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化石修理是指除去化石层面的围岩使古生物化石暴露出来的过程,根据修理所使用的工具与采取的步骤不同分为普通修理及专业修理两种。我们通常在古生物化石展览及博物馆中所看到的精美贵州龙化石,都是经过专业的化石修理人员长时间的精雕细琢后完成的。化石修理是指除去化石层面的围岩使古生物化石暴露出来的过程,根据修理所使用的工具与采取的步骤不同分为普通修理及专业修理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索需要激情,激情来自梦想的冲动和梦想成真时绝妙的意境和快慰。1997年8月31日,是我动物世界溯源之旅中值得纪念的一天。那天,在贵州工业大学赵元龙教授的陪同下,我和台湾清华大学细胞生物学家李家维先生,来到贵州瓮安实地考察并采集样品。从采于瓮安北斗山五四采区所出露的、5.8亿年前的前寒武纪陡山沱组含磷沉积地层内的几千克样品中,我发现了多细胞动物——海绵以及胚胎的化石。这些化石所代表的年代比寒武纪化石早4千万年,比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早5千万年,比伊迪卡拉“动物化石群”早一千多万年。我和李家维先生将这一发现公布在19…  相似文献   

3.
一位中国科学家22日称,他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距今约5.43亿年完整的呈球状的海绵体化石。贵州大学教授赵元龙是在南京参加第四届国际寒武纪大会时透露这一消息的。他说:“这是迄今发现的寒武纪最早的海绵体化石。”这些化石是赵元龙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学者,共同在贵州省金沙县岩孔镇长岩沟村发现的。50余块化石标本目前保存在贵州大学古生物博物馆。海绵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中一种低等的动物,在早期生命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所有动物门类中约占5%的比例,当时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是三叶虫和腕足类动物。在前寒武纪和寒武纪,古生物学家都发现了大量的海绵化石,他们能够肯定,海绵见证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过程。古生物学家认为,在海绵的进化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次大辐射,但是具体的时间说法不一。赵元龙说:“这次发现的海绵体化石是海绵首次爆发或辐射的先驱,为海绵这种动物从晚新元古代穿越整个寒武纪的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资料中国发现迄今最早的寒武纪海绵体化石@石永红 @秦亚洲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中元古代海相地层中首次发现了食肉的低等无脊椎动物石质宏观实体化石.通过观察化石中动物的形态和显微结构,发现这些动物具有捕食习性并具备口、消化道、消化腔等消化系统器官,以此确定了化石中动物的食肉属性,同时探讨了化石的形成机理.该种化石的发现可以充分证明中元古代低等动物已经进化到一定的水平,对华北中新元古代"动物化石"的重新认识和研究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对人们认识中元古代动物的化石形态和解释达尔文因没有发现寒武纪以前的化石而困惑提供了充分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5.
后口动物包括人类所属的脊索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以及一些化石类群。分子进化钟预测后口动物共祖约起源于6.7亿年前,而目前最古老的后口动物的化石记录大约在5.2亿年。如何找到更古老的始祖化石实证仍然成谜。研究人员发现了来自华南寒武纪最早期5.35亿年前的毫米级微型动物化石——冠状皱囊虫。这种动物没有肛门,其袋状的身体上有一个可伸缩的口部和一对棒状的感觉器官,身体两侧各有四个具放射纹的圆锥形的开口。这些侧孔可能起到排水和废弃物的作用,之后可能进化成后口动物所特有的特征——咽鳃裂,据此判断皱囊虫是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后口动物,或者可能代表基础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珍稀过渡类群。其发现填补了后口动物的化石实证与分子进化钟预测的起源时间之间的鸿沟,揭示了两侧对称动物体型在寒武纪逐渐增大的基本演化规律,有利于以后在微型化石中找到其它动物门类的远祖。  相似文献   

6.
1985年,笔者在陕西洛南地区进行野外工作时,先后在长城系高山河群下部发现了数量可观的一种古老的动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目前正在陈景维、翦万筹两位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室内整理和研究。经初步观察,这种化石应归属蠕虫动物。蠕虫化石产出于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岩层顶面以上的灰绿色砂质板岩中,平行层面分布,可能是一种食泥的蠕虫动物。化石体为圆柱形,表面具清晰的环纹;大多数呈婉蜒弯曲状,也有直的;化石一般长5—15cm,最长达20cm以上,直径在0.4—0.6cm之间,为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充填。与蠕虫动物化石共生的还有大量平行层面的遗迹化石,无疑是蠕虫动物当时活动所留下的爬迹。此外,在高山河群下部还发现了两种分别为爬迹和潜穴的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7.
1988年6月,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在四川江油县马角坝采获一具水生爬行动物化石骨架。该化石是由在此地进行普地实习的咸阳师专的师生发现的。化石产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上部的黄灰色钙质白云岩之中。经修理、鉴定,确认为一保存不够完整的幻龙个体。背椎系列  相似文献   

8.
《科技导报(北京)》2012,30(30):14-14
最古老动物脑构造化石纪录发表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侯先光教授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关于动物脑部构造的化石纪录,其精美的化石保存使科学家得以进行深入研究,并和现生动物的脑部构造进行直接对比。这是继"澄江化石"2012年7月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后,澄江化石研究领域迎来的又一大喜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北方的广阔的原野上,晚新生代曾经生活过一类大型走禽——鸵鸟。例如以山西保德戴家沟上新世早期鸵鸟骨盆化石为代表的维氏鸵鸟(Struthiowimani),以内蒙古二登得等地上新世中期鸵鸟蛋化石为代表的蒙古鸵鸟(S.mongolicus),以及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的更新世的、包括许多完整蛋和蛋碎片化石的安氏鸵鸟(S.anderssoni)。在河南巩县,还发现过一例带胚胎的安氏鸵鸟的蛋化石。因为无论中国或外国,也无论是什么动物下的蛋,带胚胎而保存为化石的总是极为罕见,因而这例蛋化石堪称稀世珍宝。它的长径165毫米,短径140毫米,一端有个小破口,通过破口可以窥见蛋内不成熟的小鸵鸟的骨骸和小部分卵黄囊。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 《大自然》2013,(5):54-57
和政动物群是指我国甘肃省和政地区发现的新生代古生物化石所代表的动物群。和政县位于兰州市南偏西约100千米处,行政上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上常常把发现在同一地方、同一时代的各种古生物化石组合统称为一个动物群,并经常以发现地或其代表动物命名。比如,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就是发现于辽宁西部及华北地区白垩纪早期的一个古动物群,其中包括中华龙鸟等带羽毛的恐龙、孔子鸟等中生代鸟类以及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等。后来,科学家在该地区的相同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被人们称为第一朵花的"辽宁古果"等被子植物化石,于是科学家将热河动物群更名为热河生物群,即包括动物群和植物群的生物群。另外,三叠纪晚期的关岭生物群和中新世的山旺动物群等也是如此命名的。  相似文献   

11.
答读者问本刊编辑部收到新疆阿克苏市三中杨开梅老师的来信,信中说:“不久前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我任教的高二(1)班学生陆光映从家里拿来一些化石给我看。一部分很像贵刊1999年第二期35页的菊花石照片,另一部分很像动物的卵或眼球。这些化石发现于新疆柯坪县境内314国道1132千米处。现把照片寄去,请贵刊帮助鉴定。”本刊请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王绍芳博士与杨开梅老师和陆光映同学取得联系,并请他们寄来化石标本。下面是王绍芳博士对化石的研究、鉴定。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早期鸟类的认识,始于始祖鸟。因为最初羽毛只是在鸟类身上出现的,所以人们对鸟类飞行的了解,也仅仅凭借羽毛。后来,当人们发现有羽毛的动物遗骸化石时,自然就首先想到鸟类。但是,随着古鸟类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世界范围内鸟类化石的不断发现,人们对于最早出现的羽毛和鸟类起源、演化等问题的看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事情源于发现于辽宁西部的尾羽龙、北票龙、中华龙鸟、中国鸟龙、小盗龙,以及树息龙等一批长羽毛的恐龙化石。起初,人们认为这些都是鸟类化石,但是后来经过形态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羽毛最早是出现在体形轻巧、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13.
巨貘化石提供的线索贵州省六枝特区文化馆的同志将当地桃花洞中发现的一块动物化石送到省博物馆来鉴定.化石被胶结在坚硬的黄色粘土里,仔细观察,牙齿所具有的乳白色和周围几点炭痕依稀可见.它是什么动物的牙齿呢?奇怪的是为什么周围还带有烧痕?经过精心修整后,原来是一枚巨貘的臼齿化石.它生活在三百万年前的更新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版图的西南一隅,既有富庶肥沃的巴蜀大地,也有四季如春、彩云飘飘的美丽风光。1938年,在云南禄丰盆地发现了禄丰龙,从此掀开了中国人自己研究本土恐龙的帷幕。早在1915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劳德伯克在四川省荣县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了巨齿龙的牙齿和残破的大腿骨化石,这为以后四川恐龙的大面积出土埋下了伏笔。其后的几十年间在四川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9,(7)
继发现山西保德、内蒙古通古尔两个古生物化石重点产区之后,科学家在甘肃省和政县发现了又一个中国古生物化石宝藏。中科院、甘肃省博物馆的科研人员最近对和政县文化馆收藏的1055件古脊椎动物化石进行了鉴定。这批化石是文化馆近年来陆续从当地私人手里征集来的。通过鉴定,科研人员对和政化石的珍贵程度感到大为惊讶。据古生物学家推算,已发现的和政古脊椎动物化石数量还不到当时活体动物数的1/10~6。据此估算,形成1055件化石,起码得有10亿头以上的活体动物。  相似文献   

16.
黔中寒武系底部生物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贵州中部寒武系底部的桃子冲组泥质粉砂岩、硅质岩和牛蹄塘组底部黑色碳质粉砂质页岩中发现了大量帽状化石和少量的类Ediacaran型化石,这一发现说明早寒武早期不仅小壳动物繁盛,而且还有大量的其他动物存在,它们包括海绵动物、软体动物、蠕形动物和类Ediacaran型动物;也说明早寒武小壳动物繁盛期和澄江生物群繁盛期之间存在有另一个重要的生物繁盛期.特别是其中发现的类Ediacaran型化石,说明Ediacaran动物群的分子可能延伸到早寒武早期.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现代鸟类起源于始祖鸟.始祖鸟的化石发现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索伦霍芬(Solnhofen)地区,化石埋藏在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的地层中.始祖鸟身上同时具有爬行动物和鸟类动物的特征.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为人类研究鸟类起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初始材料.但是,始祖鸟是如何进而发展成为现代鸟类的?由于缺乏足够的化石材料而成了悬而未决的自然之谜.因此自始祖鸟发现后一百多年来,对鸟类进化的研究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8.
<正>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的Benjamin Bomfleur团队在南极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精子化石,这些精子被包裹在一个5000万年前环带纲(如水蛭)动物的卯茧化石中。这一研究发表在2015年7月的Biology Letters上。精子在化石中十分罕见,因为它们的寿命很短,结构也很脆弱,不容易变成化石。Bomfleur也是偶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新元古代研究组在贵州江口县翁会村一山坡上,发现了大约58亿年前的伊迪卡拉纪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螺旋辐射动物宾体化石。科学家将这一新属、新种定名为“八臂仙母虫”,由于具有辐射对称的属性,科学家认为其可能为腔肠动物和螺旋动物的共同祖先。八辐射螺旋动物实雄化石在相当于“庙河生物群”的层位首次发现,不仅重新确认了“庙河生物群”中的八旋痕迹化石为八辐射螺旋动物化石的真宾属性,  相似文献   

20.
嗜食同类在现生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然而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上,却很少发现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证据。2003年4月,在我国辽西地区惊现一件楔齿满洲鳄的化石标本,这是迄今为止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化石证据,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最直接和最令人信服的有关化石脊椎动物嗜食同类的证据,同时也是最早的关于脊椎动物嗜食同类行为的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