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0版中国药典中收录5种淫羊藿属植物入药,即传统中药淫羊藿.近年来对该属植物的研究在植物分类、化学成分提取分析和药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淫羊藿属植物分布、化学成分、主要药效成分检测方法以及提取工艺、栽培和采收,并对中药淫羊藿在增强免疫机能、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药效作用进行了简单概括.鉴于淫羊藿属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而我国淫羊藿属资源丰富,建议从植物发育生理、代谢过程,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以期更好的利用淫羊藿属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淫羊藿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淫羊藿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淫羊藿属植物分类和分布、化学成分、药理、生理生态、引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属植物在贵州的分布较广,经调查,贵州有淫羊藿属药用植物17种2变种,是西南地区的分布中心。本文对12个不同生境的贵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观察植株性状变异情况。结果显示,12个贵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种移植后性状变化主要表现在:植株高度、花果期、被毛、花萼、花瓣、花药颜色等方面。此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淫羊藿属植物性状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淫羊藿属小花类群分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量标本、野外居群的观察分析和文献研究,回顾了淫羊藿属的分类学研究历史,分析了中国淫羊藿属小花类群的重要分类性状及演化趋势,初步提出中国淫羊藿属小花类群的分类系统。结果表明:分布于中国的淫羊藿属小花类群有20种,应以花部形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为依据划分为4组:1.花辩扁平型组Sect.Campanulatae;2.花瓣浅兜型组Sect.Gibbae;3.花瓣囊型组Sect.Sacciferae;4.花瓣具短距组Sect.Calcar。  相似文献   

5.
四川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调查和四川树种名录,统计了在四川自然分布的木本植物1404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于96科,311属.对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29科占34.1%)和热带-温带分布型(17科占20%)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以泛热带(53属占17.3%)、热带亚洲(39属占12.8%)、北温带(46属占15%)和东亚分布(44属占14.4%)4种类型为主.四川木本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①区系成分复杂,联系较为广泛;②热带、温带成分明显,特有现象显著;③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和孑遗树种多;④裸子植物种类多;⑤川东、川西替代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药用植物种类和地理分布、药材质量控制、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生态研究、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几方面展开综述,回顾了淫羊藿属植物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这对建立农林复合体系,开发淫羊藿中药资源和加强淫羊藿野生资源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标准地调查及多年零星观察记载,结果表明:衡阳城郊现有各类516种(含变种),隶属78科,195属,其中木本植物237种,草本植物279种;其区系的热带性与温带性均各占总属数的50.7%(99属)、41.0%(80属),具有明显的热带-温带过渡特征;东亚、中国特有种及外来物种是是衡阳城郊植物多样性重要成分;乡土树种的区系成分主要以华戛(中国)广布、中国-日本分布、东亚分布和华东-华中分布四种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安徽祁门县湾山地有维管束植物983种(包括种以下单位)隶属于505属146科,根据该区种子植物460属的分析,有14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类型188属,占该区总属的45.3%;亚热带,温带分布类型227属,占该区总属的54.7%表现出典型的中亚热带特点,种的结构以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78.5%,其中,东亚成分占32.2%(主要是中国-日本变形)中国特有种占46.3%,蕨类植物的  相似文献   

9.
淫羊藿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源调查及分类学研究,我国有淫羊藿药用植物种质资源19种,其中柔毛淫羊藿Epimediumpubescens、淫羊藿Ebrevicornu、朝鲜淫羊藿E.koreanum、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为中国药典收栽种;粗毛淫羊藿Eacuminutum、天平山淫羊藿Emyrianthum、毡毛淫羊藿Ecoactum、黔岭淫羊藿E.1eptorrhizum为贵州省地方标准收栽种。黔北淫羊藿E.borealiguizhouense、毡毛淫羊藿Ecoactuln、德务淫羊藿Edewuenze为贵州特有种质资源;宝兴淫羊藿Edavidii、川西淫羊藿Eelongatum、无距淫羊藿Eecalcaratum、方氏淫羊藿E.fangii、少花淫羊藿E.pauciflorum为四川特有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木瓜蛋白酶法去除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多糖提取物中的蛋白成分,以蛋白去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考察了酶用量、温度、pH及酶解时间对除蛋白效果的影响。酶法除蛋白适宜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液占底物料液体积的10%,温度55℃,pH6.0,酶解1h。木瓜蛋白酶法可作为淫羊藿多糖的除蛋白方法,蛋白去除率可达90%,同时多糖损失率为16%。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列表介绍了滇黔桂灵芝科物种多样性情况。对其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滇黔桂灵芝科有80种和变种,隶属于4属。滇黔桂灵芝科的优势属是灵芝属,有61种和变种,占中国灵芝科种类的57 5%,其次假芝属17种和变种,占16 0%,鸡冠孢芝属和网孢芝属各为1种,各占0 9%。从种的区系成分上可分为:1 广布成分(7 5%),2 热带成分(28 8%),3 热带亚洲成分(12 5%),4 东亚成分(3 7%),5 中国特有成分(47 5%)。表明了滇黔桂灵芝科真菌是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47 5%)。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列表介绍了滇黔桂多孔菌多样性情况。对其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滇黔桂多孔菌有259种和变种,隶属于72属。滇黔桂多孔菌的优势属是木层孔菌属,有24种和变种(占9.3%),其次是多孔菌属,有22种和变种(占8.5%),第三是栓菌属,有20种和变种(占7.7%)。从属的区系成分上可分为:1.广布成分(66.7%),2.泛热带成分(9.7%),3.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1.4%),4.北温带成分(20.8%),5.中国特有成分(1.4%);从种的区系成分上可分为:1.广布成分(27.8%),2.热带成分(34.0%),3.热带美洲成分(10.4%),4.热带亚洲成分(10.8%),5.北温带成分(13.9%),6.东亚成分(0.8%),7.中国特有成分(2.3%)。表明了滇黔桂的多孔菌是以热带成分为主(55.2%)。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河流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源于天格尔峰北坡1号冰川的乌鲁木齐河,在中、高山带汇聚数十条大小山泉、溪流,由南向东北流经乌鲁木齐市,最后注入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东道海子,全长220余km。经笔者多年的调查和文献查阅,现已初步查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分布的野生维管束植物有92科500属1424种(含亚种、变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5属28种,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64科402属1089种,单子叶植物15科80属295种)79科482属1384种。对该流域分布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首先是北温带分布及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变型的比重最大,共有258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0.01%。其次为旧大陆温带分布及中亚分布及其变型,有116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6.97%、再次为温带亚洲分布的有20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65%。东亚分布及其变型有7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63%。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仅有2属,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0.47%。上述分析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地中海—西亚—中亚及旧大陆温带交流最多,其次与全热带及温带亚洲和东亚有一定的交流,而与东亚和北美洲及旧世界热带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交流最少。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共有野生兰科植物61属134种(含变种),其中中国特有种27种。种数在5个以上的有石豆兰属、兰属、虾脊兰属、羊耳蒜属、斑叶兰属、玉凤兰属、舌唇兰属和石斛属。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属、种的地理成分可分别划分为15个和14个分布型(变型),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及其变型分别占总属、种数的34.4%和22.4%,热带分布属、种分别有44属、73种,占绝对优势。与邻近地区相比,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与广东共有属、种最多,分别有48属、97种,其次为江西和浙江。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具明显的热带性质,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从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但组成比较简单,缺少本区特有种,不是近代兰科植物种系的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5.
鄂西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2.1.2 东亚分布属的分析东亚分布是从喜马拉雅一直分布到日本的一些属。东亚分布属(包括变型)在本区系有91属,136种(包括变种),分别占本区系属种数的20.40%和13.01%,隶属于46科。中国东亚分布属共294属,木林子东亚分布属占其31.29%。本区系91属中木本属有48属。木本科18科。在这91属中,仅猕猴挑属(Actinidia)和沿阶草属(Ophiopogon)各有5种,25属2~4种,其他64属仅1种出现于本区系。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单种属达13属,占本区系该分布型的14.13%;少种属(2~6种)26属,占该分布型的28.26%;其中古老、孑遗的属种会多,也不乏较为特化的类群,这反映了该分布型植物在亚洲温带区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Hedysarum)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蒙古高原岩黄氏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的特点是在其北部渗入了北极及欧洲-西伯利亚成分(5种),在其西北部渗入了中亚东部山地成分(5种),在其南部渗入了华北成分(2种)和唐古特成分(1种).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及物种生存的高度适应也有蒙古高原自身的特有种(4种)和亚特有种(1种).蒙古高原的岩黄芪植物同华北、东西伯利亚和新疆地区的联系较紧密.  相似文献   

17.
在神农架种子植物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39种,属一级重点保护的1种,二级16种,三级22种。从种的地理分布和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区系与西南联系密切,具有显著的温带性质,并含有众多的古老成分。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产蹄盖蕨属(Athyrium Roth)进行较为系统的区系地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国产蹄盖蕨属所包含的130种(含变种)可划分为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3大类型。其中,中国特有比例最高,其次是东亚分布,只有个别种为热带亚洲分布。特有种分布最多的地区是横断山脉地区。因此,国产蹄盖蕨属全部分布在亚洲,而横断山脉地区是其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但起源地可能在北方,属温带起源。进行蹄盖蕨属的区系地理学分析,对研究该属的系统分类、起源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赤水河谷上游是国酒茅台的水源地,是典型的亚热带河谷地带。通过对该地区201号标本的初步鉴定和统计,发现苔藓植物共计17科32属66种(含变种),苔门植物有5科6属9种;藓门植物有11科25属56种;角苔门植物1科1属1种[褐角苔Folioceros fusciformis(Mont.)Bharadw.]。生活型有3种:矮丛集型(68.18%),平铺型(13.64%)和交织型(18.18%),其中矮丛集型明显占有绝对优势,这可能与该地区亚热带河谷气候和植被有一定关系。区系地理成分共有13种类型,除世界广布成分外,该地区热带亚洲成分(25.49%),北温带成分(21.57%),中国特有种(15.67%)和东亚成分(15.67%)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鄂东大别山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东大别山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目前已知该区有维管植物195科663属1 461种,占湖北省总种数的24.27%和全国总种数的5.25%,属国家特有、珍稀濒危或重点保护的植物有34种,有苔藓植物30科64属143种.已知该区有陆生脊椎动物26目65科208种,占湖北省总种数的31.04%和全国总种数的8.09%,其中有2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61种湖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该区自然植被类型有10个植被型,52个群系.该区不仅动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复杂,而且经济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