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麽经神话以宗教典籍形式记录并传承了壮族民间信仰,而民间信仰则是麽经神话产生的基础。从壮族民间的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的角度来分析麽经神话与壮族民间信仰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分析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产生的原因来解读麽经神话的内容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壮族麽经神话文本的考察,可知麽经神话与民间信仰的关联存在如下几种情况:直接反映、重新解读和转化。  相似文献   

2.
壮族女神姝洛甲(云南壮族称为“摩洛戛”)是壮族的创世大神,在神话中她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她在整个壮族神话谱系中的地位几经改变。这里主要探寻她在壮族神话中所具有的职能及其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壮族人类起源神话大致有姆洛甲创造人类的神话;布洛陀、洛甲共同创造人类的神记;伏依兄妹婚配再和人类的神话三种类型。它孕育了壮族哲学、历史学、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等各种意识形态的胚芽,具有较高的社会科学价值,对我们研究壮族文化、历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壮族文化史上,从远古时代产生的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布伯的故事》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各种文学现象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戏尉等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斗争、理想、爱情和他们的命运。它以壮民族特有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壮族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唐以后有些地区曾借用汉字编造过形声结构的壮族“土方块字”  相似文献   

5.
壮族有一种可称为崇智的文化根系 ,表现为对智慧、灵活、机敏的企盼和崇拜 ,这种文化根系在壮族的古代神话中有一系列的原始意象 ,以后又发展成为歌圩这类智慧文化的绿荫和形成刘三姐智慧型的典型形象 ,以至形成壮族特有的文化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6.
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存在于壮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崇拜、民间信仰、神话中,体现了壮族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这种生态意识对解决21世纪的生态环境问题无疑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植物与自身关系的探求和信仰。植物崇拜作为壮族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植物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植物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8.
评潘其旭《壮族歌圩研究》●毛志东黄秉生/著潘其旭先生的壮学研究博大、精深。博大体现于他参与《古壮字字典》、《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的编纂工作;精深体现于《壮族歌圩研究》这部专著之中。潘先生对壮族歌圩的起源,从壮族族源方面进行探讨,他认为壮人自古...  相似文献   

9.
动物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动物与自身关系的探求与信仰。动物崇拜作为壮族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动物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动物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0.
神话在产生之初,其原始意象就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人们在笃信的同时,生发出一系列崇拜仪式和习俗。这些崇拜仪式和习俗传承着神话原始意象本身的文化内涵,延续在后世人们的生活中,文章试以壮族花生人神话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立体思维,对壮族摩经神话史诗《布洛陀》的人性美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对人性的内涵和结构,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对如何活态保护这部古代神话史诗,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壮族麽教是历史上壮族各地盛行的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已从原始宗教形态向人为宗教过渡,其重要标志是树立了统一的最高神布洛陀。这位集人文始祖、古代氏族部落领袖兼大巫师于一身的磨教主神,从壮族先民的创世神话演变而来,由自然神演化而成社会神,由创世祖先神演变而成民间宗教神,最终成为壮族麽公及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13.
性器崇拜是壮族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壮族先民对于自身奥秘的探求与信仰。性器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人类对于生殖的崇拜。壮族文化中的性器崇拜是与生殖崇拜紧密相连的。这种以生殖崇拜为本质的性器崇拜现象,一直传承于壮民族的宗教、神话、民俗以及文学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人工栽培稻最早的民族之一,是南方稻作民族。她的创世女神[女米]洛甲([女牙]六甲、麽渌甲、花婆),生于花中,给人送花送子,乃花图腾崇拜。她育了人,育了稻种,育了耕牛,她是壮族女性人文始祖,亟待抢救与保护。抢救口传神话、古歌、麽公经典手抄本、歌师歌本手抄本、花婆庙、信仰民俗和生育民俗中的[女米]洛甲(花婆)神话文化。  相似文献   

15.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口头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是骆越文化的精粹。追本溯源,布洛陀神话应源自几千年前的骆越鸟图腾信仰,带有浓厚的骆越文化特点。它随着骆越族群的扩散而传播,在骆越后裔布依族、水族等民族之中仍有其各自的表现形态。布洛陀神话是从骆越未分化时代就保存下来的珍贵叙述。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的从语言到文化的多层次语际转换。要成功完成从壮语到英语的翻译,深入正确解读壮语原著是基础,把握好英译的总体性原则是关键。《布洛陀》歌颂了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壮族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具有鲜明的口头传唱特色,反映了壮族先民的艺术思维,通过英译向世界推介该史诗必须把握两大原则:深入理解原作,展现史诗原貌;缩短语言差距,推介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歌仙刘三姐在壮族流传之地,被赋予了主宰生育职责的神祇角色,因崇拜创造了刘三姐送子的信仰文本,与花婆生育神话相关的信仰系统自动衔接,以繁衍族群生命为主旨,二者因而生发了身份、功能等维度上的同构,壮族族群建构了完整的刘三姐崇拜文化,不仅保佑造歌传情、以歌择偶,还对男女恋爱、婚配生子担负全部责任,彰显了民间文学创造的自生性.  相似文献   

18.
壮族的青蛙图腾中有着浓厚的女性崇拜意识,这固然不错,但一概而论,却未免以偏概全。其实,图腾作为一个历史、动态的人类学事实,其中的性别意识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人类从母系向父系的发展,青蛙图腾亦由女性神格向男性神格变化,并最终完全去神话化。就与壮族青蛙图腾有关的蛙婆节和人们对青蛙的称呼而言,反映的就是一个男性逐步取代女性而女性由神化逐步去神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出发,论述壮、瑶族文学“容异”与“变迁”的不同特点。论述中以两个民族创世纪神话、古歌及两个民族当代著名小说家为例证,并向《壮族文学史》及《瑶族文学史》的修订重版提两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隆林壮族八音是壮族北路八音的典型代表,与南路八音遥相呼应,两者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八音。文章从隆林壮族八音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活动场合及社会功能、表演形式及音乐特征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壮族南北路八音的比较研究以及更深入挖掘壮族音乐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