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研究了Hg(OAc)2,Zn(OAc)2.2H2O与双硫腙在室温条件下的固相化学反应,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双硫腙的Hg(Ⅱ),Zn(Ⅱ)配合物,经XRD,IR,UV的测定,并与标准图谱对照,确定了固相产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铬酸钾试法鉴定Ba2+和双硫腙试法鉴定Zn2+时,用N—烯丙基—N—(对苯磺酸钠)硫脲消除Ag+、Hg2+对Ba2+的干扰和Au3+、Hg2+对Zn2+的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SPAN80-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系统研究了Zn(Ⅱ)的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的最佳条件下,Zn(Ⅱ)以高效、快速迁入内相,并能与Hg(Ⅱ)、Fe(Ⅱ)等常见离子有效分离。对于提取、分离、富集Zn元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中对Zn(Ⅱ)的萃取平衡,探讨了萃取平衡常数与稀释剂性质间的关系,建立了平衡常数与稀释剂极性参数(DP和S)间的经验方程.求得萃合物ZnA2·2HA的溶解度参数为16.5J1/2.cm-3/2.  相似文献   

5.
苯氧乙酸与乙酸铜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温或准室温条件下,研究了Cu(OAc)2.H2O与ArOCH2COOH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探讨了不同条件对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的影响,产物进行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表征。  相似文献   

6.
由二溴水杨醛缩氨基硫脲与Cu(Ⅱ),Ni(Ⅱ),Zn(Ⅱ)合成了3种新型固体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MLB·nH2O〔M=Cu(Ⅱ),Ni(Ⅱ),Zn(Ⅱ);B=Cl-·OAc-;n=2,1,0;L=3,5-二溴水杨醛缩氨基硫脲负离子〕,并推断出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pH电位法及计算机平衡模拟研究了瑞香素(daphnetin,H2D)与锌(Ⅱ)、镉(Ⅱ)、镁(Ⅱ)、钙、(Ⅱ)、锶(Ⅱ)、钡(Ⅱ)在0.15mol/LNaCl溶液中的配位反应.建立了各体系的最佳化学平衡模型,测定了M(Ⅱ)-H2D体系中有关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绘制了Zn(Ⅱ)-H2D及Cd(Ⅱ)-H2D体系的物种分布图.在pH滴定条件下,分离出组成为CdD·2H2O的固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Zn(Ⅱ)-PVAc/Na2SO3体系对MMA的络合催化引发作用及某些因素的影响。MMA的转化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9.
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生理条件 (pH 值7.43) 下Zn (Ⅱ) 与人血清白蛋白 (HSA) 或牛血清白蛋白(BSA) 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HSA对Zn (Ⅱ) 有1.1 个强结合部位和9.0 个弱结合部位, 结合常数分别为1.04×105 及1.67×103 ; BSA 对Zn (Ⅱ) 有1.2个强结合部位和约9.7 个弱结合部位, 结合常数分别为8.2×104 及1.9×103 。Zn(Ⅱ)-HSA和Zn(Ⅱ)-BSA的Hill系数分别为0.87、0.84,表明Zn(Ⅱ)与HSA或BSA的结合均只产生较小的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热分析技术对Zn(Ac)2.2H2O的失水过程进行研究,证明为一步失水过程.在Coats-Redfern积分式和Ozawa公式基础上,利用双外推方法,确定Zn(Ac)2.2H2O失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为n=1.5的成核与生长过程,其机理函数积分式为G(α)=[-ln(1-α)]1/1.5,并求得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二苯乙烯荧光蓝-S荧光猝灭测定微量锌(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苯乙烯荧光蓝-S荧光猝灭测定微量锌(Ⅱ)的实验条件.在pH6.0的H3PO4-H3BO3-HAc-NaOH缓冲溶液中,试剂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7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em=457nm;Zn(Ⅱ)与试剂生成的1∶2的配合物使试剂的荧光强度减弱;利用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锌(Ⅱ),线性范围为0~0.8μg/10ml;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人发中的微量锌(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Na4〔HgⅡ(nta)2〕·7H2O(nta3-=氨基三乙酸根)配合物的合成并测定了它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具体结果如下:单斜晶系,Cc空间群,a=17.980(4),b=8.929(2),c=15.754(2),β=92.78(3)°,V=2526.2(9)3,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4,Dc=2.107g·cm-3,μ=6.250mm-1,F(000)=1528,对于2450个独立的衍射点,它的R和Rw值分别为0.0487和0.1434.从最终分析结果来看,〔HgⅡ(nta)2〕4-是一个八配位的变形立方体结构.由此可知具有对称电子结构(d10)的HgⅡ由于有着较大的离子半径,即使与易形成低配位数配合物的配体nta3-,也仍然形成了1∶2这样高配位数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Pb(Ⅱ)、Zn(Ⅱ)与5-Br-PADAP络合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Pb(Ⅱ)-5-Br-PADAP及Zn(Ⅱ)-5-Br-PADAP络合反应体系的吸收光谱,用基于Rosenbrock算法的最优化程序处理了光度测量数据,发现Pb(Ⅱ)与5-Br-PADAP形成1:1络合物,稳定常数lgβ_1=11.21,摩尔吸光系数ε_1=6.2×10 ̄4L·mol ̄(-1)·cm ̄(-1);Zn(Ⅱ)在c_L>c_M的条件下主要形成1:2络合物,lgβ_2=22.36,ε_2=1.28×10 ̄5L·mol ̄(-1)·cm ̄(-1)。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甘氨酸-金属络合物作为研究复杂分子蛋白质-金属相互作用的模拟物质,在4000-250cm-1的范围内测定了水-反二甘氨酸 Zn(Ⅱ)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并用 GF矩阵法,采用UBF力场近似模型,计算了甘氨酸 Zn(Ⅱ)络合物的振动力常数。计算的结果为: Zn—N, Zn—O伸缩力常数具有相同的数值,都等于 0.75mdyn/A,我们还进行了红外谱带的归属工作,把该络合物的Zn—N与Zn—O伸缩振动分别归属为450cm-1和285cm-1 根据计算的结果,我们探讨了第一过渡金属与甘氨酸的络合物中M-N和M-O伸缩力常数跟它们的稳定性常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伸缩力常数的大小顺序跟稳定性的Irving—Williams顺序一致的。 为计算力常数,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在DJS—130计算机上完成了本工作。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HDEHP在不同稀释剂中对Zn(Ⅱ)的萃取平衡,探讨了萃取平衡常数与稀释剂性质间的关系,建立了平衡常数与稀释剂极性参数(DP和S)间的经验方程,求得萃合物ZnA2.2HA的溶解度参数为16.5J^1/2.cm^-3/2。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α,ω_双(5_甲基_1,3,4_噻二唑_2_硫)_烷与Hg(Ⅱ)形成的四个新配合物,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UV和1HNMR光谱鉴定,金属含量由双硫腙法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Na3〔HgⅡ(edta)Cl〕·6H2O(edta4-=乙二胺四乙酸根)配合物的合成及它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测定.测定的结果如下:正交晶系,Pbcm空间群,a=8.083(2),b=13.870(3),c=38.617(5),V=4329.4(13)3,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为6,Dc=1.798g·cm-3,μ=5.564mm-1,F(000)=2280,对于3883个独立的衍射点,它的R和Rw值分别为0.0317和0.0731.从分子结构来看,〔HgⅡ(edta)Cl〕3-是一个具有七配位的近似面冠三方柱体(C2v-MTP)结构的配合物离子,其中一个氯离子作为第七个配位基团代替通常配位的水分子直接配位于中心金属离子HgⅡ.由此可知具有对称电子结构(d10)的HgⅡ由于有着较大的离子半径,它的配位数也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N,N′─二(二茂铁甲基)─1.2─乙二胺与二价铁、钴、镍、铜、锌、镉和汞的氯化物或醋酸盐反应,合成了十一种新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热重─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_2MX_2·nH_2O(L=Fc─CH_2NHCH_2CH_2NHCH_2Fc;M=Fe(Ⅱ)、Co(Ⅱ)、Ni(Ⅱ)、Cu(Ⅱ)、Zn(Ⅱ)、Cd(Ⅱ)、Hg(Ⅱ);X=Cl ̄-、Ac ̄-;n=0~4)。并且,用晶体场理论,结合所有的分析结果,对这些新配合物可能的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固—固相变贮热的研究: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氯合金属(Ⅱ)酸正十烷铵(C10H21NH3)2MCl4(C10M,M=Cu,Zn,Cd,Hg,Mn,Co,Ni),对它们进行了IR和DSC分析,C10Mn,C10Co,C10Zn和C10Cu的固-固转变温度在32℃-80℃之间,固-固转变为55-83J/g。可逆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是一类有希望的固-固相变材料。  相似文献   

20.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EPR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PR谱法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作表征。结果表明:在少量Al ̄(3+)掺杂的ZnO-Al_2O_3体系可检测到g=1.9606±0.0002,△Hpp=2.8G的顺磁信号,其强度随Al_2O_3掺杂量增加而增强,当Al/Zn~2/100(原子比)时趋于峰值;而在三组份Cu-ZnO-Al_2O_3和四组份Cu-ZnO-Al_2O_3-Sc_2O_3催化剂体系中,此顺磁信号基本消失。以上结果为三价金属离子(Al ̄(3+)、Sc ̄(3+))在ZnO晶格掺杂诱生正一价缺位从而有利于Cu以+1价态存在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