过程的βna=0.41,ka=2.10×10-9cm·s-1.  相似文献   

5.
基于编码的OFDM系统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FDM在多径衰落信道中,一些子载波由于深衰落会完全被丢失,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误码性能.因此,必须将OFDM系统与信道编码结合起来以提高整系统的误码性能.构建了基于编码的OFDM仿真系统,通过仿真比较了基于LDPC码、乘积积累码(PA)和卷积码的OFDM系统在多径衰落信道下的BER性能.研究了信道块衰落长度与编码性能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分析表明,LDPC码和PA码在不引入交织的情况下,均可获得比引入交织的卷积码更大的性能增益,表明LDPC码和PA码在无线信道环境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Turbo码在瑞利慢衰落信道中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瑞利衰落信道的编码信道模型,给出与这些模型相对应的仿真方法.然后针对充分交织瑞利平坦慢衰落信道,在未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对Turbo码的译码算法Log—MAP进行修正,并进一步对影响Turbo码性能的主要参数:迭代次数、交织器长度、编码效率、分量编码器结构进行仿真与分析,得出的仿真结果可以指导实际无线信道中设计合理的通信Turbo码。  相似文献   

7.
基于编码的OFDM系统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FDM在多径衰落信道中,一些子载波由于深衰落会完全被丢失,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误码性能因此,必须将OFDM系统与信道编码结合起来以提高整系统的误码性能。构建了基于编码的OFDM仿真系统,通过仿真比较了基于LDPC码、乘积积累码(PA)和卷积码的OFDM系统在多径衰落信道下的BER性能。研究了信道块衰落长度与编码性能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分析表明,LDPC码和PA码在不引入交织的情况下,均可获得比引入交织的卷积码更大的性能增益,表明LDPC码和PA码在无线信道环境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MR64QAM/OFDM传输系统中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非线性失真对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预失真法改善SSPA的非线性失真,并将SSPA等效为一个软限幅器.计算了在加性噪音和软限幅影响下多分辨率调制(MR)64QAM(正交幅度调制)/OFDM的传输系统误比特性能.结果表明,0.1%的限幅概率对MR64QAM/OFDM传输系统所造成的信噪比损伤可忽略不计,产生的邻频道干扰为-49.2dB;1%的限幅概率对MR64QAM/OFDM传输系统在最重要比特误比特率为10-10时所造成的信噪比损伤为1.9dB,产生的邻频道干扰为-37dB.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信道纠错编码Turbo码,并提出了利用FPGA实现Turbo码编译码的方法。编码采用了顺序输入,并行编码,顺序输出。译码选用Max-Log-MAP算法,针对该算法采用查表法实现交织,以提高交织速度,译码器内部采用并行级联调用,以减小译码延时。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表明。所设计实现的Turbo码其有良好的性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交织分复用空时码(IDM-ST)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设计了一种基于LDPC编码的交织分复用空时码系统,并将它与传统的基于卷积码编码的IDM-ST系统在准静态的瑞利衰落信道下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帧长,不同天线数情况下,基于LDPC编码的IDM-ST系统和基于卷积码编码系统各有其优势。整个系统具有接收简单,复杂度低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适合于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