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白云石炼镁收尘灰作为原料,采用碳化-热解法制备碱式碳酸镁,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碳化过程中温度、时间、CO2流速对碱式碳酸镁产率的影响及热解过程中温度对碳酸氢镁水溶液(重镁水)分解率的影响,确定了碳化-热解法制备碱式碳酸镁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XRD、SEM和EDS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碳化时间为40 min、碳化温度为25~30℃、CO2流速为0.4 L/min、碳化终止pH为8.0、碳酸氢镁水溶液热分解温度为90℃的条件下,采用碳化-热解法制备得到的碱式碳酸镁产率最高为84.72%.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片状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杂质含量少、纯度高,达到了冶镁原料标准要求,实现了灰渣废弃物的高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开发了以甲醇镁为非均相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流程,研究了相应的催化剂后处理工艺。采用该法制备生物柴油可同时副产甘油和氧化镁.粗生物柴油的精制过程比较简单,最终产品的主要性能可满足EN14214指标;副产品甘油回收容易,平均收率88.9%,品质达到工业级和化妆品级甘油指标;催化剂经处理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氧化镁,镁平均回收率99.3%,实现了全部原料的综合利用,避免了废渣污染。  相似文献   

3.
宣钢单喷镁铁水脱硫技术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宣钢炼钢厂采用单喷颗粒镁铁水脱硫工艺,改善了转炉冶炼原料铁水条件,同时对镁在铁水中的脱硫机理作了简要的叙述.该工艺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优化,使铁水经过预处理后终点硫均达到0.010%(质量分数)以下,最低终点硫含量达到0.003%,满足了炼钢铁水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和充分利用Ⅲ级粉煤灰与镁渣,以常用强度等级C3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Ⅲ级粉煤灰取代率和镁渣掺量为因素,设计混合均匀试验方案U12(6,4),试验研究二因素耦合条件下混凝土的碳化规律。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了混凝土碳化深度与粉煤灰取代率、镁渣掺量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因素效应分析表明:影响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是粉煤灰取代率,其次是镁渣掺量;Ⅲ级粉煤灰取代率的碳化效应为正效应,镁渣掺量不大于33.8%时为负效应,粉煤灰与镁渣的耦合效应为负效应;镁渣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与粉煤灰耦合有利于抑制混凝土的碳化。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和充分利用Ⅲ级粉煤灰与镁渣,以常用强度等级C3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Ⅲ级粉煤灰取代率和镁渣掺量为因素,设计混合均匀试验方案U12(6,4),试验研究二因素耦合条件下混凝土的碳化规律。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了混凝土碳化深度与粉煤灰取代率、镁渣掺量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因素效应分析表明:影响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是粉煤灰取代率,其次是镁渣掺量;Ⅲ级粉煤灰取代率的碳化效应为正效应,镁渣掺量不大于33.8%时为负效应,粉煤灰与镁渣的耦合效应为负效应;镁渣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与粉煤灰耦合有利于抑制混凝土的碳化。  相似文献   

6.
以含铜废渣为原料,采用氨浸、催化氧化、蒸馏、结晶的工艺制备碱式硫酸铜,探讨了氨浸机理,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得出了氨浸工艺条件,并对蒸氨等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轻烧氧化镁和锆英石为原料,采用湿法共磨工艺,合成了镁锆质熟料。井以此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镁锆铬质浇注料。实验证明,镁锆铬质浇注料的抗渣侵蚀能力、抗渣渗透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某集团公司硫酸铝废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白炭黑,研究了渣粉粒度、煅烧温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酸的用量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条件。X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白炭黑为非晶态,产品达到了白炭黑国家标准,可用作橡胶和塑料的补强填充剂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油菜秆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油菜秆为原料制备活性类的工艺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活化剂的浓度、原料预浸时间、炭化时间、活化温度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制备优质活性炭的最佳工艺:磷酸浓度为50%,原料预浸时间15 h,碳化时间1 h,活化温度750℃。利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分析,其平均孔径为2.3 nm,比表面积为890 m2·g-1。  相似文献   

10.
用铝型材厂阳极氧化废渣和碱式碳酸镁((MgCO3)4·Mg(OH)2·5H2O)为主要原料固相烧结合成镁铝尖晶石(MgAl2O4),探讨氟化铝(AlF3)矿化剂对合成的MgAl2O4晶相结构、晶胞参数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相关分析软件等表征得到MgAl2O4.结果表明,添加AlF3的各样品都形成2种晶相:镁铝尖晶石固溶体(Mg0.68Al0.32)(Al0.84Mg0.16)2O4和镁橄榄石固溶体Mg1.81Fe0.19(SiO4).确定2%(质量分数)为最佳添加量,此时试样中MgAl2O4固溶体含量最高为95%,体积密度最高为3.44g·cm-3,显气孔率最小为1.89%,抗弯强度达到151.9 MPa.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低品位菱镁矿煅烧工艺优化及其对纳米氧化镁产品性能的影响问题.为了保证轻烧镁粉的活性和低品位菱镁矿的充分利用,通过调节煅烧温度和时间,发现低品位菱镁矿煅烧的适宜工艺条件为750℃煅烧1.5 h.以此法得到的轻烧镁粉为原料,配合工业级硫酸铵和碳酸氢铵以及自制的复配型表面活性剂,采用液相均匀沉淀法,制得平均粒径为60 nm的纳米氧化镁粉体,优选的沉淀反应条件为85℃下反应85 min,优选的前驱体煅烧工艺条件为550℃下煅烧1.5 h.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RD衍射仪及扫描电镜表征了产品性能,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制得的纳米氧化镁粉体颗粒形状均匀,粒径分布窄,分散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以电熔氧化镁、电熔镁铝尖晶石和电熔含钛尖晶石为原料,分别在镁质材料中添加15%电熔镁铝尖晶石和电熔含钛尖晶石,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尖晶石的加入对镁质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gO质材料中分别加入15%的镁铝尖晶石和含钛尖晶石后,试样的烧结性能和抗渣渗透性提高,而试样的冷态抗折强度和抗渣侵蚀性能变差。且在镁质材料中加入含钛尖晶石后材料的各项性能高于加入镬铝尖晶石后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3.
红霉素菌渣生物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地霉、地衣芽胞杆菌、假丝酵母、乳酸菌、光合菌制备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红霉素菌渣为主要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红霉素菌渣:棉籽饼粉为8∶2、硫酸铵0.4%、尿素0.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原料∶水1∶1,接种量10%,32℃,培养周期为4 d.经发酵后的红霉素菌渣去除了特殊异味和药分残留,改变了红霉素菌渣的生物化学特性,其蛋白质含量达到39.43%.经改性的红霉素菌渣可代替部分黄豆饼粉用于红霉素的发酵生产,是优质的蛋白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4.
以印度铬矿、西藏铬矿、中高档镁砂及电熔镁砂为原料,在200 MPa下制成50 mm×40 mm的圆柱形试样,于1 700~1 750℃烧成.通过测量试样烧成前后直径和高度的变化,从而获得其体积变化.根据体积变化讨论了不同原料及粒度配比对直接结合镁铬砖体积变化的影响,提出控制烧成体积变化的措施,即改变细颗粒中印度铬矿的加入量,同时调整细粉内中档镁砂与高纯镁砂的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印度铬矿与西藏铬矿的质量比大、细粉内中档镁砂与高纯镁砂的质量比小时,试样的体积变化率较小;反之,试样的体积变化率较大.  相似文献   

15.
以含95%MgO的重烧镁砂、磷酸盐和硼砂为原料,制备了磷酸盐水泥,研究其对137Cs的固化性能。通过XRD衍射分析、SEM电镜扫描等手段对固化体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分析,参照国家标准“放射性废物固化体长期浸出试验”(GB7023—86)对固化体进行抗浸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以磷酸氢二铵为原料时,137Cs的加入会降低磷酸盐水泥固化体的抗压强度,137Cs的含量越多,强度损失越小;当以磷酸二氢铵为原料时,随着137Cs的加入,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掺量为1.6%时强度甚至超过了空白体系;以磷酸二氢钾为原料时,137Cs的加入会使强度减小,减小程度和掺量关系的规律性不明显。以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为原料的固化体抗压强度明显优于以磷酸氢二铵为原料的固化体。以磷酸二氢铵为原料的固化体,137Cs的42d浸出率和累计浸出分数低至2.1×10-4(em·d11)和7.74×10^-3cm,强度值和浸出率均优于国家标准相关要求,表明了磷酸盐水泥对137Cs有良好的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红土镍矿酸浸液的除杂铝渣为原料,经碱溶、分步碳分制备高纯Al(OH)3粉体,实验考察了除杂铝渣碱溶温度、碱溶pH值与除杂铝渣中铝溶出率的关系及碳分终点pH值、碳分温度与沉铝率之间的关系.实验得到的适宜碱溶条件为pH值14、温度90℃、时间10 min;碳分条件为碳分终点pH值9、碳分温度75℃.采用XRD,SEM,化学成分分析对所得Al(OH)3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OH)3粉体晶型发育良好,颗粒不规则,表面粗糙,结构松散、多孔.  相似文献   

17.
利用硫酸铵焙烧工艺提取硼精矿中的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硼精矿,以辽宁硼铁矿经磁选得到的硼精矿为原料,采用硫酸铵焙烧的方法处理得到熟料,将熟料加水溶出、固液分离得到含硼溶液和提硼渣,含硼溶液用于提取硼酸,提硼渣可用于提取SiO2和MgO.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铵矿比对B2O3浸出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提取B2O3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90 min,铵矿比1.6,该条件下B2O3的浸出率可达85%以上.对原料及提硼渣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本工艺可使大部分硼化物生成可溶物并被提取出来,可实现硼精矿的绿色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湿法炼锌净化钴渣新处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氨-硫酸铵体系处理湿法炼锌净化钴渣的新工艺.该工艺首先用铵-氨水溶液浸出烘烤后的钴渣,再用锌粉对浸出液净化除杂并进行锌与镉、钴、铜及铜与钴的分离.在最佳技术条件下,金属浸出率(质量分数)分别为Zn91.18%,Cu96.98%,Cd99.38%,Co89.35%;净化所得的富钴渣含Co3.79%,富集比达8.4,从这种钴渣中可直接提取钴或钴盐;而净化液可直接制取活性锌粉.氨-硫酸铵法具有原料适应性强,设备防腐要求低,能常温操作,能耗低,除杂容易等优点,是处理湿法炼锌废渣、综合利用有价元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冶金行业的发展,低碳镁碳砖已成为镁碳砖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5~3 mm,<3~1mm,<1~0.074 mm,<0.074 mm的电熔镁砂和<0.172 mm的鳞片状石墨为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金属Al粉为抗氧化剂,研究了加入石墨的质量分数对低碳镁碳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质量分数的增加,低碳镁碳砖的常温强度、体积质量和显气孔率均随之减小,高温抗折强度和抗氧化性随之提高;综合分析当加入石墨的质量分数在2%时所得低碳镁碳砖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0.
本工艺采用酸溶、结晶的方法.从废铝氧吸附剂制取铝铵矾。在确定的优惠工艺条件下.Al2O3溶出率达85%,铝铵矾结晶率达95%以上.并获得纯度高的铝铵矾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