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反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允许被告人反诉 ,体现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权利平等 ,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反诉是作为被告可以援用的一种重要的司法救济程序和防御方法 ,也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和关注。文章简要分析论述了反诉制度的历史、概念、性质以及反诉的条件等问题 ,以初步揭示其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反诉制度是三大诉讼中民事诉讼特有的一项制度,各国民事诉讼法都对反诉制度给以了确立,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在反诉与本诉关联性问题上我国的相关规定却是极其的简单和笼统。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可以适当参考英美法系对此问题的相关规定,从而更加全面的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王红哲  高玮 《科技信息》2008,(10):245-245
反诉制度从由抵销抗辩这一最初形式发展至今经过了近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其立法目的也从单纯的考虑公平过渡到集公平公正和诉讼效率两者于一身,它凭借着能够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节约诉讼成本、避免矛盾裁判、缓解执行压力等功能优势,成为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目前我国反诉制度的整体状态还不尽人意:立法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理论研究乏力,引导性不足,这两种因素的合力成为司法实践弊端形成的主要原因,妨碍了反诉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平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自诉的实质、成立、审理以及自诉中之反诉等问题的介绍与分析,对刑事诉讼中有关自诉的法律规定作了较全面的评介。  相似文献   

5.
所谓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中,被告向本诉的原告提出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目的是为了抵消或吞并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根据《民诉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被告有权提出反诉。但是并非什么情况下都可提出反诉,根据《民诉法》的有关规定,反诉的提出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反诉的提起要以本诉的存在为前提,没有本诉就不能提起反诉。第二,提起反诉要与本诉有牵连,即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或者诉讼理由基于同一事实或者同一法律关系。第三,反诉必须向本诉的人民法院提出,并且本诉人民法院对反诉有管辖权。第四,反诉必须在本诉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6,(3):55-57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作为一项学生权利救济机制,对于学生权利的救济与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对申诉制度都予以规定,对学生权利的保护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但是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我们必须充分地了解、认识到该制度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去完善它,更好的为保障学生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7.
现存法律制度对数据库保护的不足导致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被提上立法日程,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在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形成一些颇具借鉴意义的法律文件。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中所谓的提取权和再利用权不过是版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特殊权利的赋予并没有考虑数据库是否具备原创性。因此,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实际上保护了数据库中的事实和信息。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个有机整体,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也受到或应当受到相关制度的限制。我国可以借鉴欧盟数据库指令建立数据库的特殊权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事撤诉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和起诉制度一样,是当事人自由处分诉权的表现。撤诉是一种权利,所以,一方面要充分保障该权利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和实现,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以体现权利、义务对立的正当性。那么,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撤诉,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撤诉?撤诉的法律效果如何?"权力-权利"对抗制衡机制在民事撤诉制度中作用如何?一系列的问题反应出了目前我国民事撤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们寻求解决途径提供了思路和突破口。文章首先提出我国民事撤诉制度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种逐步深入的分析探讨,对民事撤诉制度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是票据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本文主要就持票人必须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票据这一要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阐释,以期更清晰地理解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从法学视角来看,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实际上是权力一权利制度制衡。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的根本在于制度建设。通过全方位、系统化的制度建设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不仅仅便于政府倾听人民群众声音,更应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济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应履行的保证公民在非常时期的生活权利的法律职责,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稳定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社会救济是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是国家政府的义务。任何人不能够随便剥夺公民的这一权利。本文主要介绍英国、瑞典这两个福利国家的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对中国救济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婚姻当中,男女双方均负有权利和义务,并且这种权利义务是对等的。如若一方违反了婚姻法规定的义务,或是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那么按照法律的基本原则,另一方就有权利请求救济赔偿。我国在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中就引入了离婚救济的理念,并增设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与离婚经济帮助和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共同构成我国较为完善的离婚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权利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不可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农民工权利问题的现状,从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层面上如何保护农民工权利进行论述,以期尽快实现对农民工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14.
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是不动产交易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这类权利有遭遇各种中间权利处分的危险。其根本原因在于,此类权利无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此外,内含于某些物权变动模式中的登记制度也是这些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对此风险,法律一般利用预告登记、损害赔偿以及债权人的撤销权等制度加以对抗。其中,预告登记有明显的优势,不但能够保障合同目的实现,而且防险成本低,这正是预告登记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然而该制度在理论上的分歧和立法上的粗略,导致了其在司法实践中常常被滥用、错用,损害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乃至实体权利。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内涵、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及其保护机制方面,对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权利保护作一初步的探讨,以进一步完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切实维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是公民相对于国家的一项的积极的公权利。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障权不是国家和社会的施舍或馈赠,而是国家的一种义务,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无救济即无权利,宪法对权利保障的最根本、最有力的方式就是为每一个可能受到侵害的权利主体设置宪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7.
公正审判权是一项宪法性程序性人权,其国际标准所具有的普适性毋庸置疑,然而其内国化问题则是一个人权的实践问题,是一种实然的技术问题。应综合考量中国的实际情况,司法性权利采从技术到制度,防御性权利宜采从制度到技术,救济性权利则采有利于被告之路径。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大学生权利受侵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校正逐渐作为一种治校方略而被广大高校普遍采用,正确分析并理性界定高校工作中的学生权利现象,是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必然要求。在认识高校学生权利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权利受侵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权利保障的有效途径,即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加强法制教育、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和建立必要的申诉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9.
卞良 《科技信息》2011,(3):417-417,412
我国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制度近年来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我们要重新审视其现状,积极采取有关措施,逐渐建立健全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师权利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它是被告人的防御权、人格权,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权;它具有体现刑事诉讼价值、丰富刑事诉讼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结构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本文借鉴了国外沉默权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探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模式,力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