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艺的描写对象是什么,美学家文艺家们都不能不作出自己的回答。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当然也涉及到了这个重要问题。但是我们在探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描写对象观时,也应如胡乔木所说,“决不能限于研究一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要包括研究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优美诗词和大量的优美散文,研究这些作品的美学观点和美学价值,以及他对历史上和现代一些作家和作品的评论、评价、鉴赏”(《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只有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文艺的天然联系,并非是由于都有一个“文”字,靠着组字成词的归类而推演出来的。这样的误认纯粹是一种中国文字的游戏。不可否认的是文化直接制约着文艺,文化和文艺同作为人的精神创造,文化的形态规定着文艺的形态,而文艺作为文化的有机构成进行着对文化的的反拨。同时,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文艺的发展,而文艺作为对于文化的动态反射预示着文化的转型。因此,文化将提供给人进行精神创造的坚实前提,文艺将体现出人进行精神创造的最大自由,而进行着精神创造的人的现实状况则成为判断文化与文艺的本质特征的标志。“文学即人学”的理论命题只能出现在个人的地位得到承认的时代,它意味着所谓现代文化对文艺的现代要求:首先,文艺必须是属人的,成为人的自我意识的自由显现;其次,文艺应该是为人的,与人的自身发展紧密相关。可见,人的文化需要和审美需要是一致的,那就是使人成其为人。  相似文献   

3.
“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是有其科学性的,它可以打开鉴赏者的思路,帮助鉴赏者找到探幽抉微的窗口。不过,“知人论世”说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引发或是忽视作品本体研究或是将诗歌与历史混同或是对作品强加轩轾的弊病,从而丧失其科学性。并且,“知人论世”的方法也并非每诗必用。  相似文献   

4.
文艺思潮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特定的艺术创作、理论、批评以及阅读鉴赏背后的起支配性作用的文艺观念.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有三个部分:现实主义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90年代以来的大众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5.
电视与电子网络这两种媒介在文艺产业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说来,传媒主要在三个方面影响并推进着文艺的产业化:媒介文化使作家、艺术家变成了流行文学家和艺术家,因此他们的创作自觉地具有市场意识,朝向大众,追求读者效应;媒介文化也培育出了大众文化、商业文艺的消费者,这是文学艺术产业化道路拓宽的一个根本保证;媒介参与营销是文艺大众化产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 一、无法解脱的美学苦闷 文艺的不朽性,郭沫若又称之为文艺的永远性与悠久性。其含义是指:“无论若何古远的文艺作品都有使我们发生鉴赏的快乐的可能”。这“鉴赏的快乐”,也就是美感。易言之,文艺的不朽性,便是指超越时代与阶级的艺术美,人类共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中介论”的文艺社会学认为,文艺与社会生活之间经由一系列复杂的中介建立联系、相互作用并相互转化,这是一个双向、能动、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在文艺接受这一环节的诸多中介因素中,“期待视野”是一个关键的概念,透过这一中介,文艺接受者与文艺作品甚至与作家之间建构起了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美的属性的事物,与人的美感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能够依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产并且能够到处适用内在的尺度到对象上去,因而人类也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从这一美学观出发,马克思提出并论述了文艺审美本质的理论,认为文艺既是人类审美地“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又是人类通过使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达到对本质力量艺术“肯定”的一种活动;而在文艺创作中.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家艺术家成了被资本家雇佣的生产劳动者,他们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变成了为资本家赚钱的商品。根据马克思这一理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文艺生产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商品化的;可是,如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鼓吹“文艺商品化”的话,那实质上就是要变社会主义文艺生产为资本主义文艺生产。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运动,是30年代文学运动的主潮。然而确有不少进步作家,他们在组织上没有参加“左联”,可是在文艺思想、创作方法、研究观点等方面,则不同程度地受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他们的文学成就及社会活动,也是对左翼文艺运动的贡献,应包括在左翼文艺运动的总潮之中。郑振铎就是这当中成绩卓著的代表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评文艺立法     
文艺创作是一项非常艰辛的极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文艺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所以为文艺立法不仅是作家本人利益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文艺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用法律手段来保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 伴随着人类文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诞生了。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加快了步伐,为了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体系。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著作权  相似文献   

11.
纳张元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一书辨析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少数民族作家由于自身的文化传统的背景,与汉民族的主流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文学创作的生命力在于表达作家的感情,情感是人的生命喷发的突破口,只有作家找到了表达自己思考的生命形式以及表达的感情形式,才可能构成文学作品审美的基本因素。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民族的文化基因是融化在其血液和生命之中,而不是外在于生命的东西。感情的世界不讨论是否正确,只讨论是否真实和是否强烈。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教学,实则是一个感知语言———再造形象———鉴赏品析的审美过程。本文依据接受美学原理并遵循文学鉴赏的自身规律,从赏析式教学法的角度,就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欣赏兴趣、诱导学生入情入境及点拨引导和启发学生想象、联想等问题,联系教学实际和具体作品进行了阐述。肯定并强调只有运用赏析式教学,学生才有可能在切身感受或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领悟到文学形象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学作品的真正魅力。通过教学活动中的鉴赏感悟,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养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使学生形成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迪 《科技信息》2011,(23):137-137,132
我国的古典文化是世界文学的财富,世界文学都想分享我国古典文学的美。随着国际化脚步的加快,文学界的交流也开始增强,我国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各国的文字,以英语作品为主,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别限制,部分作品缺少了原来的那种韵味,失去了本身的美。但这是文化交流的一个必然经过。  相似文献   

14.
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整体性、同构性、直觉性原则为我们从鉴赏角度理解文本意象的构成、走入作品设置的美的境地,提供了某种启示,并由此形成了文学鉴赏的“格式塔”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台湾当代作家张大春所著短篇小说《现世报》、《扶乩》中涉及的五通神、扶乩等民间信仰现象,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民众心理,以历史学与宗教学的视角,考察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从英雄崇拜的创作冲动、故事的神秘性书写和"村规民约"的改写等三个方面来研究鬼子作品中的创作本能。认为作家的民族身份往往会对作家创作的意旨、风格和艺术创造等方面产生影响,鬼子是当下蜚声文坛的新锐作家,创新和摆脱狭小的地域文化拘囿,是他的艺术追求,但他的创作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他早年的仫佬山乡生活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恰恰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并有利于作品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袁燮文艺观的形成源于其心学思想。在文艺审美旨趣上,他推崇浑然天成之美境。为达到此种境界,袁燮提出“有契于心”的创作理念,并延伸出书以传心与画以写心的艺术命题。而且“有契于心”也是袁燮的鉴赏理念,他认为观者之于书画重点应在体悟省察作者之道心,从而使自己之本心有所感发。因此,他十分重视文艺创作主体之心性修养,认为这是使文艺作品“有契于心”的根源,也是诗书画是否具有宝藏价值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风格是一个范畴伸缩性极强,极易引起混淆的概念。人们谈到文学风格,有时视野仅局限于作品,更多的会把视线投注到作品及其背后的作者,但很少有人将它贯穿于作品、作者、读者、生活"文学四要素"的全部,进而通过对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的探询还文学风格本来的完整的面目。但是,就文学创作这个阶段性视阈而言,作者与作品是核心要素,创作个性与言语形式是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文章就人们历来关注的问题之一即作者的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形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数十年来,彭会资先生既当教授,又当作家,既搞教学、科研,又搞文艺创作、评论,博学多才,矻矻穷年,著述丰硕,成果斐然。先后主编出版了《中国文论大辞典》、《中国古典美学辞典》、《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以及长篇小说,还发表了许多优秀的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文艺评论和文艺作品,而且致力于桂东南历史文化特别是客家文化研究,对玉林文化的内涵、特色、魅力、前景有自己独到的阐释和解读,闪现着高远开阔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20.
影视音乐意境欣赏是欣赏的主体——欣赏者与欣赏客体——影视音乐二者之间的高度融通。通过分析影视音乐意境要素及其表现作用,欣赏过程中主客体的融通方法来探寻影视音乐意境的欣赏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