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零形式缺位填充是一种细粒度的语义角色标注任务,传统的语义角色标注只针对句中显式表达的语义论元标记语义角色,未显式表达的则不予标记,但这些缺失的语义论元对于篇章语义理解有很大的帮助。零形式识别与消解研究,有助于发现并找到这些缺失的语义论元,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篇章语义。文章重点研究了零形式核心框架元素集之间的关系,并将框架关系与框架语义特征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框架关系的零形式消解算法,实现了零形式的识别与消解。实验结果表明,核心框架元素集之间的关系可以较好地提升零形式的识别结果,框架关系的应用使得零形式消解的F值提高了3.5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friendly"复合词的数量越来越大,词内结构越来越复杂,"-friendly"词义延伸也越来越广。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friendly"复合词的构词结构、语义特征以及翻译策略进行讨论,概括出目前此类复合词的四类结构和四个语义特征,并总结出四种翻译策略。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Fillmore将“框架”这一概念引入语言学,框架语言学的诞生为词汇和语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认知的方法。文章在框架理论视域下,提出了三套英语词汇习得优化方案:一是将母语词汇框架与英语词汇框架区分开来;二是尝试建构新的英语词汇框架;三是使用框架理论强化对具有“非常规意义”英语复合词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4.
韩婷 《科技信息》2012,(30):211-212
本文分析了北京话中三音节的复合词内部发生弱化时的位置与词的内部的各语素的语义以及词的语法结构的关系。通过语法结构以及各个词素间的语义虚实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三节词中第几个音节会发生弱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Agent技术与语义Web服务技术在应用中结合的方式和Agent在语义Web服务技术体系中需要扮演的角色,以及Agent与语义Web服务结合的具体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语义Web服务框架。在此框架的原理基础上,利用扩展逻辑C&L意图理论描述了框架中Agent的工作过程以及语义Web服务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基于核心依存图(kernel dependency graph,KDG)的事件抽取主要通过语义结构进行匹配。在已构建的越-英-汉南海新闻框架网络基础上,主要对KDG语义分析模式、基于核心依存图的新闻事件抽取分析以及核心依存图生成和新闻事件信息抽取进行研究。研究重点包括典型KDG、零形式框架元素和框架元素融合等特殊KDG的分析模式,面向事件信息抽取的KDG的表示模式和标注例句自动生成KDG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KDG的事件信息抽取方法直观明了、语言学理据充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新闻文本中的语义线索发现较为适合。目前已经可以从已完成框架语义标注的例句中自动生成KDG并抽取出相应的事件模型。  相似文献   

7.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歧义和倒致使等句法-语义错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深入研究。题元结构和使役角色的指派来解释是词汇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Li[1-3]和Her[4]对汉语动补复合词句法语义错位的解释在理论和经验上值得进一步商榷。题元识别和题元抑制未必能如愿维持题元准则,把题元关系作为使役角色指派的必要条件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这意味着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致使可能不是词汇属性。  相似文献   

8.
英语比喻型N+N复合词中的名词形容词化是一个普遍现象。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含有性质意义的名词在与另一个名词的认知范畴的融合中,丧失指称意义,保留突显属性,从而实现名词的非范畴化。以转喻视角对比喻型N+N复合词中名词形容词化现象进行分类梳理,并结合例示具体阐释转喻机制促使名词到形容词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被动语态是各种自然语言的共性范畴,它同人的认知体验密切联系。在认知视域下,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分析英语被动语态具有的典型语法以及语义特征,旨在从深层揭示英语被动语态的本质,提高学习者英语语言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藏文框架语义知识语义关系分析的关键就是建立句子中各词语之间的语义关联关系,实现各框架间知识的共享,获取更多的信息.文章引出了藏文框架语义知识、框架及框架元素并结合实例分析了以藏语句子为主,组成该句子的词语或短语间的语义关系及框架形式表示该句子的语义为结构化.  相似文献   

11.
词义有语义学上的意义和语用学上的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和语用是互为一体的。在语言运用中必须在语义和语用的平面上有机地释解词义。从英语课本中常出现,但又常被学生们用错的after all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语义和语用的互动是释解词语意义的最为根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描述逻辑ALC ,描述逻辑ALC 是在ALC的基础上增加了传递关系、反关系、关系并、关系复合、个体实例集和一般数量约束构造器对其进行了扩展,并给出了ALC 的语法和语义,概念图被制作是继承语义网络和框架系统特点的知识表示方式,而简单概念图是概念图中可判定的部分,然后探讨了描述逻辑ALC 与简单概念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情境语义学的语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创立始,情境语义学被定位为自然语言语义理论或逻辑语法理论,但它有鲜明的语用视角,主要表现在:它与诸多语用研究或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它和语用学在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方面的一致性;它对形式语义学兼容语用研究的研究传统和当今大语义观的发展趋势的遵循。通过对自然语言条件句陈述的情境语义解释,可以看出语用因素在情景语义学中无处不在,情景语义学与语用研究中的相关理论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题元角色与及物性参与者对比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元角色反映了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句法和语义的接口。与题元角色不同的是,参与者是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及物性过程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但两者都用于语义分析,存在某种联系。本文目的在于分析两者的理论基础,初步探讨两者之间在理论框架,角色划分和角色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情态动词意义研究主要观点的分析和比较,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提出了隐喻和转喻对情态动词理解的这一解释机制,从而尝试解决情态动词几个义项的内在关联。认为隐喻和转喻共同导致了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扩展,同时隐喻和转喻也能很好地解释同一个情态动词多个义项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新词是词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新词的产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伴随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经济类英语新词大量出现。本文对1997-2011年间的经济类英语新词作了定量考察和定性分析,详细探讨了经济类英语新词的构建方式,并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解释了该类新词的语义建构,来揭示人类创造新词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和认知特点,为理解新词的产生和研究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面向翻译研究的融合短语结构树和依存分析的短语依存树库(phrase dependency treebank,PDT)的构建思想,阐述了中英平行PDT的构建方法.PDT采用"扁平结构优先"的短语结构树和"基于语义"的依存句法功能标注原则,有别于传统依存分析的完全二分法.大连理工大学中英平行PDT(DUT-CEPDT)的生语料取自文本质量较高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白皮书及其官方译文.首先,对文本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之后,利用专为语言学家开发的辅助工具LingTreeConstructor构建中文和英文的单语PDT;之后,在两个单语PDT之间从篇章到词的节点进行对齐,这种多层次的立体对齐比只有词、短语或句子的单层对齐能提供更丰富的翻译知识;最后,依据FrameNet进行双语平行的框架语义角色标注.DUTCEPDT将为译员培训和机器翻译研究提供所需的标准语料.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些学者对情景语义学的质疑,该理论创始人之一巴威斯采用信息流模型理论的技术手段提出从信息视角解释模态概念的信息框架。信息框架,作为模态逻辑的语义框架,与克里普克框架有相同的解释力和适用范围。信息框架能够为形式描述容错性信息流推理的模态信息流逻辑研究提供可能语义基础,为信息流逻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白国芳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3):100-102,128
动词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等事件过程。运动等事件范畴各基本语义成分在英汉语中的语言体现形式是同中有异。英语中,运动动词常包容方式意义,词化程度很高;运动的路径及方向意义主要由非词化的方式,即由单独的动词附加成分来表达。汉语中,运动动词只对几种基本运动方式做概括区分,详细的方式意义主要由动词的附加修饰成分即状语来体现,词化程度很低;而运动路径及方向信息则常整合在动词中,因此,汉语动词在路径意义上词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