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木制品企业制造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流程程序分析、人机操作分析、动作分析等多种工业工程优化分析方法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了细致研究,根据ECRS四大原则及动作经济原则等思想对该生产线进行了优化改善。改善后生产线节约人员3人,节拍由12 s提升至10 s,生产线平衡率由64%提高至88%,生产率获得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尹忠恺  程陈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6):1180-1187
以C公司动机装配线的工艺流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艺流程中存在的工序编排不合理、工人操作不规范等影响生产线平衡的现象.根据现场布局运用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发现瓶颈工序,并运用5W1H和ECRS原则,工艺流程程序表和双手操作分析图的结合来改善生产线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改善前与改善后进行了对比,显示改善后的工时缩短,改善后的产能平衡率由75%提高至81%,提高了6%,生产线整体效益提高,验证了改善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原则的基础上,以某企业笔记本外壳装配线为例,以各工位作业测定的作业时间为依据,并结合该装配线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工业工程各种手法,采用5W 1H提问技术和ECRS分析原则对瓶颈工位进行作业改善,使得改善后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线运行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4.
基于能量分析的装配作业疲劳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降低装配作业人员疲劳的人因改善问题,研究了人体疲劳分析改善方法.该方法以仿真技术为支撑,通过人体新陈代谢能量消耗值来量化评估装配作业中人体的疲劳程度.通过作业动作的分解及动作参数的获取、基于新陈代谢能量消耗的人体疲劳评估计算、人体疲劳改善、改善方案的仿真验证与实施四个步骤可有效地完成作业的人体疲劳分析与改善.该方法在某汽车制造企业车轮分装工序装配作业的成功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效率分析和改善工具的方法,时间研究在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方法在服务业和新兴的电子商务行业中的应用却未见报道.以京东手机APP为例,通过实验设计,对受测者在APP上购物的全过程进行录像,通过动作影像分析,对手机终端顾客的动作标准和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顾客在手机终端上的购物动作包括点击、移动、滑动、等待4大类和输入点击、功能键点击、智能联想点击、移动、滑动、浏览思考和等待页面跳转7小类动作.通过比较各种手机购物动作的频次和平均时间,进而分析不同APP页面上影响顾客动作效率的网页设计因素,最后提出了基于效率的手机终端顾客动作的分类及相应的网页设计和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企业产品传动轴为例从生产线平衡方面着手,对生产线进行分析,找到传动轴生产线的"瓶颈"工序,利用工艺程序分析,以解决工序流程不合理问题,提出改善措施,降低了作业时间,提升了整条生产线的平衡性,提高了生产线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RM-72型REACH喷水拖把生产线现状的分析,指出现有生产现场存在的4个问题,采用"5WIH"、"ECRS"、流程分析、动作分析等技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方案,生产线产能明显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啤酒生产过程的研究,为了提高啤酒包装生产线效率,根据啤酒包装生产线的特点,基于数学模型分析了输送带速度和酒瓶之间的纵向距离对啤酒包装生产线的影响.运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啤酒包装车间进行仿真,针对瓶颈工序提出改善方案.然后基于Flexsim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单位时间效率显著增加,提高了车间产能,证明改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9.
简要阐述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及其发展趋势,并就工业机器人在MPS自动化生产线上做了研究及应用,运用RT-TOLLBox2对编写的程序进行测试及仿真模拟,缩短现场调试时间,提高了机器人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工业机器人按照预定的轨迹完成了抓取任务.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通过更改程序来改变其工作内容和方式,如更改工作轨迹和动作位置等,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场的实际观察以及价值流对生产流程的分析,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生产线平衡率较低、增值时间比较低以及物流路线混乱等问题,利用工业工程方法对生产线平衡率进行改善,利用SLP方法对物流路线混乱以及增值时间比低等问题进行优化.针对价值流的短期性以及静态性的缺陷,提出利用仿真软件对仿真过程进行分析,弥补价值流的缺陷.通过改善,企业的增值时间比以及生产线平衡率都得到较大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