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催化研究的新机遇—环保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催化研究的新机遇──环保催化NewOpportunitiesinOatalysis—EnvironmentalOatalysis¥//吴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春130022)回顾历史,催化对发展工业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甚至决定战...  相似文献   

2.
石油催化脱硫新技术--生物催化脱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脱硫技术—生物催化脱硫技术 (BDS) ,着重介绍了BDS的发展历程、反应机理和工业应用 ,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共边双立方烷原子簇结构的固氮酶活性中心模型和固氮酶大多数底物μ_5-(η~2)型的络合方式。设计了合成FeMo co模型化合物的方法,重复性较好地得到FeMo co模型化合物粗结晶样品,这种样品具有所预期的Mo:Fe:S~*:Cl元素比、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及一定的组合固氮酶活性(约为FeMo co重组活性的3-6%)。根据这个模型,较圆满地阐明十多种底物的酶促反应机理,包括统一地解释了N_2,Ar,CO或CN~-四者分别存在下的酶促放H_2机理。根据实验和文献资料,提出比较精细的二步ATP驱动的电子传递机理,能说明Mortenson等观察到的ATP/2e比值随ATP/ADP比值变化的情况。扼要讨论了氨合成铁催化剂的原子簇活性中心本质,N_2化学吸附的可能模式,以及在铁催化剂上氨合成缔合式机理的一些论据。指出了固氮酶与铁催化剂在配位络合和催化作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Ⅵ柴油车的污染物净化能力,开发更有效的机外净化体系,系统性地回顾了选择性催化还原和氨逃逸催化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探讨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和氨逃逸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并介绍了 2种技术的不同催化器类型和应用优势,重点阐述了催化器类型、载体,系统结构和反应条件等对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中NOx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5.
6.
冯清华 《科技信息》2011,(10):403-404
绿色化学在传统的化学工业中引起了一场绿色革命,成为当今的环保趋势,迫使化学工业调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向。本文从多尺度的角度对多步反应一步化和为实现零排放化工过程的纳米尺度反应过程绿色集成系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8.
研制了高效乙腈加氢催化剂,详细考察了工艺条件的影响,在合适工艺条件下,乙腈的转化率接近100%产物中乙胺的量小于1%,三乙胺和二乙胺的比例可用改变工艺条件调节,从几乎100%到约33%;催化剂稳定性很好,乙腈中含水10%对结果无影响。该工艺是几乎不产生污染和的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9.
催化重柴油芳烃含量高,加氢后仍难以作为车用柴油调和组分。对密度为934.0 kg/m3、芳烃质量分数为72.06%(其中双环芳烃质量分数为35.86%)的催化重柴油加氢前后的催化裂解性能进行研究。催化重柴油芳烃中以双环芳烃为主,通过加氢将其部分饱和得到环烷芳香烃,然后进行催化裂解,转化成汽油馏分芳烃和以烯烃为主的液化气。结果表明:加氢处理后的催化重柴油具有较好的裂解性能,柴油中的多环芳烃经加氢成为更易裂解的环烷芳香烃,有效减少了多环芳烃的含量,其裂解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转化率较催化重柴油直接裂解提高了19.09个百分点;产物中汽油收率增加16.60个百分点,且汽油中芳烃含量高(47.29%)、烯烃含量低(12.50%),是较好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液化气收率达到16.58%,其中丙烯、异丁烯在液化气中含量分别达到了42.70%和10.80%。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9月23~25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和前沿学院主办的过渡金属催化国际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会议秉承增进理学领域同仁们的交流、推进国际交流以及增强其影响力的主旨。会议开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出席大会并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和德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蜂窝陶瓷载体的热膨胀系数已超过攻关项目要求指标;三元催化剂的研究解决了我国大生产的工艺,提高和保障了催化剂性能指标;在催化净化器与发动机匹配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综合项目研究成果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相转移催化     
七十年代初发展起来一种异相反应的新理论和方法被Starks称之为相转移催化,它一问世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着重介绍关于相转移催化一般原理和应用,并给出了应用硬软酸碱规则设计相转移催化反应实例。一、相转移催化的基本原理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实验事例:1-氯辛烷与异相的氰化钠水溶液一起加热,在两星期内不发生反应,但若在两相中加入季鏻盐时,反应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并获得高产率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文中对酶和酶催化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酶催化动力学,M-M方程及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沸石分子筛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催化材料科学实验室包括催化材料、材料化学和生物技术3个研究室.由李步海教授等1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术专家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由何宝林和李金林分别担任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环境、功能材料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催化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煤液化过程催化、纳米金属颗粒制备及催化作用、模拟酶催化、纳米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性能等。2004年7月被湖北省确定为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催化合成丙烯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体超强酸SO^2-4/ZrO2-TiO2催化丙烯酸的酯化反应。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及丙烯酸丁酯(AEB)合成的适宜工艺条件,并用该催化剂合成了6种丙烯酸酯,其产率为78.6%-89.7%。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席夫碱钴催化剂,其用于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聚合,得到了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聚碳酸酯.另外,系统地探讨了其在不同反应温度,CO2压力,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下对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的催化影响,得到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对"过氧化氢碘化钾催化分解"催化概念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氧化氢中加入碘化钾溶液,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显著加快.国内外文献普遍认为这是碘化钾在起催化剂作用.我们发现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变黄.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溶液中碘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电导率增大、pH值升高,而且溶液中生成了单质碘.根据对上述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对碘化钾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的概念提出了质疑。并证实发生了过氧化氢氧化碘化钾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气液相转移催化的原理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