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麦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对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镉胁迫对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但总体上表现为抑制其萌发;小麦种子胚根的鲜重、芽长、根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度和胚根长度均随镉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膜透性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明显增加,说明镉抑制了小麦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铀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探索铀和其他重金属共存时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铀处理量为0,50,100,150μg·g-1干土,分别添加镉、铅、汞、镍4种重金属,添加量分别为0、低含量(约1倍本底值)和高含量(约5倍本底值).以铀和重金属的0处理为对照.铀和重金属处理土壤两个月后播种,出苗65~70 d后用PAM-2500测定荧光诱导曲线参数和快速光响应曲线参数.结果表明:铀分别与Cd2+,Pb2+,Hg2+,Ni2+复合污染对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有不同影响.(1)在低铀浓度下,镉、铅、汞离子的存在,降低了植物Fv/Fm值,增加了植物的胁迫,但镍离子的存在几乎没有影响;在高铀浓度下,重金属离子的存在,提高了Fv/Fm值,降低了铀离子单独的胁迫.(2)复合污染下,qN升高,Yield(Y(Ⅱ))、ETR和qP降低,植物的自我光保护能力增强,天线色素的捕光功能下降,电子传递链受到影响;(3)高浓度铀与重金属复合污染使植物叶片的α值升高,r ETRmax和Ik下降,植物对光能,尤其是弱光的利用能力增强,潜在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对强光的耐受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破坏植物渗透平衡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也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较低浓度的盐胁迫可以促进大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高则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为提高大白菜的盐耐受能力,对盐胁迫下的大白菜进行外源钙、水杨酸、超重力等不同作用处理,发现白菜的盐耐受性明显提高,同时还促进了大白菜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从盐胁迫对大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大白菜后续的盐胁迫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融雪剂对植物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融雪剂在植物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中产生胁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融雪剂对植物的危害.并对融雪剂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浓度U胁迫下植物物质成分的FT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TIR对500 mg U·kg-1土壤胁迫下空心莲子草、落葵和菊苣茎叶和根系的物质成分进行测定,用半定量法分析3种植物茎叶和根系红外光谱的差异,探讨高浓度U胁迫对植物物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植物茎叶和根系吸收峰峰形未发生较大改变,但吸光度变化明显,说明该浓度U对这3种植物的物质成分改变较小,含量改变较大.(2)羟基、羧基和酰胺基吸收峰发生明显位移,说明U胁迫对这些基团有明显影响,它们可能与U的吸收、络合、运输密切相关.(3)半定量分析表明,该浓度U使3种植物羟基、羧基等基团及蛋白质和糖类物质有明显的数量变化,不同植物变化不同,这可能由植物耐受U能力不同所致.因此,FTIR能快速、灵敏地检测植物在高浓度U胁迫下物质成分的变化,能解释植物吸收积累U的影响机理,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应用于U等核素对植物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耐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盐碱地的改良、盐碱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平衡的维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草木樨(Mellilotus officinalis L.)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外源钙离子(0、10、20mmol/L CaCl_2)对盐胁迫下(0、50、100、150、200 mmol/L NaCl),草木樨叶片表皮细胞、气孔特性、表皮毛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浓度不超过100 mmol/L时,叶表皮细胞、气孔及表皮毛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当Na~+浓度超过150 mmol/L时,表皮毛出现明显损伤,表皮细胞及气孔下腔分泌物明显增多,气孔趋于关闭.外源Ca~(2+)对盐胁迫下草木樨叶片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结构,提高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有效地减小盐胁迫的伤害,增强了植物的耐盐性.尤其是10 mmol/L Ca~(2+)的保护作用优于20 mmol/L Ca~(2+),较高浓度的Ca~(2+)也会对植物造成胁迫.因此,采用外源Ca~(2+)增强植物耐盐性时,应根据植物特性,选择适宜浓度,避免造成双重胁迫.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镉对苜蓿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对苜蓿生长和叶片中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苜蓿的生长存在剂量效应,低浓度水平处理刺激苜蓿生长,叶绿素a、b含量增加;高浓度镉抑制苜蓿生长,叶绿素a、b显著下降(p<0.05)。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在镉浓度为1.0mg·L-1时活性最高;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和GSH的含量在Cd浓度为50mg·L-1时达高峰。证明在重度胁迫下,叶绿体内主要依赖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来抵御氧自由基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在非生物胁迫中,高盐胁迫是最严重的环境胁迫之一。高盐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主要由于特定的离子毒害、升高的渗透压或盐碱度的增加造成的,这些变化会影响植物对水的利用以及植物的新陈代谢途径。为了提高生存能力,植物自身形成了一套适应高盐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主要有离子的运输以及区域化、渗透调节以及抗氧化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
植物吸收铁营养元素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高等植物通过铁素吸收的机制I、机制II和可能的机制III--吞噬系统来适应缺铁胁迫.本文对植物吸收铁营养元素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无油盐碱土和石油浓度为5 g/kg的盐碱土,接种植物根际促生细菌Y-2对苜蓿生物量、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对总石油烃(TPH)降解率的影响,以不接种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Y-2能够在石油胁迫下显著促进苜蓿的生长,接种处理通过提高苜蓿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降低植物体内MDA含量减缓了石油胁迫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并且接种Y-2显著增加了苜蓿对石油盐碱土壤的总石油烃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2.
脯氨酸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脯氨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抗渗透胁迫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脯氨酸可以调节细胞的渗透势,稳定蛋白的结构,并能在胁迫解除后作为氮素和碳架为植物提供能源.在一般的植物体内,脯氨酸的合成分为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以谷氨酸(Glu)为底物合成脯氨酸,另一条途径是以鸟氨酸为底物合成脯氨酸.一般认为,谷氨酸合成途径是植物在渗透胁迫和缺少氮素情况下合成脯氨酸的主要途径;而鸟氨酸途径是在植物氮素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累积脯氨酸.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路两侧树叶铅、镉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监测手段对抚顺主要交通干道行道树叶片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研究,在每条采样路线上设立了7个采样点,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公路行道树叶片铅(Pb)、镉(Cd)的含量.结果表明,主要交通枢纽、车辆停靠区树叶中铅的质量分数较大,工业区、矿区等镉的质量分数较大,而绿地、水源区等质量分数均较小.通过测定树叶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可提供生物净化、生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植物在自然界会遭受不同的不良环境灾害,如旱涝、霜冻等,这些恶劣生长环境会对植物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致其死亡.类黄酮物质作为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广泛分布在多种植物中.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显示,类黄酮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方面具有非常高效的作用,如果在植物体中超量表达指导类黄酮合成的相关基因,会促使类黄酮物质大量积累,这种积累可显著增强植物体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因此类黄酮物质对植物的生存及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近年来类黄酮物质在结构、分类、功能以及在环境胁迫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总结,为进一步研究类黄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植物在逆境中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在热胁迫、干旱胁迫、冷胁迫、缺氧胁迫、低温胁迫、盐胁迫下植物结构及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黄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mg·L^-1、0.5mg·L^-1、1mg·L^-1、5mg·L^-1、10mg·L^-1、20mg·L^-1、50mg·L^-1和100mg·L^-1)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镉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几乎没有影响;低浓度镉对幼苗的初期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当镉浓度大于等于5mg·L^-1对生物量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1mg·L^-1镉浓度对株高有极显著的刺激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这种刺激作用减弱,而高浓度的镉对株高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镐对根生长没有显著作用,高浓度的镉对根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地上部分乖地下部分产生毒害作用的镉浓度均处于5—10mg·L^-1之间;高浓度镉处理下,根较茎更敏感:幼苗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随镉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再升高,最后又降低;黄瓜叶和茎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较茎对镉胁迫更敏感;不同处理组之间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NaHCO3胁迫下5种木本植物苗木Na+、K+的吸收和积累及其与木本植物耐盐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盐碱胁迫强度的增加,5个树种苗木地上部分Na+含量、地上部分Na+/K+总体上逐渐增加,地上部分K+含量逐渐降低.地上部分Na+含量依次为枸杞樟子松丁香南蛇藤白榆;Na+/K+含量依次为樟子松南蛇藤丁香枸杞白榆.研究表明,地上部分Na+含量可以作为评价不同树种抗盐性的有效指标,但对于非盐生植物与盐生植物应该区别对待,即非盐生植物地上部分Na+含量与抗盐性负相关,盐生植物地上部分Na+含量与抗盐性正相关.地上部分Na+/K+与抗盐性没有普遍联系,不能作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抗盐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EC 4.1.1.31)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质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HCO_3~-生成草酰乙酸.PEPC作用的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植物应对环境胁迫反应中起到调控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关注.介绍了植物PEPC的种类、结构特征、不同物种中PEPC基因的克隆与分离、在植物逆境反应中的应用、植物PEPC的活性调节,为深入研究PEPC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抗盐碱植物虎尾草为材料,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12种盐碱强度各不相同的天然盐碱生态条件,并以此对虎尾草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丙二醛的含量以及植物的干鲜重,来分析盐碱胁迫对虎尾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胁迫组的含水量先上升而后下降,而碱胁迫组的含水量则一直下降,说明低浓度的盐胁迫对虎尾草的生长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碱胁迫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盐胁迫.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大,盐胁迫和碱胁迫均造成虎尾草MDA含量逐渐升高.其中在盐胁迫状况下,MDA含量增张幅度不大且平缓,而碱胁迫下特别是当碱胁迫强度达到160mmol·L^-1以上时,MDA含量由相对平缓转而急剧上升,且明显超过盐胁迫.实验结果证明:盐胁迫和碱胁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胁迫,碱胁迫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盐胁迫.在本实验条件下.以上可以说明虎尾草具有较高的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20.
植物根际微生物组是植物的第二基因组,但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使得根际微生物(特别是植物促生菌)面临着生物/非生物的多重胁迫,在此过程中,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调控机制影响自身代谢活性和植物抗逆性,成为根际微生物 植物间互作的重要调控系统为此,该文论述了植物促生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促生机制,着重探讨了土壤根际环境中缺氧、盐碱、酸铝、重金属/有机污染及施加生物炭等非生物胁迫、病原菌侵染等生物胁迫下植物促进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响应及调控行为,旨在推动发展以植物促生菌群体感应系统为基础的微生物 植物联合修复中轻度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