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73例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及26例正常宫颈组织、38例汉族宫颈癌及34例正常宫颈石蜡包埋组织中P5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探讨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方面的关系,及其分布是否存在种族差异。结果发现,P53的3种基因型Arg Arg、Pro Pro、Pro Arg在维吾尔族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分别是47.9%、20.6%、31.5%,相对于对照组的30.8%、19.2%、50.0%,总构成比未见显著性差异(χ2=3.12,P>0.05),但可见Arg Arg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其它二型;在汉族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1.0%、39.5%、39.5%,与对照组38.2%、14.7%、47.1%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01,P<0.05),Pro Pro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53Pro Pro基因型可能是新疆汉族人群宫颈癌发生的一个主要遗传易感因素,P53codon72多态性是否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的发生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10例维吾尔族宫颈癌和45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Arg/Pro(p53 Arg72Pro)3种基因型Arg/Arg、Pro/Arg、Pro/Pro型中Ki-67、Bax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p53Arg72Pro不同基因型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相关作用。结果发现在维吾尔族宫颈癌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中Arg/Arg型的细胞增殖指数最高62.990±15.0706,而Pro/Pro型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最高66.67%,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53 Arg72Pro 3种基因型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差异,p53 Arg72Pro多态性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维族宫颈癌组织和34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和P21^WAF1/CIP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P53和P21^WAF1/CIP1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8%(P<0.05);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率96.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23%(P=0.000).说明 P53和P21^WAF1/CIP1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Arg16/Gly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入选564例(30~70)岁的哈萨克族牧民.EH组347例、正常血压组21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和分析该人群β2-AR基因Arg16/Gly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该人群EH和正常血压组的分布.β2-AR基因Arg16/Arg 、Arg16/Gly、 Gly16/Gly三种基因型频率在该人群EH组中分别为:32.6%、43.2 %、24.2%;在对照组中其相应频率分别为30.9%、47.0%、22.1%,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为排除年龄的影响,将该人群按年龄分为30岁~、40岁~、50岁~、(60~70)岁四个亚组,发现在30岁~39岁年轻人群亚组中EH组Gly16/Gly纯合型频率(33.3%)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进一步做χ2分割,将Arg16/Arg型及Arg16/Gly型合并后,再进行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余三个亚组中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正常血压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β2-AR基因Gly16/Gly纯合型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40岁以下年轻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肾上腺素能受体(?2-AR)基因Arg16/Gly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 方法 入选564例30~70岁的哈萨克族牧民。EH组347例、正常血压组21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和分析该人群?2-AR基因Arg16/Gly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该人群EH和正常血压组的分布。 结果 ?2-AR基因Arg16/Arg 、Arg16/Gly、 Gly16/Gly三种基因型频率在该人群EH组中分别为:32.6%、43.2 %、24.2%;在对照组中其相应频率分别为30.9%、47.0%、22.1%,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为排除年龄的影响,将该人群按年龄分为30岁~、40岁~、50岁~、60~70岁四个亚组,发现在30岁~39岁年轻人群亚组中EH组Gly16/Gly纯合型频率(33.3%)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进一步做χ2分割,将Arg16/Arg型及 Arg16/Gly型合并后,再进行两两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余三个亚组中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正常血压组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AR基因Gly16/Gly纯合型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40岁以下年轻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构建携带p53和p2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以研究p53和p21联合基因治疗效果.将p53cDNA克隆到转移载体pCMV5GFP替代gfp,得到pCMVp53,使其受到CMV启动子的调控;同时将p21基因克隆到pCMVp53,得到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pCMVp53/p21.得到携带p53和p2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移载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半巢式PCR法检测 80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及 3 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DNA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蛋白 ,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探讨HPV16感染和p5 3蛋白表达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HPV16检出率在宫颈癌中为 80 .0 % ,与对照组 8.8%相比 ,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4 9.88,P <0 .0 0 5 ) ;宫颈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6 2 .5 %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HPV16感染在统计学上无相关 ( χ2 =0 .0 ,P >0 .0 5 )。表明 :HPV16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HPV16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应用RT-PCR、PCR-SSCP方法对3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进行了bcr/abl,p53,p16基因检测,发现33例CML中32例bcr/abl基因阳性(97.0%)。22例慢性期无p53基因突变,而11例急变组中一例外显子5和一例外显子7发生p53基因突变,且均发生于急粒变组,2例出现p16基因纯合缺失,且均发生在急淋变组,33例CML均未见p16基因突变,结果提示:bcr/abl基因与CML发生有关,而p53基因突变可能与CML急粒变有关,p16纯合缺失可能与CML急淋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PCR及PCR-SSP技术检测HPV16 DNA和HLA DQB1*03、DRB1*13等位基因在新疆维族、汉族ISCC和对照组织中的分布,探讨HLA DQB1*03,DRB1*13等位基因与HPV16感染和ISCC的相关性及在新疆维族、汉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结果显示:HLA DQB1*03等位基因在维族ISCC和HPV16阳性的ISCC中的分布频率高于维族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P〈0.05;χ2=4.336,P〈0.05);在维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低于汉族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3,P〈0.05)。HLA DRB1*13等位基因在维族、汉族ISCC和HPV16阳性ISCC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维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汉族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HLA DQB1*03等位基因可能是维族ISCC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食管癌相关基因2(ECRG2)STR多态性与新疆汉族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在新疆地区进行了一个食管癌研究(食管癌84例,人群对照53例),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ECRG2 STR基因型.结果显示:ECRG2 STR呈多态性,可分为3种类型:TCA3/TCA3,TCA4/TCA4,TCA3/TCA4,在有转移的食管癌中分布为67.9%、7.1%、25.0%,在无转移的食管癌中分布为14.3%、44.6%、41.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χ^ 2=26.18,df=2,P<0.0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在食管癌中所占比例分别是32.1%、32.1%、35.8%,对照组分别是15.1%、49.1%、35.8%,两组总构成比有显著差异(χ ^2=6.10,P=0.047).由此可知ECRG2基因TCA3/TCA3基因型与TCA4/TCA4基因型比较,增加了患食管癌和发生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云南妇女卵巢癌中p21WAF基因有较高的31位密码(Ser/Arg)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SSCP分析和序列分析,对取自云南地区的44例妇女卵巢肿瘤样本的p21WAF基因Ser31密码子的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5例恶性肿瘤样本中有15例发现有突变,突变率为42.9%;9例良性肿瘤中有4例出现突变,突变频率44.4%;在另外6例正常组织中出现1例突变,突变率为16.7%.这一结果表明,云南妇女在这一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这一位点的突变具有发生卵巢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证明了L(p)(p>1)中‖f‖p与Ef(p)关于p的连续性,即当p0>p>1,f (x)∈LPO(E)时,limp→po‖f‖p=‖f‖PO,limp→po Ef(p)=Ef(po).  相似文献   

13.
p63 and p73 are required for p53-dependent apoptosis in response to DNA damage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Flores ER  Tsai KY  Crowley D  Sengupta S  Yang A  McKeon F  Jacks T 《Nature》2002,416(6880):560-564
The tumour-suppressor gene p53 is frequently mutated in human cancers and is important in the cellular response to DNA damage. Although the p53 family members p63 and p73 are structurally related to p53, they have not been directly linked to tumour suppression, although they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poptosis. Give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is family of genes and the ability of p63 and p73 to transactivate p53 target genes, we explore here their role in DNA damage-induced apoptosis. Mouse embryo fibroblasts deficient for one or a combination of p53 family members were sensitized to undergo apoptosis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the adenovirus E1A oncogene. While using the E1A system facilitated our ability to perform biochemical analyses, we also examined the functions of p63 and p73 using an in vivo system in which apoptosis has been shown to be dependent on p53. Using both systems, we show here that the combined loss of p63 and p73 results in the failure of cells containing functional p53 to undergo apoptosis in response to DNA damage.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巴西橡胶树中植物特有NAC转录因子的功能,笔者通过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bNAM的开放阅读框(ORF)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并通过酵母转化实验进行转录激活活性分析。结果显示,HbNAM基因ORF为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在第12—167位氨基酸之间含有一个典型的NAC结构域,属于NAC转录因子家族中的NAM亚族。酵母试验表明,HbNAM在高度变异C端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具备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HbNAM在叶片、雄花、雌花、胶乳和树皮中均表达,其中以光合组织叶片和生殖组织雄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并且胶乳中该基因的表达受割胶、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茉莉酸(JA)和乙烯利(ET)以及低温胁迫影响,推测HbNAM可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把一般快速傅里叶变换中的旋弄因子经过适当处理以共轭的形式成对出现,使实乘法计算量减半。用这种方法讨论基为p,2p和4p(p为奇素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  相似文献   

16.
即刻早期基因Arc/Arg3.1的表达及其与学习记忆关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c/Arg3.1基因为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s,IEGs)中的一种,相对于其他作为转录因子的IEGs,Arc/Arg3.1是可以直接作为效应因子的细胞结构元件.Arc/Arg3.1基因在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如果它的蛋白表达受阻则会损坏LTP的维持,从而损坏长期记忆的巩固.就Arc/Arg3.1基因的序列克隆与表达及其与学习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设R是环,G是幺半群.证明:(1)如果R是abelian环,G是u.p.-幺半群,则幺半群环R[G]是弱p.p.-环当且仅当R是弱p.p.-环;(2)如果G是非周期的幺半群,R是G-Armendariz环,则幺半群环R[G]是弱p.p.-环当且仅当R是弱p.p.-环.  相似文献   

18.
p25 protein in neurodegeneration.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B C Yoo  G Lubec 《Nature》2001,411(6839):763-4; discussion 764-5
  相似文献   

19.
p*-群是p′-群的推广,p*-幂零群是p-幂零群的推广.研究了p*-群以及p*-幂零群的性质,得到有关p*-群和p*-幂零群的若干结论,还得到p*-幂零群和p-幂零群之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