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始见于明代的"扯淡"一词文献习见,其中"淡"当为"诞"。"胡说"义是"扯淡"的引申义,该义来自"扯"的"闲谈"义和"诞"的"虚妄不实的言论"义。"拉"与"扯"语义相近,且有着相似的引申路径,所不同的是,"扯"已引申出"胡说"、"瞎说"义,而"拉"却没有。  相似文献   

2.
"亦"甲骨文作■、"夜"甲骨文作■,"腋"字在甲骨文未见。从隶变和形声造字法来看,"亦"是"腋"的本字,为指事字,"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副词"亦"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字。"腋"字出现在隶变时期,从汉字分化理论来看,表"胳肢窝"义的"腋"字为"从肉亦声"构形的形声字,但隶变后的"月"与"肉"书写形式相混,古文中"夕"与"月"字皆从月象形,故"从肉亦声"构形与"从夕亦声"构形相似。从文字构形避让原则考虑,后来才造出"从月(肉)夜声"的后起字"腋"。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取得了进步,具体表现:第一,公民由"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第二,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第三,国家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第四,经济由"官本经济"向"民本经济"转变;第五,文化由"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新中国建立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呆"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5.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选录的<荀子·劝学>篇中对"诗曰:'嗟而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而景福'"这段话中"靖"、"共"二字的释义有些不妥.在先秦典籍中,各家分别将"靖"字释为"安"、"治"、"谋"、"安谋",或作"静";对"共"字,有的释为"具",有的释为"恭",认为是通假字,也有的认为"共"与"恭"是异体字,等等,各家分歧较多.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在对两字进行考证后认为,将"靖"字释为"安也",将"共"释为通"恭"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从训诂的角度看,"孝"字有"善继"、"善述"之义.比较"学"、"教"二字,以及"肖"与"不肖"的用法,其"仿效"含义与"似其先"含义,均可显明"孝"字的继承性意义.古人重继承,现代"文化"一语本身即意味着继承,如果社会的生存环境没有根本改变,就绝无彻底中断其文化而可以全然创造出一种"新文化"之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个"和"枚"、"只"和"头"、"根"与"条"三对量词的演变,探究汉语量词发展的机理.并指出"个"取代"枚"的三个原因:第一,"枚"比较实在的称量对象制约了"枚"的泛化;第二,"枚"的名词意义始终没有彻底地消失,制约了"枚"的泛化.第三,"枚"的指形性比"个"强,制约了"枚"的进一步迁移.而"个"称量对象扩大,本义[名词意义]完全消失,成为一个专职量词,迅速取代"枚".  相似文献   

8.
网络党建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坚持"交互性"与"单向性"、"一元性"与"多样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搞好网络党建,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浒》中有关夫妻称谓的许多方言,如"官人"、"养家人"、"老公"、"盖老"、"孤老"、"家长"、"娘子"、"浑家"、"老婆"、"老小"、"外宅"、"回头人"等,鲜明地体现了宋元杭州民俗文化和地方特征,对这些词语进行考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解读小说文本,更透彻地认识小说作者。  相似文献   

10.
"孔"与"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命题,它们的提出是当时矛盾斗争的产物,面对"礼崩乐坏"的残酷现实,孔子认为传统的"刑"、"政"之治已不能维持传统统治秩序,只有采用"德"、"礼"等新的统治艺术,才能实现"复兴周礼"的终极目标。所以"礼"是目的、是统领,而"仁"是为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它们统一于"复兴周礼"的旗帜下。  相似文献   

11.
"依附理论"揭示了"中心"与"边缘"特殊的关系,认为"中心"与"边缘"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有了"依附"的存在,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穷与落后,而发达国家长期靠"中心"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差距。洛美协定签订后,人们以新的视角重新检验和反思"中心"与"边缘"这种特殊的关系,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心"与"边缘"的互动可以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2.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与"理"为"意";"景(物)"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连结,甚至互动,自来虽先后有"比兴"与"移情"、"投射"之理论加以解释,却都不尽圆满;于是有"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说之出现.试着参酌这种学说,分别就辞章中意、象之连结或互动,先探讨其相关理论,再举几首古典诗词为例作说明,然后综合起来略作美学之诠释,以概见"异质同构"在辞章意象中的奥妙表现.  相似文献   

13.
"建"义新考     
"建"之本义,自汉代"立朝律"以来众说纷纭,似各有局限,将其进行新的考释势在必行."建"中之"聿",理应为动词,并非以往认可的名词"笔"或"木柱";从殷墟卜辞等"建"字早期形态来看,构字中承担主要内涵的部分实为"|";"|"作动词,主要涵义为"由下而上、升高";以往研究中常被忽略的"止"与"土","止"义为足,引申为下基,"土"为数"点",指扬土溅尘事.因此,将"建"字构形中"手""|""止""土"合而观之,"建"之本义实为"填土造垣以立城"."建"字之"廴",并非"从彳引之",而是从"L"而来;"L"亦非所谓的"庭中",而应是"区"的意思;"区"中有"品",品为众,以此使"聿"既不是只造一墙,亦不为笔、杖,而与"立城以盛民"关联契合.  相似文献   

14.
辞章意象乃由"意"与"象"互动而形成。若着眼于某一种"意"来观察,可以发现它能透过多种不同的"象"来传达。这种互动模式表现在辞章作品中,即是"一意多象"。本文以"思乡意象"与"闲适意象"进行例析,除了能考察辞章具有"一意"可藉由"多象"来表抒的文学现象外,亦归纳出"思乡"与"闲适"在"一意多象"方面,较为典型的意象系统。  相似文献   

15.
"顿悟"和"渐悟"思维形式是一对不同的思维形式,但它们又都是在"领悟思维形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领悟"等思维过程中的表现状态。"顿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先民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的内容"突然式"进行的"有效"把握进程。它通过"物象"、"物象群"或"表象群"、"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而信息接受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累积的"体验"或"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历经"顿悟"途径或形式,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过程或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变化之事有其缘故,吉庆之事有福祥之兆。观察已知物象,可以知道器物怎么制作,占筮现在之事,可以预知未来。此句话中:"变"为"生"。"化"为"成"。"云"为多而纷纭,也有作周旋往来之意。"为"为变为、作为,所行之事。"云为"即有为、有所作为。"变化云为"包括了四个阶段,"变"是变,"化"是化,"变"是原则,"化"是影响,"云"是说话,"为"是进行。"祥",不是吉祥,是"征兆"、"先兆"、"吉兆"之意。"吉事有祥",是指"生"与"成","说"与"做",它们是不是吉利,都事先有"征兆"。  相似文献   

17.
"正己"即是"修己"、"修、养"自身,"正人"即是"亲民"、"安人"、"安百姓"。"正己"和"正人"虽然可以看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但是在理论上是可以统一的,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它们又可以看作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但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正己"相对于"正人"都具有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六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其中"摧恸"、"恢岸"、"素牒"、"遐长"、"宰朝"、"恢雅"、"钦风"、"丧殒"、"殇悴"、"信诺"多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只有个别词语虽被《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存在义项缺漏。  相似文献   

19.
周易》中"在 L"、"于 L"、"自 L"格式,都表示主语动作行为的处所,是处所功能的承担者.文章对三种格式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在"虚化较"于"、"自"为迟,虚化后与"于"有共时重叠使用的时期;"在"、"于"、"自"都不能脱离处所词而存在,是名词性非宾语的标记.  相似文献   

20.
《水浒》中有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宋元杭州方言,如"兀自"、"叵耐"、"不迭"、"没脚蟹"、"没巴臂"、"葫芦提"、"可怜见"、"不知高低"、"有首尾"、"皂丝麻线"等,对这些词语进行考析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小说文本,更透彻地认识小说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