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功率合成器将E类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叠加起来,作为高效的大功率RF发射机的功率输出源;对E类放大器的工作特性和同相功率合成网络的隔离、合成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导出了集电极电流、集电极 -发射极电压波形和负载网络参数;给出了千瓦级同相功率合成实用电路,为RF发射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E类调谐功率放大器的理想模型是集电极电流下降时间为零,笔者在集电极电流下降时间不为零的情况下对E类放大器进行了分析;在最佳工作状态下,确定了放大器的集电极电流和集电极-发射极电压波形、晶体管的瞬间能量损失、集电极效率和负载网络参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晶体管的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器,集电极电阻和发射极电阻的阻值必须足够小,才能起振。这是由于集电极电阻构成了放大器的输出电阻,输出电阻过大将影响放大器向反馈网络输入电压的能力,从而导致正反馈失败。减小集电极电阻的目的,是减小从放大器输出端到反馈环节的输入端的耦合过程中所发生的电压衰减。由低值集电极电阻出发,可以很自然地演变出各类常见的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器电路。在演变过程中,还要考虑反馈电路输出端到放大电路输入端的耦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E 类放大器的符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等效小参量法原理提出了E类放大器的一种符号分析方法,可得到包含高次谐波的输出电流(或电压)的符号表达式。容易分析E类放大器的参数灵敏度、谐波畸变及其它性能如集电极峰值电流、集射极峰值电压、输出功率能力等。这一表达式适用于任意电路参数及工作周期D,且考虑了开关导通电阻。实际验算表明,此方法解析性强,精度较高,对放大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提出一种多环反馈模式的控制方案.外环采用两个PI控制器对幅值和相位独立控制以确保逆变电源输出电压的稳态精度;内环采用输出电压反馈以保证电源输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减少波形的畸变.针对逆变电源输出正弦电压相位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算法,使高精度逆变控制易于实现.仿真实验表明,以所提方案构建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在任意负载条件下,输出电压波形均能保持良好的正弦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STM32微控制器设计了数控稳压稳流电源.该电源由数控模块、稳压稳流调整模块与LCD显示模块组成,采用STM32调整和控制稳压稳流调整模块的工作状态及监测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的大小,再经过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输出控制功率管的基极,随着功率管基极电压的变化,集电极输出不同的电压和电流.实验表明,电源输出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25%,具有较高的精度,其输出稳定,受负载变化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徐俊 《科技信息》2011,(8):116-116,119
本次设计的宽带放大器为5V单电源供电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整个系统通频带为20Hz~30MHz,放大器电压增益40dB(100倍)。功率放大部分采用具有高驱动力的运放搭建,驱动50负载时,输出电压有效值可达10V。放大器输入为正弦波时,可测量并数字显示放大器输出电压的峰峰值和有效值,输出电压(峰峰值)测量范围为0.5~10V,测量相对误差约3.45%。  相似文献   

8.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重要的器件,已知输入电压和电路各元器件的值求解输出电压是集成运算电路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用虚短和虚断结合法、理论推导法求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洋GXT-620型组合音响收音部分不工作、液晶屏幕上无数字显示的问题,采用敲打、振动、送信号等方法对故障进行排查,排除了接触不良的可能性。采用测量各极电压的方法,发现电路中Q207的基极电压和集电极电压明显高于正常值,并且Q207三个脚之间无论正反向均不通,更换Q207后,故障排除。对电路设计的分析表明:电路设计有不合理现象。该方法对解决同类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矩阵变换器存在电压传输比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矩阵变换器电路拓扑结构。研究该拓扑结构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推导并分析其电压传输比与占空比之间函数关系的解析表达式,阐述2种有效控制策略即滑模控制和双闭环控制的基本设计方法并对比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最后通过仿真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电路在2种控制方案下均能实现电压传输比和输出频率的任意调节,且输出电压波形的正弦性好,失真度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直接列写电路节点电压矩阵方程的方法,通过直接建立独立源、受控源和控制变量等向量的KCL,KVL方程,使节点电压矩阵方程直接写出。该法可适用于含有各类受控源的电路,进行矩阵运算便可得到节点电压解向量和任意输出解向量。  相似文献   

12.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的传输特性与无功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高压输电线的无功/电压控制方式影响其传输能力和运行稳定性。首先建立了用分布参数表达的输电线的功角特性方程,推导出了输电线的功率-电压特性方程,用该方程分析了送端恒电压控制、受端恒功率因数控制下输电线的运行特性,绘出了受端在三种典型功率因数下运行的P-V特性曲线,表明输电线的传输能力随受端功率因数的上升而提高,但其过电压的功率区间也随之扩大,特别是在受端功率因数超前状态下有很大的超开路电压区间。同时还用功角特性方程推导出了两端恒定电压运行状态下输电线剩余无功功率的算式,进而推导出了输电线两端恒电压控制所需要的无功补偿量的算式,并以晋东南(长治)—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输电线作为算例,对两种控制方式下的传输能力和变电站的无功补偿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矩阵式变换器在电网电压非正常工况下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基于间接空间矢量调制的前馈补偿控制策略。通过检测电网电压,计算出虚拟直流电压,并根据其变化实时地调节空间矢量调制系数。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相比于无补偿的情况,采用前馈补偿策略后矩阵式变换器在电压不平衡时其输出电流的谐波含量减少达45%以上,而在电压跌落时输出电流仍能维持正常运行时的幅值。结果表明:本方法有效地改善了矩阵式变换器在电网电压非正常工况下的输出性能,并减小了非正常工况对负载设备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矩阵式变换器在电网电压非正常工况下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基于间接空间矢量调制的前馈补偿控制策略。通过检测电网电压,计算出虚拟直流电压,并根据其变化实时地调节空间矢量调制系数。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相比于无补偿的情况,采用前馈补偿策略后矩阵式变换器在电压不平衡时其输出电流的谐波含量减少超过45%,而在电压跌落时输出电流仍能维持正常运行时的幅值。结果表明:本方法有效地改善了矩阵式变换器在电网电压非正常工况下的输出性能,并减小了非正常工况对负载设备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变换器中电感电流包络和输出电压包络的微分方程,对连续导电模式(CCM)下闭环的PWM buck变换器起动及输入电压突变时的输出电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过渡过程中输出电压存在振荡和过冲现象的条件,并推导出了振荡频率、过冲电压发生的时刻和过冲电压的最值。最后采用PSPICE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用于高压电能变换的新型三电平交流斩波电路,该电路允许使用低电压等级的器件完成高压电能变换,并采用较多的电平数去逼近所希望的波形,使输出电压或电流的质量大大提高,谐波含量减少.在斩波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稳定的浮动电容电压是非常重要的,三电平交流斩波电路的中间电平对应着两个工作模式,它们虽然产生同样的电平,但对于浮动电容来讲,充、放电的情况正好相反,利用这一特性分析了浮动电容电压的可控性,提出了滞环比较方法控制浮动电容电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路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7.
为适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宽范围的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情况,将传统的Buck变换器与Boost变换器相结合,采用变换器合成的方式,研究了一种双开关Buck和Boost组合变换器.针对传统的Buck-Boost变换器控制比较复杂的缺点,根据该变换器的输入输出条件提出了三种工作模式,即Boost模式,Buck模式和临界模式.分析了该...  相似文献   

18.
文中讨论了爪极式同步发电机在速度变化较大时的稳压原理,研制样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发电机具有良好的输出特性和自励发电功能,并具有一体化调节的优点,用于小型拖拉机明显改善低速照明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网络模拟器NS-3不能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电池信息做出准确仿真的问题,吸收LiIon电池模型和KiBaM电池模型各自的优点,采用LiIon电池模型的方法计算KiBaM电池模型中有效电荷井的输出电压,得到能够体现电池的速率容量效应和自恢复效应、能够反映输出电压随剩余电量降低而降低的KiBaM-LiIon电池模型,并对模型中无法获得解析解的微分方程组求解,基于隐式Runge-Kutta方法,提出了易于编程实现的数值解法。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模型及其数值解法能够在NS-3中对电池使用过程中任何时刻的电压、剩余电量等作出准确预测,且具备计算复杂度低的优点。所提出的电池模型及其数值解法不仅适用于NS-3,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网络模拟器,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Ad-hoc网络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戽斗电荷转移式”零电流开关(CT-ZCS)功率变换机制,讨论其变换原理及工作波形,通过建立规范化状态轨迹方程和状态轨迹图分析方法,对其工作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基于此变换机制所构成的CT-ZCS软开关逆变器新型拓扑,具有瞬态电压跟踪及模拟化输出电压波形效果;输出端耐负载冲激不怕短路;易于多逆变模块N+1冗余并联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