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在(35±1)℃下运行102天处理低浓度废水,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微生物絮凝剂或阳离子PAM(聚丙烯酰胺)对厌氧污泥颗粒化具有促进作用;连续投加微生物絮凝剂的反应器1(R1)运行43天后,容积负荷达3.8 g/(L.d)(以单位容积反应器每天的化学需氧量负荷计),而投加阳离子PAM的反应器2(R2)和对照反应器3(R3)达到同样的容积负荷分别需要44和98天;R1中的颗粒污泥在沉降性能和产甲烷活性方面优于R2中的颗粒污泥;实验结束时,R1,R2和R3的COD去除率分别为94.5%,91.7%和84.0%.  相似文献   

2.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对糖蜜酒精废水进行厌氧生物处理。UASB反应器接种污泥采用厌氧污泥,反应器启动后,当污泥粒径增大成1mm的颗粒污泥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负荷,缩短启动所需的时间。达到设计负荷后,UASB出水COD降低至8000mg/L,pH值在7.1左右,处理效率达82%。  相似文献   

3.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研究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过程及其机制.UASB在污泥负荷(SLR)0.25kg(COD)/(kg(VSS)·d)和水力负荷(HLR)0.1m3/(m2·h)的条件下启动后,通过分阶段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逐步将SLR和HLR提高到0.52kg(COD)/(kg(VSS)·d)和0.3m3/m2·h,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成功培育出了厌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先后经历了污泥驯化期、微生物聚集体形成期、初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次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成熟颗粒污泥形成期5个时期.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机制整体上符合二次核学说,其中初生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黏液学说,而次生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与目前已报道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不同,其内核是由初生颗粒污泥破碎后的碎片组成,产甲烷丝状菌和其他细菌通过插入碎片中或者附着于碎片表面的方式形成聚集体,并逐渐发展成为次生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内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南宁市明阳淀粉厂的木薯淀粉废水。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处理COD浓度低于8000mg/L的淀粉废水时,COD去除率为70%~80%,容积负荷能达到每天11kgCOD/(m3·d)。UASB反应器处理木薯淀粉废水是无能耗、基建投资少的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污泥颗粒化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核心技术。为准确掌握反应器的颗粒化规律,定量研究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以颗粒污泥碎片为核的污泥颗粒化过程。在文中试验条件下,第48d污泥颗粒化程度(SGR)达到73%,大大缩短了颗粒化时间,且该段时间内SGR的对数与颗粒化时间线性相关性良好。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有机负荷及其产生的较高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污泥的颗粒化过程;若无干扰,颗粒化过程可按照对数颗粒化期、减速颗粒化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6.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启动中的操作是运行控制最为化的参数依据,研究基于UASB的完全混合模型和Eckenfelder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引入可综合反映UASB内污泥浓度变化和微生物降解速率的动力学参数K'2,并推导出其关于温度的修正式.分别结合UASB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小试和中试初次启动试验,对K'2的物理意义及在启动阶段中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2是一个表观UASB启动时不同负荷阶段工作状态的参数,通过对启动阶段K'2变化趋势的线性拟合得到斜率k可表明反应器内部活性微生物积累的快慢,并可借此来判别启动方法的优劣;根据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和预期去除率得到的K'2可作为用以评价UASB启动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混合炸药废水的一般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生物测试技术对废水的厌氧生化可降解性进行试验研究,同时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进行连续厌氧生物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废水氮、磷营养物缺乏,碱度偏低,废水处理时按CODBD、氮、磷为(300~500)∶5∶1的比例添加氮、磷元素.废水厌氧生化降解率为90%,含有的难降解污染物黑索今可通过厌氧方法降解;废水经UASB处理后,出水黑索今浓度低于5.0mg/L,平均去除率为88%;COD去除率约70%,在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污泥颗粒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颗粒化是高效厌氧反应器的核心技术。为准确掌握反应器的颗粒化规律,定量研究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中以颗粒污泥碎片为核的污泥颗粒化过程。在文中试验条件下,第48天污泥颗粒化程度(SGR)达到73%,大大缩短了颗粒化时间,且该段时间内SGR的对数与颗粒化时间线性相关性良好。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有机负荷及其产生的较高的水力剪切力有利于污泥的颗粒化过程;若无干扰,颗粒化过程可按照对数颗粒化期、减速颗粒化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UASB反应器污泥无载体颗粒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维菌素废水为处理对象,在工业化中温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研究了污泥无载体颗粒化过程中的污泥特性。研究表明,接种絮状污泥,经过189d运行成功实现污泥无载体颗粒化。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与悬浮固体(SS)的质量比由接种时的0.45提高到0.8;最大比产甲烷速率由57.3提高到299mL/(gVSS·d);胞外聚合物(ECP)与污泥质量比由31.4提高到58.3mg/g,同时发现ECP含量的增加对于促进污泥无载体颗粒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成熟颗粒污泥以灰黑色为主,粒径为1.0~2.0mm,密度为1.082g/cm^3,平均沉降速度为65.3m/h。颗粒污泥表面以丝状菌和杆菌为主,内部多为球菌和短杆菌。  相似文献   

10.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中温(35℃)处理豆制品废水(pH3.5~4.0)的最高COD负荷率、最高产气率、最高表面液体和气体上流速率分别达到了20.1g/L·d、10.6L/L·d和12m/d.COD去除率为90%,甲烷含量为55%。反应器内生物量以颗粒污泥形式存在,直径1.0~3.0mm不等。颗粒污泥中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乙酸裂解产甲烷菌、氧化氢的产甲烷菌和利用甲酸的产甲烷菌数量分别为1.4×10~(12)、0.7×10~9、1.8×10~9、1.6×10~9、0.9×10~5个/mL.与甲烷毛发菌(Methanoseata)相类似的丝状菌是颗粒污泥中的优势产甲烷菌。  相似文献   

11.
选取南通地区长江淤泥、内河淤泥和黏土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原材料化学成分分析、原材料矿物成分分析,并对3种材料烧制的陶粒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及内河淤泥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均能满足酸碱氧化物率值(F/SA)控制及Reily相图对陶粒烧制的性能要求;通过合理的工艺过程,由长江淤泥可制得性能更好的淤泥陶粒.  相似文献   

12.
The total experimental period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t the first stage, a series of batch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ge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ozouation on sludge properties. At the following stages, three MBR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activated sludge to be ozonated were run in parallel for a long perio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ludge ozonation on sludge yield and permeate quality. Through batch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ozone could disrupt the cell walls and caused the release of plasm from the cells, then the amounts of soluble organics in the solution increased with ozouation time. With the rise of soluble organics, the amount of soluble organics to be mineralized increased as well, which would reduce the soluble organics content. For the cou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a pseudo-balanee could be achieved, and soluble organics would vary in a limited range. Sludge ozonation also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solution. In addition, ozouation wa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sludge settling property. On the basis of batch study, a suitable ozone dosage of 0.16 kgO3/kgMLSS was determined. Three systems were run in parallel for a total period of 39 day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 part of activated sludge ozonation could reduce sludge production significantly, and biological perfonnanee of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would not be inhibited due to sludge ozou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ozonation unit with MBR unit could achieve an excellent quality of permeate as well as a small quantity of sludge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n additional ozonation operating cost for treatment of both wastewater and sludge was only 0.096Yuan (US$ 0.011,5 )/m^3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常用作厌氧水解产酸的原料,可为反硝化工艺提供可利用碳源.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驯化污泥与未驯化污泥质量比(n)下,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过程中pH、ORP、SCOD、TOC、TN、NO3-N、NO2-N和MLSS的变化规律.综合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配比方式为n=1∶2.在此配比下,SCOD和TOC分别能达到的最大值为5006.7mg/L和2060mg/L,反应时间为3d.  相似文献   

14.
EGSB反应器污泥床工作特性及污泥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在处理高浓度肠衣废水过程中,液体表面上升流速对污泥床工作状态的影响。在COD的质量浓度为5 135.4~5 630.0 mg/L,适宜的上升流速为1.60~2.62 m/h。在此条件下,反应器内的污泥床呈膨胀状态,无不良工作状况,容积负荷在221.60~310.24 kgCOD/(m3.d)之间,COD去除率最高达82.6%,处理效果良好。反应器内的厌氧污泥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越来越丰富;污泥粒径也明显变大,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9~2.0 mm范围内;胞外聚合物的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微氧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2 5mL血清瓶作为批量处理反应器,对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在厌氧和微氧条件下的COD去除率、污泥产率、产甲烷活性、抗冲击负荷能力等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均在微氧条件下表现出高COD去除率、低污泥产率、高产甲烷活性和强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厌氧颗粒污泥在COD去除率、污泥产率、产甲烷活性和抗冲击负荷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对于0 5 gCOD/LR·d的有机负荷,反应器内最佳加氧量为10mL(10 %添加的COD)。  相似文献   

16.
温室型太阳能污泥干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给出污泥处理的重要性并简介了现有处理方式的利弊,经过对比给出了一种温室型太阳能干燥的技术,并就这一技术的效能,利用能量平衡方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这种温室的全年太阳能利用率可达46%,对于北京的辐射条件,每年可得0.82t/m2除水量。其干燥能力在夏季远高于冬季,能量利用率夏季值亦优于冬季值。在设计温室时,排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组织对干燥效果有很大影响,这些项需根据经济性进行优化。这种干燥方式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性,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解偶联代谢对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少活性污泥法中剩余污泥的产生,采用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剩余污泥进行减量化研究。研究比较了5种化学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减量化短期效应以及对基质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影响其作用的因素和解偶联剂在水和污泥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解偶联剂,减量化效果差异明显,硝基类化合物比含氯类化合物的污泥减量化效果好。所有解偶联剂在对微生物进行解偶联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微生物对基质的降解去除效果。污泥产率随着解偶联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所选择的温度范围内(20℃~30℃),温度对解偶联作用的影响甚小;酸性条件能提高解偶联剂对污泥的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干成剂对污泥对流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万  陈旺  李培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6):178-181,227
在热风温度为50~80℃,风速为0.96 m/s的条件下,利用对流干燥试验台对直径为8 mm的圆条状污泥进行了干燥试验,分析了干成剂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发现原污泥的干燥特性与普通物料有较大的差别,只存在预热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50℃时的干燥时间几乎是80℃时干燥时间的2倍。向污泥中加入干成剂后,污泥的干燥速率大大提高;但存在一个最佳的干成剂掺量比使污泥具有最大的干燥速率。污泥干燥进行到某一阶段后再进行添加干成剂才能有效缩短干燥时间,存在一个最佳的干成剂添加时间。  相似文献   

19.
高温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中颗粒污泥的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高温(55℃)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处理木薯酒精废水的运行特性和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果表明,当进水有机负荷(OLR)在15.0 kg.m-3.d-1时,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为86.7%,平均产气量为15.1L.d-1.OLR最高可达24.0kg.m-3.d-1,COD平均去除率为88.5%,平均产气量为39.9L.d-1.颗粒污泥的颗粒化率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运行至260d,直径大于2.00mm的颗粒污泥约占32%.颗粒污泥的有机组分主要是碳、氢和氮,无机组分主要是硅、磷、钙和铁.颗粒污泥表面的微生物以丝状菌为主,污泥内核组成可能主要为磷酸钙或碳酸钙等无机质.  相似文献   

20.
以模拟废水为对象,在传统的流化床反应器内,将活性污泥和经驯化的反硝化污泥按适当比例混合后,用聚乙烯醇(PVA)加适当添加剂将其包埋,并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NH4+-N平均为53.60mg/L,COD为281.19mg/L,HRT12h,调控温度、溶解氧、pH等,出水亚硝化率和TN去除率分别可达95%和85%以上,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较理想.当进水COD含量从150mg/L增加到750mg/L,TN去除率从73.66%提高到96.79%.适合包埋颗粒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最佳溶解氧浓度约为4.0mg/L.当pH一直维持在8.0左右,温度从30℃降到25℃过程中,短程硝化反硝化并未遭破坏.当温度维持在25℃,pH从8.0降到7.5,连续运行约5个周期后,短程硝化反硝转变为全程的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