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9,(21):72-73
瓷器与丝绸是中国的两大金字招牌,这两种东西,是古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独门绝学”,既挣来成箱的黄金白银,也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天下谁不知道“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当然,这两条路并非中国人自吹自擂;而是西方学者的馈赠。  相似文献   

2.
《辛丑条约》起源于庚子年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侵略行动.正因为如此,《辛丑条约》的赔款一般也被称为“庚子赔款”。该条约的谈判从庚子年(1900)一直持续到辛丑年(1901),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以前的不平等条约谈判,清政府还可以讨价还价,多多少少有些回旋的余地。而这次却是在列强各国就如何“宰制”中国达成一致协议后才通知清政府照章执行。  相似文献   

3.
将“李约瑟难题”置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与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是下述三个问题:1)什么因素是造成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造成“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李约瑟着力解答了第1、第3两个问题,而忽视第2个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是“李约瑟难题”留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是历史上有名的“窑乡”,其出产的京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型砖,每块价格高达一两黄金,而且有“金砖”之说,在古代专用于铺设皇宫和皇室园林的地面。如此昂贵的砖到底有何不同,又是如何烧制的呢?  相似文献   

5.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1,(13):62-63
保护地球是一项繁杂而艰辛的工作,但每个人都有义务承担起这项责任。随着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过去,我们又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来保护“地球家园”呢?  相似文献   

6.
最来,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了4万亿度的高温,这个匪夷所思的数字让人很难想象。4万亿摄氏度的高温是如何“测”出来的,这样的温度意味着什么?温度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又引人入胜的话题,当我们说温度时我们在说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安阳魏晋大墓,有许多证据指向是“曹操墓”,这一消息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人们之所以关注曹操墓,更多的是因为墓主人的分量。魏武帝曹操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可说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但却被后世“妖魔化”成白脸奸臣形象。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问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2,(5):50-51
婚姻有“七年之痒”,爱情有“厌倦期”。从电视剧《金婚》中我们看到了男女相处的困境,为何男人容易出轨呢?为何女人总是担心男人出轨呢?什么时期的男人最易出轨?  相似文献   

10.
说说“洋文字母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说话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别人,让别人了解你的意图和目的或者是做进一步的解释。如果别人听不懂你说的话,那就达不到说话和写文章的交际目的,等于是白费力气。要振兴中华,要现代化,当然要正视现实,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文化。早在明末清初我国就开始引进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后来有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的《天演论》等等,与此同时一大批西方的科学技术术语也译成了汉语,随着新式学校的开办,这些科技术语迅速在全国推广,也被引进到我国的近邻日本,而到晚清中国大批留学生到日本学习,一些原来是中国学者首先翻译的科技术语和日本学者利用古汉语词根创造的西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术语译名一起返回中国,使汉语具备了一大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社会科学和现代生活所必需的科技术语和生活用语。现代汉语中一大批这类用语由于当时的译者充分利用了汉语原有的成分,因此让大多数中国人学起来比较容易,有的简直就感觉不到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像“数学”、“算术”、“物理”、“几何”、“三角”、“革命”、“微生物”、“细胞”、“会计”、“工程师”、“教授”等等,当我们第一次接受这些术语的时候,的确感觉不到是洋文转译过来的,还以为就是汉语自己的术语。只有在有机化学领域,出现了一些让人感到陌生的新造的汉字,如“肽”“酚”等等这样一些字。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巨大的凝聚力量。每一个读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的一课》的人都无不为这篇作品感人心肺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动,并且由此懂得,忘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就是背叛。这同时也是为什么沙皇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别国领土以后总要千方百计消灭当地民族的语言,首先在教学领域,随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强制推行殖民当局的语言,因为失去了民族语言而采用了殖民当局的语言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民族意识,便于殖民当局的长期统治。这也是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首先是在曾经是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的上海,随后在全国,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自发地在教学领域,随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恢复了民族语言汉语的尊严,把前此在课堂上长期使用英语术语来讲课的屈辱局面在短期内彻底改变过来,不论上什么课全部使用汉语作为惟一的教学语言。一大批过去直接使用英语的科技术语很快被易懂易学的汉语术语所替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从而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可是,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英语科技术语和缩略语,不经翻译,直接进入日常生活用语。什么是DVD?什么是CDMA?为什么不译成一般人能懂的汉语呢?的确,翻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既准确,又明白易懂更谈何容易。把geometry译成“几何”,把calculus译成“微积分”真是绝了,的确是一般人翻译不出来的,但是如果翻译很容易,还需要翻译家吗?可是有了准确的翻译,还是有人不愿意使用,非要使用多数人不懂的洋文和让谁都莫名其妙的洋泾浜外语又是为什么呢?我真诚地希望懂外文的人把花点工夫能翻译成汉语的西方科技术语译成大家好懂的汉语,而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一般最好不要用洋文,如OK或“拜拜”(bye-bye)之类实在没有必要引进,因为我们本来就有很好懂很好用的“行!”“对!”“再见!”“再会!”,有什么必要引进这些洋话呢?当然在专业圈子里,一些在西方使用已经很久而在我国却是刚出现的新名词新术语,专家们直接使用外文外语是应该允许的,因为这些专家们都懂得是什么意思,起到了交际工具的作用,至于从事外语教学和翻译工作的人以及外语院校学外语的学生,互相使用一下外文外语更不是问题,全部用外文外语也不是问题,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工作或学习的一部分。我们反对的是本来完全可以用也应该用汉语的时候滥用外语外文,而绝不是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反对恰当地使用任何外文外语,更不限于英语。 *胡明扬教授是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9,(5):68-69
中国海军开赴索马里打击海盗的消息,引起了国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美国《新闻周刊》都将中国海军的这次行动,比作“郑和舰队剿海盗”。国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古代航海史上的意义。却不大知道郑和舰队当年曾剿灭了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维护了东南亚海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2,(13):18-19
作为男子汉,一旦过了“而立之年”,健康往往滑坡,比如身体发福、体力、精力与性功能衰减等。此时,你该为健康做点什么呢?一些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补肾,如果只是这样,就应了一句俗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0,(17):13-13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一阵寒风吹过,你的皮肤会绷紧,你的牙齿会嚼唏作响。可是为什么呢?你的身体在这种时候这种条件下为什么会颤抖呢?科学家最近揭开了这个谜团:这是因为大脑的连结系统对皮肤的温度进行监控,决定什么时候开始颤抖。  相似文献   

14.
<正>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是指在3天内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急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所以又称为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或许你从来没有经历过,耳朵突然听不到的感觉,也许你身边有朋友说,突然只能看着别人嘴唇在动,音乐开到最大声,却是走入了无声的世界,此时你的朋友心急如焚,八方求援而直奔医院。你也会好奇,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突然听不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突聋”。顾名思义,突发性耳聋。那么“突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平时该如何预防呢?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知识。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源头几乎可以和历史学一样久远。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亚里士多德对相关历史题材的记录与分析,后人对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们关于空间、时间、运动等今日被纳入物理学范畴的知识的论述又能知道些什么呢?同样,如果没有司马太史公开榛辟莽的“八书”和由此以降的编史传统,今日我们对古代皇历农医律算河渠平准的了解就要大打折扣了。至于说它年轻,是因为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末,科学史才开始获得建制化所必需的学术基础与社会动力,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赢得普遍认同的局面至50年代…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波那巴赞誉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举世罕见的奇城”。而把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能够使这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如此倾倒折服,这到底是个什么广场呢?她究竟具有怎样的魅力?这是直到如今还每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这个“客厅”做客,以一睹她的芳容为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快活林     
打听刚下火车的旅客向路边的一鞋匠打听道:“老师傅,请问男厕所在哪儿?”鞋匠:“女厕所隔壁就是。”赶早市法官:“你因为什么事被指控?”囚犯:“我只是到商店里去早了一点。”“可是并没有过错呀。”法官疑惑不解,“你到底什么时候去的?”囚犯干脆地回答:“在商店开门前。”死刑犯的要求一个死刑在临处决前。法官:“你还有什么要求?”死刑犯:“我要加入人身死亡保险。”法官:“……”卖书不卖笑书店营业员板着脸:“你别看了,这儿是卖书的,又不是图书馆。”顾客:“看你是什么态度,没一点笑脸。”营业员:“你是来买书的,…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科学的发民历程,即是西方近代科学向中国移植的历程。由于这一过程遭逢中华帝国衰落和西方列强侵扰的特殊遇境,中国近代社会对科学的价值认同历经了从“夷技”到“长技”再到“科学万能主义”的渐进曲折的变化过程,并因此形成了一种别扭的二元基本架构的非理性科学价值观。这一价值体系不仅影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建设也产生了某种误导。确立一个适于现代科学和技术健康发展的科学价值观已成为“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星座     
星座是什么呢?由于天上的星星很多,绝大多数是恒星(在天上的位置基本上看不出来变化)用人的肉眼能看到大约6000颗。为了便于记忆和研究星空,古代的巴比伦人使将天空分成了许多区域,称之为“星座”,每一个星座由其中的亮星的特殊分布来辨认。古希腊人在公元前270年前后把他们所能见到的部分天空划分成48个星座,用假想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把他们想象为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并结合神话故事给他们取了合适的名字,这就是星座名称的由来。由于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四十几个星座都居于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刚好是我们常见…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进化学诞生之日起,为何人类生来就是裸体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中写到:“没有人认为皮肤上没有毛发对人类来说是个优势,人类身体脱去毛发不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人类脱去毛发呢?尽管书名是《人类的起源》,但是达尔文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对人类的起源作出什么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