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量报道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分析了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在分蘖盛期地上部以及9个根系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和叶干重等5个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测定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根系性状杂种优势基础上,利用大麦寡聚核苷酸芯片,研究了上述杂交种与其亲本之间根系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有1187个基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差异表达模式可以分为8种类型,即杂种特异型、杂种沉默型、亲本特异型、亲本沉默型、杂种上调型、杂种下调型、杂种偏高亲和杂种偏低亲.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1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发现9(64.29%)个基因与芯片的表达类型完全一致.利用GeneOntology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植物生长代谢的各个过程.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电子定位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散布在小麦的各条染色体的Bin上,分布在第一到第七部分同源群上的差异表达ESTs分别为158,148,121,140,132,94,127个.  相似文献   

2.
大量报道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分析了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在分蘖盛期地上部以及9个根系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和叶干重等5个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测定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根系性状杂种优势基础上,利用大麦寡聚核苷酸芯片,研究了上述杂交种与其亲本之间根系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有1187个基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差异表达模式可以分为8种类型,即杂种特异型、杂种沉默型、亲本特异型、亲本沉默型、杂种上调型、杂种下调型、杂种偏高亲和杂种偏低亲.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1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发现9(64.29%)个基因与芯片的表达类型完全一致.利用GeneOntology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植物生长代谢的各个过程.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电子定位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散布在小麦的各条染色体的Bin上,分布在第一到第七部分同源群上的差异表达ESTs分别为158,148,121,140,132,94,127个.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在蛋鸡中的流行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对2012~2013年采至7个蛋鸡场的1735份泄殖腔拭子和57份疫苗样品进行了P27抗原检测,1512份血清进行了ALV-J亚群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1)此次调查的蛋鸡场均有不同程度的白血病病毒感染,其中两个疑似发病的鸡场P27抗原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989%和1183%;(2)不同代次蛋鸡的AL阳性率均有所差异.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蛋鸡P27抗原检出率分别为316%、649%、887%,ALV J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36%、463%、713%.商品代蛋鸡的感染情况比父母和祖代种鸡严重,提示存在垂直感染的情况;(3)不同日龄蛋鸡的AL阳性率有明显差异,以产蛋初期和产蛋高峰期阳性检出率较高;(4)AL阳性率在不同品种的蛋鸡中也有差异,尼克粉蛋鸡的P27抗原阳性率最高,海兰褐蛋鸡的ALV J抗体阳性率最高;(5)57份弱毒疫苗中,有一份检出P27抗原,可能受到白血病病毒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探讨赤霉素合成关键酶基因以及赤霉素与杂种优势形成的关系,利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的方法获得了玉米赤霉素生物合成关键酶GA20-氧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ZMGA20),根据同源性比较和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与小麦(CAA74330)、黑麦草(AAG43043)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到72%.它具有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典型的保守功能域,包括Fe2+结合域(His-229,Asp-231,His-287)和2-酮戊二酸结合域(NYYPPCEKP);前者是Fe2+的结合位点,后者结合共同的前体2-酮戊二酸.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ZMGA20在玉米杂种与亲本之间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在玉米的根、茎、未展开叶、20d的胚以及雌穗中,ZMGA20基因在杂交种和亲本间都表现为杂种增强的表达模式.在此基础上,对ZMGA20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孕酮对蛋鸡产蛋过程中钙离子ATP酶(Calcium-ATPase,Ca2+-AT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以产蛋高峰期蛋鸡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孕酮处理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测定在蛋壳形成过程中输卵管子宫部Ca2+-ATPase、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GR)的表达量.同时对血液中钙离子和孕酮浓度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孕酮处理后,血液中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P<0.05),输卵管子宫部Ca2+-ATPase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PGR mRNA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蛋壳钙化过程中,孕酮对钙离子转运和Ca2+-ATPase表达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蛋种鸡饲料对SPF鸡群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SPF鸡的生产能力和质量 ,在相同的SPF鸡饲养条件下 ,选择分别来源于北京正大和北京科澳协力生产的全价营养蛋种鸡饲料 ,经高压消毒后 ,饲喂品种相同的SPF种鸡 ,结果显示两个鸡群在生产性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其中饲喂北京科澳协力饲料的SPF鸡群的产蛋率和利用率都明显高于另一个鸡群 ,主要表现在SPF鸡群开产早期的蛋重上和产蛋高峰期后产蛋率的维持上。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苗期根系蛋白差异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杂种优势已经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为了进一步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玉米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苗期根系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进行了杂交种与亲本之间苗期根系差异蛋白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发芽后8d的杂交种在根长、根尖数目、表面积和生物量等根系性状上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双向电泳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检测到的1118个蛋白点中,有172个(15.38%)在杂交种与亲本的根系中发生了明显的表达变化,包括单亲沉默、杂种特异、杂种偏低亲、杂种偏高亲和中亲表达等5种差异表达类型,其中以单亲沉默所占比例最高.另外,鉴定出了56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发现其功能涉及转录和翻译、代谢、能量、信号转导、细胞结构、胁迫响应和转座元件等.因此,玉米杂交种与亲本在蛋白丰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表达蛋白涉及到各个生长发育过程,可能与玉米根系杂种优势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因素4×3设计,研究不同饲养密度(375.0cm2/只、450.0cm2/只、462.5cm2/只、750.0cm2/只)与不同层次(上、中、下)对星杂579商品代蛋鸡产蛋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产蛋率下降,笼底面积为750.0cm2/只时,产蛋率显著高于375.0cm2/只的蛋鸡(P<0.05).随着密度的增加,平均蛋重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层次间的产蛋率以中层最高,下层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蛋重以下层最高,上层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对23600多只伊莎褐商品蛋鸡在成都地区饲养条件下,开产日龄的分布和早期生产性能的观察中,以及在本群鸡只在根据不同的开产日龄设置四个试验组的小群观察试验中发现,该品种鸡只的开产日龄和产蛋率达5%、50%和90%以上的产蛋日龄,均比该品种计划目标提前1~2周,开产期长达38天左右,欠整齐统一;四个试验组的开产日龄均与开产体重相关,其体重均要达到该品种20周龄的体重标准(1550~1650g)上下限±5%时鸡只才开产,晚开产鸡只是固体重过重或过轻,这是群体开产日龄不整齐规格的主要原因;开产早的1、2组的产蛋至多,平均产蛋率高于3、4组,差异极显著(P<0.01),3和4组平均蛋重大于1、2组,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同期水平上,各组间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随日龄的增长,各组间蛋重差异越来越小;在前期产蛋中各组所创总产值和只平产值,仍是1组>2组>3组>4组,说明了达到该品种开产体重标准的鸡只,提前开产能获得较好的产蛋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淀粉凝胶电泳分析40个水稻杂交组合的F_1苗期酯酶同工酶,其中15个组合用来分析不同酶谱和杂种优势的关系.发现4种同工酶类型,即互补型、偏父本型、偏母本型和无差异型.杂种优势强的杂种大多数是互补型和偏父本型,而低杂种优势的一般是无差异型.同时亦发现共显性阳极酶带E_3~S和E_3~F可以作为标记酶带,在该位置上,母本的单一酶带和F_1的互补酶带的差异,可以用来测定杂交水稻杂种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以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NSEE)作为诱变剂建立NIH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研究小鼠前胃癌差异表达基因,探索细胞癌变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反向Northern点杂交、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对其癌变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得到5条在小鼠前胃正常对照组织、癌变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筛选后,对其中3个差异条带进行DNA序列测定,有1个与已知基因Tpt1高度同源,2个与同1基因片段AK085193.1高度同源.提示这2个基因与小鼠前胃癌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cDNA fragment of the gene (dehydration induced,di1)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nduced by 30% PEG-6000 (−1.13 MPa) treatment was isolated with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technique. North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di1 gene improved at 10 h reached the highest at 48 h under 30% PEG-6000 treatment. cDNA fragment ofdi1 gene has been cloned and sequenced (211 bp). DNA seque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no homologue in GenBank todi1 cDNA.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羧酸酯酶基因编码区的c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cDNA片段长度为396 bp,经BLAST查找比对发现,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铜绿蝇、家蝇、沟鼠、黑腹果蝇、线虫和埃及伊蚊的羧酸酯酶的片段存在高度同源性.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在褐飞虱取食抗性水稻后,羧酸酯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表明,羧酸酯酶基因的表达受抗性水稻的诱导,该基因在有毒化学物质解毒及增强褐飞虱对抗性水稻的耐受性方面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两种胰岛自身抗原谷氨酸脱羧酶( 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 65片段与胰岛素B链基因共表达DNA疫苗,并检测其在体外COS-7细胞中的表达。PCR方法从GAD65质粒中扩增出GAD190-385和GAD490-570两个片段的cDNA,overlap法再分别与信号肽基因进行拼接,将拼接后的融合基因SGAD190-515和SGAD490-570分别与胰岛素B链基因依次克隆入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BudCFA.1中。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脂质体体外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该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核酸序列测定克隆的融合基因和胰岛素B链基因序列与报告序列一致,开放阅读框正确,Western blot显示转染了DNA疫苗的COS-7细胞中均可检测两个目的基因的表达。两种GAD65片段与胰岛素B链基因共表达DNA疫苗均成功构建,为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免疫干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保锋  梁素华  章欢  曾梅  刘云 《江西科学》2010,28(4):461-465
运用基因芯片研究甲基乙二醛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诱导组以终质量浓度为0.1 g/L的甲基乙二醛刺激培养细胞,对照组不含甲基乙二醛。24 h后收获细胞,提取mRNA,逆转录cDNA时用Cy3和Cy5荧光染料标记,制备成cDNA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和分析。芯片检测结果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有18条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有11条,下调基因有7条,差异性表达的基因按功能可分为程序性细胞死亡、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代谢酶类、载体蛋白和未知基因等。与程序性细胞死亡、信号转导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甲基乙二醛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程序性细胞死亡,破坏牙周组织增生,从而导致牙周病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人尿激酶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限制性内切酶将人尿激酶原cDNA酶切成一系列基因片段,并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发现其中1个富含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AGG(精氨酸)的片段表达量低,成为人尿激酶原cDNA在E.coli中高效表达的限制因素。将富含AGG(精氨酸)的片段在E.coliBL21-CodonPlusTM-RIL中表达,通过该菌株引入dnaY基因(即tRNAagg/aga(Arg))使该片段的表达量提高了10倍。最后用同样的方法提高全长人尿激酶原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使其表达量达到全菌蛋白的5%。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14):1289-1289
Based on the cDNA fragment sequence of vernalization-related gene verc203 cloned by differential screening in our lab, the 5' primer has been designed. The cDNA 3' end of ver203 gene (1 197 bp) has been cloned by the RACE method. And it is identified by Northern blotting that its expression is special in vernalization treatment. After comparing the sequence i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databases of Genbank, EMBL and DDBJ, the gene has homology with Hordeum vulgare jesmonate-induced protein gen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gene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mediated by jamon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