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汽车产业和手机产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国产手机产业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后现正面临困难,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核心技术,质量没保证,品牌弱.从表面看现在民族汽车发展势头很好,但背后隐藏着危机,民族汽车产业必须接受手机产业的教训,才能避免像目前国产手机产业所受的挫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品牌横空出世,手机厂商背后的代工生产企业亦随之进入白热化竞争.而当陷入瓶颈的手机代工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国产手机产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辞旧迎新之际,深圳中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制造二厂宣告“倒闭”.有消息显示,2015年12月国产手机市场最大的亮点——锤子科技新机Smartison T2,即是由这家代工厂商负责生产.尽管Smartison T2做了部分备货,并如期向市场发布,但产业界仍对这家代工厂投以足够的关注.人们开始更为审慎地看待手机代工企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中国移动通讯产业飞快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市场和销售市场。该论文基于2008年以来,苹果手机在中国的销售业绩分析,运用营销学理论得出苹果公司取得成绩的原因及经验,并给我国国产手机公司以借鉴和指导。该文首先对苹果公司采用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包括产品营销策略和体验式营销方式,了解了苹果手机是如何在中国市场进行营销的,同时分析苹果公司是如何抓住顾客购买心理的;其次总结苹果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劣势;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对国产手机品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过2003、2004年对“洋手机”攻城略地的辉煌时刻,国产手机份额从2005年起开始出现拐点。到2006年底,多数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宣布赢利的时候,国产手机品牌的占有率已跌破30%。时至今日,黑手机依然泛滥,拥有牌照的国产手机厂商近百家。在此情势下,国产手机阵营已经“一分为三”!  相似文献   

5.
1999年1月,我国自主开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GSM手机“华厦一号”正式上市,吹响了国产手机向垄断国内市场的国外手机品牌挑战的号角。此后,短短两年间,国产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  相似文献   

6.
关注手机产业的读者不会忘记2005年国产手机全线溃败的惨况。而进入2006年,这一态势并未有所缓解,陷入泥沼的企业仍然在增加,连一直笼罩在“国人骄傲”光环之下的海尔电器也难逃这一“怪圈”。 近日,阴霾的国产手机市场上空再度炸响一记惊雷:由于受手机业务影响。海尔电器2005年财报爆出了高达4.33亿港元的巨额亏损。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使手机业务成了中国IT厂商的“票房毒药”?!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苹果销量仅占8.4%,已退出前三名阵营。OPPO、VIVO双双超越华为和小米,勇夺智能手机销量冠亚军宝座。特别是OPPO异军突起,从去年三季度9.9%的市场份额猛增至16.6%,而VIVO也是齐头并进,以16.2%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苹果手机销量遭遇滑铁卢,三星手机"连环炸",国产手机弯道超车一举成为全球手机市场的领头羊,仿佛天时地利人和都注定了国产手机的完美逆袭。然而,国产手机的崛起也并非一日之功",应时而变"才是其转型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8.
杨明 《科技智囊》2001,(3):60-62
说起国产手机仪仅是这两年的事情,因为在1998年年底以前,国产手机是一片空白,在经历了两年的辛路历程后,国产手机一直期待能从外国列强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今年1月26日,当瑞典爱立信公司宣布退出手机生产时,一些国产手机厂家欢欣鼓舞,一些媒体也为之摇旗呐喊,仿佛一夜之间天赐的良机出现在国产手机厂家面前,但是在透过眼前美丽憧憬的背后,国产手机今年的道路仍是危机重重。爱立信没有真地“收兵”  相似文献   

9.
曾经风光无限并被圈内公认是暴利的国内手机产业,终于开始显露出泡沫破灭后无情的一面。近期,继熊猫、易美、中科健后,又一家国产手机厂商——南方高科,被推到了销售乏力、资金链断裂和银行追债的危机面前。  相似文献   

10.
从芯片、软件平台到生产环节,2003年的国产手机将处处受制于韩日两国。同样,技术上的短处也将使韩日厂商坐收渔利,这是国产手机大幅实现跨越的四大“软肋”业内人士认为,国产手机2002年之所以能靠快速更新机型来抢占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模仿韩日厂商手机新机型甚至获得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群雄纷争,号角齐鸣。国产手机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手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打破洋品牌的围追堵截,成为消费者的新宠,是每  相似文献   

12.
在电子的科技领域,大家都知道,高新技术大多都是由世界技术巨头领先研发出来,但又都是处于国内市场产品的品牌崛起,强大的时候才能在国内大多数消费者中普及、使更多的国内消费者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尤其在家电技术领域,DVD、彩电和摄像手机、都是在国产品牌脱颖而出时才把神秘的面纱揭开。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对那些时尚的、高清晰彩屏的、具有摄像功能的“洋”手机不禁望“洋”兴叹,因为价格太贵。国产手机悄悄地登上了挑战“洋”品牌的历史舞台,“洋”手机的得意已被逐渐地被国产品牌所淹没,这是众多消费者最新的发现。国产手机在某些方面做的甚至比“洋”品牌更优秀,而在实际功能上面,国产手机也同样毫不逊色。看来,“洋”手机雄霸  相似文献   

13.
魏崴 《华东科技》2010,(7):60-61
国产手机生产商通过其灵活多变的特点以及对中国用户的了解,向类似于索爱、摩托罗拉等跨国知名手机巨头发起挑战。这些物美价廉,功能多样的手机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手机市场里赢得了更多份额。  相似文献   

14.
知识传播     
信产部封杀国产手机“借牌者” 7月7日,信产部电信管理局在青岛宣布,将严厉查处以任何形式向无牌企业出租手机牌照的厂商,而手机入网许可证也将不再享受“终身制”。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天宇朗通的“天语”牌手机出货量达到1700万部,在中国手机市场仅次于诺基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产手机之王。  相似文献   

16.
《上海信息化》2005,(8):86-87
TCL手机在广州隆重举行了新品战略发布会,批发布30多款手机新品,并对外公布了以多媒体为主的产品战略方向,这是历年来国产手机品牌发布新品款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7.
魏民 《上海信息化》2005,(12):41-43
相对于之前如火如荼的国产手机市场,2005年的国产手机产业只能用一个词汇来形容,那就是“全面衰败”!大批厂商纷纷落马,究竟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8.
<正>多普达进入国内市场时,恰逢国产手机热销的黄金期。那时国内手机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特别是低端市场。而多普达却对这片厮杀激烈的"红海"不感兴趣,从第一款产品——do-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国内汽车产业形势和山西省汽车产业发展特点,总结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和山西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找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探索山西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思路和途径,为山西汽车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周和平  胡玉霞 《甘肃科技》2008,24(9):99-101
国产手机的品牌建设应该在创造品牌、提升品牌档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品牌效应,通过质量、服务与创新,完成中国手机品牌战略的维护与提升。从品牌营销战略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手机业市场品牌营销的迫切性,提出了中国手机业市场品牌营销战略策略选择,在中国手机品牌战略的维护与提升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