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延迟投喂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探讨唐鱼仔鱼对饥饿的应对策略.结果显示,在水温26.0±1.0℃条件下,唐鱼仔鱼在孵出后的2.5~3 d开口摄食,5 d卵黄消耗完毕.18~25 d,延迟投喂0~3 d仔鱼的存活率在80.4%~93.3%间变动,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延迟投喂4 d,仔鱼的存活率下降至50%;延迟投喂5 d,仔鱼的存活率极显著下降,只有30.0%左右.延迟投喂6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为0,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唐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为孵出后的9 d.延迟投喂2 d开始,仔鱼的生长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延迟投喂3 d是仔鱼的生长低谷,延迟4~5 d,仔鱼反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25 d内,延迟投喂5 d仔鱼恢复到与正常投喂组接近的生长水平.由此提出关于仔鱼应对饥饿对策的“存活与生长交易临界点”和“生存机遇期”两个观点,并对它们的生态学意义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褶皱臂尾轮虫、经浓缩藻液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熟蛋黄投喂泰山螭霖鱼仔鱼14天,测定其摄食力、存活率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投喂1天后蛋黄组摄食率最低,轮虫组最高,卤虫组摄食率较高且肠(胃)充塞度最高,大多数个体都在3-5级.投喂14天后各处理组仔鱼的存活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卤虫组仔鱼的体质量、体长均高于其它两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卤虫无节幼体可作为泰山螭霖鱼仔鱼的优质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3.
将性腺发育良好的雌雄红色斑马鱼配对放入缸底铺小卵石的繁殖缸中,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促使亲鱼繁殖产卵。一对亲鱼产下约200~300粒淡黄色鱼卵,约48小时后受精卵孵化出无色透明的仔鱼。以灰水和蛋黄水投喂仔鱼,2个月后培育出48尾体长2-3cm的红色斑马鱼幼鱼。  相似文献   

4.
眼斑拟石首鱼仔鱼对微粒子配合饲料的摄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8日龄的眼斑拟石首鱼仔鱼分别投喂轮虫、新研制的微粒子饲料(MDA)和商品用微粒子饲料(MDB).结果表明,轮虫组仔鱼的存活率最高(56.0%),其次是MDA组(15.5%),最低为MDB组(1.2%),无给饵仔鱼至8日龄全部死亡.各组仔鱼的生长并无显著差异.随后对10-20日龄的仔鱼分别投喂轮虫、MDA、MDA+1/3轮虫和1/3轮虫,MDA+1/3轮虫组仔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全长明显优于1/3轮虫组.研究认为,MDA可作为眼斑拟石首鱼仔鱼阶段所用的生物饵料轮虫的部分替代品.  相似文献   

5.
泥鳅仔鱼开口饵料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蛋黄、豆浆、鱼粉、轮虫和藻类等饵料的不同组合和不同投喂量培育泥鳅仔鱼,结果表明:蛋黄、轮虫、藻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较为适宜,在近似自然的水域中,适量投喂蛋黄,泥鳅仔鱼开口后3d内成活率可达72%,总体重增长可达成185%左右,在常规培育条件下,泥鳅仔鱼长度L和体重W依日龄t生长可用关系式表示为:L=1.5627 1.1764t,W=0.9950e^0.2687t,长度和体重关系可表示为:W=0.02864L^2.5726,泥鳅仔鱼在开口前后阶段有一生长低谷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几种生态因子(温度、盐度、饵料密度和放养密度)对花尾胡椒鲷早期仔鱼(4日龄)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尾胡椒鲷仔鱼的最适温度为(28±1)℃,仔鱼存活率为84 0%,生长最快.最适盐度为30,仔鱼存活率为86 2%.升高或降低盐度,仔鱼的存活率均下降.最适饵料密度为20~30个·mL-1,仔鱼存活率为78 5%,此时仔鱼的摄食量较大并且均达到饱和状态,体长增长率大.最适放养密度为5~10尾·L-1,仔鱼存活率为81 0%.  相似文献   

7.
轮虫中n-3HUFA含量对大黄鱼仔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使用n-3HUFA强化剂A(A1:0.05 g/L;A2:0.15 g/L;A3:0.45 g/L)、强化剂B(B1:0.05 mL/L;B2:0.15 mL/L;B3:0.45mL/L)和海水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 tilis)进行营养强化后投喂大黄鱼仔鱼(3~21日龄),测定分析各强化组轮虫的脂肪酸相对含量与仔鱼的生长和存活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对照组(酵母轮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用强化剂A和海水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其n-3HUF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强化剂B组,各组仔鱼的存活率从高到低顺序为:A2组(22.2%)小球藻组(16.7%)A1组(13.9%)A3组(13.8%)B1组(2.1%)B2组(1.8%)B3组(0.7%)对照组(0.5%);2)强化剂A各水平强化组和海水小球藻组仔鱼生长优于强化剂B各水平强化组和对照组;3)本实验条件下,在强化水体中强化剂A适宜的强化剂量为0.15 g/L.  相似文献   

8.
将南方鲇仔鱼进行4种投喂处理(分别在出膜后4、5、6、7天进行首次投喂)和一个完全饥饿处理,出膜后第8天结束实验并测量干重、体长、头长、肛后长和头宽,计算肥满度(在22±0.5℃水温下进行).结果显示,随着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各处理组的干重、体长、头长、肛后长、头宽以及肥满度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干重指标在出膜后6、7天首次投喂的2个处理组中表现为负增长;各投喂处理组的体长、头长、肛后长、头宽分别由17.03±0.15mm、3.20±0.05mm、9.63±0.12mm、3.06±0.05mm减小到12.00±0.11mm、2.28±0.03mm,6.76±0.10mm、2.60±0.05mm,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均较摄食前水平有所增长;将仔鱼肥满度(R)与延迟投喂天数(d)的关系拟合为:R=0.046e-0.468d(n=15,r=0.788,P<0.001).实验结果表明,南方鲇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由饥饿所引起的体重的负增长不会导致发育的停滞;但随着首次摄食的延迟,使仔鱼的发育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的常用有机溶剂,乙醇是药物筛选中溶解水溶性较差样品的候选助溶剂。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对斑马鱼胚胎存活、循环系统发育、血管生成等的影响,为其作为溶剂在斑马鱼模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0.01%乙醇不会造成胚胎的死亡和仔鱼循环系统畸形,0.1%乙醇引起仔鱼心囊水肿,乙醇浓度达到1%时出现胚胎死亡。低于或等于1%乙醇对仔鱼体节间血管生成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浓度低于或等于0.01%的乙醇不会影响对被筛样品抗血管生成活性和毒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华贵栉孔扇贝浮游幼虫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1种单细胞藻单种或混合投喂华贵栉孔扇贝幼虫,从其生长发育速度和存活率,比较各种饵料的效果,并对浮游幼虫不同发育期,投喂适宜种类的饵料作了探计。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熊猫在野外的分布格局,对栖息地的选择及种群生存力的分析,应将大熊猫就地保护,使固有的栖息地的种群得以恢复,并提高其生存值和适应度。另一方面,圈养的大熊猫存活率和净生率都大于野外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保持其野外生态习性,通过驯化,先在大面积范围内散放,然后放归自然,增加野外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以氯虫苯甲酰胺的结构为基础,合成了系列新型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确定。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1μg·mL^-1时,个别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致死率达到100%,高于先导化合物氯虫苯甲酰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太岳山七里峪白桦林种群进行了年龄结构分析、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并对该种群的四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危险率函数)进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七里峪白桦种群龄级分布,不同环境下种群结构稍有差异:种群A、种群D为增长型种群,种群B、种群C、种群E趋向于稳定型.②白桦种群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③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生存率呈单调下降,上升或下降幅度前期大于后期,说明白桦种群在前期死亡率高,而种群后期则相对稳定.④在未来20年、40年、60年和80年中,白桦种群将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充放电基本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可行性 ,本文以MCMB和LiCoO2 为正负极材料 ,自行设计组装了 5A·h、2 5A·h和 50A·h的方形层叠式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用恒电流限电压充放电方法研究了其在不同电流下的放电行为和荷电保持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 :以0 .2C倍率、10 0 %DOD放电时 50A·h电池的质量比能量和能量密度可分别达到 10 7.4W·h/kg和 185.1W·h/L ,已经超过了美国电池先进联合体 (USABC)规定的动力蓄电池的中期开发目标。 5Ah电池的 1C倍率放电容量可保持 0 .1C倍率放电容量的 79.35% .电池的荷电保持性能良好 ,日平均自放电率小于 0 .32 4 % /d ,开路电压月下降只有 0 .1V左右  相似文献   

15.
10种贵州特有植物的种苗繁殖试验及其分布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贵州10种特有植物的种苗繁殖栽培和特有分布机理的研究结果: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美丽红山茶C.delicata、冬青叶山茶C.ilicifolia、狭叶瘤果茶C.neriifolia、长柱红山茶C.longistyla和贵州石笔木Tutcheria kweichowen-sis的播种出苗率分别为30.5%、70.0%、50.0%、53.0%、70.0%和49.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是51.7%、89.7%、89.7%、83.8%、87.5%、和71.0%;黄平槭Acer huangpingense、贵州槭A.guizhouensis、雷公山槭A.legongshanensis和红脉槭A.rubronervium的出苗率分别达60.3%、65.2%、72.0%和61.0%,其成苗数与出苗数的比值分别为99.0%、95.0%、99.2%和50.1%。采用种子田间播种育苗、枝条扦插繁殖的方式进行种苗扩繁栽培研究,按植物系统发育类群分为槭树属4种、山茶属5种、石笔木属1种等3个组别,分别测定扩繁系数为0.93~1、0.93~1和1,苗木产出周期2~3年,并对这10种特有植物特有分布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这10种植物对环境因子敏感,对适应生态环境的选择性强,但却能够迁地扩繁栽培并生长良好,这说明了这些植物特有分布的物种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环境适应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分析青年与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49例青年和98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食管癌占同期食管癌的6.55%,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肿瘤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病理分期、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0%和2.0%,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青年人食管癌肿瘤病期偏晚,手术切除率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优于中老年组,两者在生存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权力意旨决定权力实践。具备正确的权力意旨,不仅是掌权者应当遵守的基本执政道德和准则,同时也是宪政对法权的客观规制和必然要求。掌权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权力意旨,明晰宪政下的权力来源于公众权利的让渡,坚持权力为权利服务,并使权力从法治层面受到监督,才能正确实践权力,否则,权力意旨被扭曲,必然在实践中导致权力违宪。  相似文献   

18.
拐棍竹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之一。通过对拐棍竹无性系笋子生长发育的研究,可以了解大熊猫在春夏季的采食活动、摄食量和营养状况.笔者从1982至1984年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野外观察站,连续观察拐棍竹笋子的生长变化,得知笋子的出土持续时间约80天,成活率为60.33%.笋子生长前期、中期和末期各占25天.平均每天增长分别为3.1cm,9.6cm,0.96cm.从笋子茎高和时间关系的数据分析,其生长中期的变化更适于用对数曲线拟合其规律。这与笋子生长的坐标曲线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万寿菊秸秆的杀线作用及其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万寿菊(Tagetes erecta)秸秆水提取物研究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抑杀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万寿菊秸秆对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黄瓜(Cucumis sativus)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提取物试验中,线虫死亡率随万寿菊水提物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水提物处理12h后,质量分数分别为1.5%、1.0%和0.5%的3个处理与对照的线虫死亡率分别为89.4%、69.5%、44.2%;0、24h后3个处理的死亡率均为100%,对照仍为0.盆栽接种试验中,万寿菊秸秆在黄瓜播种前10d混入热处理过的土壤中,黄瓜植株收获时,0.5%、1.0%和2.0%的万寿菊秸秆添加率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黄瓜植株根结数,其中秸杆0.5%和2.0%的添加率对根结数的降低程度显著(P0.05),0.5%和1.0%的添加率对黄瓜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均未产生负面影响,对根系生长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使得地下部鲜质量和根冠比增加,但2.0%添加率对黄瓜植株的生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分鲜质量、总鲜质量和总干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0.5%、1.0%和2.0%的万寿菊秸杆添加率均降低了黄瓜植株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净光合速率.以上结果说明,在控制好万寿菊秸秆添加率的基础上利用万寿菊秸秆防治黄瓜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应注意万寿菊秸秆对黄瓜植株光合色素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Rapi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A simple and rapid regeneration method of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cv. Xinluzao 4) is described. The proper use of phytohormone KT and IBA validly promoted the survival rate of test-tube plants and shortened the period of cul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chniques of micro-propagation and gra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