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松花江吉林市江段江水中多环芳烃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松花江吉林市江段中多环芳烃来源,采集了松花江吉林市江段2013年5月(平水期)、2013年8月(丰水期)和2014年1月(枯水期)的江水、沉积物、废水、降尘、降水及地表径流样品,测定了其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降水中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分析,同时计算松花江吉林市江段中多环芳烃的输入通量。结果表明:江水中多环芳烃来源较为广泛,不同水期江水中多环芳烃来源有一定的差别,但所有水期石油源和交通源均是江水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平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是燃烧源,其次是石油源。松花江吉林市江段的多环芳烃最主要是通过上游来水的方式进入到江水中,其它输入方式按输入通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废水排放、降尘、降水、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2.
条子河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时空分布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辽河支流条子河中的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为目标物, 分别于春汛期、 丰水期、 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水样及表层沉积物样品, 分析样品中PAHs和OCPs的赋存状态及污染物在该区域的分布和来源. 结果表明: 条子河水中总PAHs的质量浓度为658.1~3 096.6 ng/L, 均值(算术平均值, 下同)为
1 522.1 ng/L; 沉积物中总PAHs的质量比为775.7~2 835.4 ng/g, 均值为1 374.0 ng/g; 条子河水中总α,β,γ HCHs(六六六)的质量浓度为5.36~16.57 ng/L, 均值为10.93 ng/L; 滴滴涕(DDTs)未检出; 沉积物中总HCHs的质量比为2.87~5.56 ng/g, 均值为4.34 ng/g; 条子河水和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均为自上游至下游递减, 且枯水期>平水期>春汛期>丰水期; 条子河水中HCHs的质量浓度自上游至下游递增, 且丰水期>春汛期>平水期>枯水期, 沉积物中HCHs的质量比自上游至下游递减, 且枯水期>平水期>春汛期>丰水期; 条子河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和交通燃烧, HCHs主要来源于农药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2016年12月北江清远段采集19个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分析了枯水期北江水环境中PAHs的污染水平,并对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北江清远段水中PAHs浓度范围为41. 2~413. 8 ng·L~(-1),主要以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为主,与国内外已报道河流湖泊相比,北江清远段水中PAHs污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中PAHs浓度范围为54. 8~951. 5ng·g~(-1),以三环芳烃和四环芳烃为主,与国内外河流湖泊沉积物相比较,处于低污染水平。运用特征比值法对PAHs来源进行分析,北江清远段水和沉积物中枯水期PAHs污染来源主要由燃烧源所致,部分采样点存在混合源。通过计算终生致癌风险(ILCR)模型对北江清远段水体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各采样点的致癌风险可忽略,婴幼儿的PAHs致癌风险高于青少年和成人。采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对枯水期表层沉积物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个别点位表层沉积物中Dib超出ERL值,对生态环境潜在负面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4.
辽河支流条子河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辽河源头区典型支流——条子河四平段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条子河10个代表性断面的上覆水水样,测定了样品中16种优控PAHs的质量浓度、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和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条子河表层水体中总PAHs的质量浓度(∑PAHs)范围为319.8~3 715.9 ng/L,平均值为1 476.0 ng/L,PAHs的组成以2~3环为主,占∑PAHs总量的53.1%~81.0%,5~6环的PAHs均未检测出。不同水期间,∑PAHs均值的大小顺序为:枯水期(2 035.0 ng/L)平水期(1 272.5 ng/L)丰水期(967.9 ng/L)。空间分布上,∑PAHs的检测最高值(3 715.9 ng/L)和平均浓度最大值(3 194.8 ng/L)均出现在位于四平市城区出境断面(汇合口)处。PAHs主要来源是石油、草木、煤炭的混合燃烧。条子河表层水体中苯并[a]芘的当量为5.1~36.1 ng/L,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条子河表层水体中PAH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考察第二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质量比.结果表明:16种PAHs的总质量比为350.0~3 877.4ng/g,平均质量比为1 322.6ng/g,4~6环相对丰度为58.5%,2~3环相对丰度为41.5%;PAHs在上游水区的质量比最高,与长江河口相近;除河源区外,大部分水域沉积物中PAHs人为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少部分为石油源;除表层沉积物中芴和苊烯可能具有一定的暴露风险外,其他PAHs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即第二松花江沉积物PAHs总量远低于风险评估低值(ERL),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6.
对丰水期、枯水期黄河入海口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提取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10)定量分析。丰水期沉积物中共检出15种2-5环PAHs,而枯水期沉积物中共检出25种2-6环PAHs。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浓度在90.13~351.36ng/g之间,枯水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浓度在39.34~218.92ng/g之间。同国内外其它河口、海湾相比,黄河入海口沉积物中PAHs相对较低,PAHs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丰水期PAHs浓度高于枯水期PAHs浓度。由多环芳烃参数菲/蒽、荧蒽/芘与甲基菲/菲比值表征黄河入海口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料不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7.
考察第二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质量比. 结果表明: 16种PAHs的总质量比为350.0~3 877.4 ng/g, 平均质量比为1 322.6 ng/g, 4~6环相对丰度为58.5%, 2~3环相对丰度为41.5%; PAHs在上游水区的质量比最高, 与长江河口相近; 除河源区外, 大部分水域沉积物中PAHs人为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
烧, 少部分为石油源; 除表层沉积物中芴和苊烯可能具有一定的暴露风险外, 其他PAHs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 即第二松花江沉积物PAHs总量远低于风险评估低值(ERL), 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8.
对长江重庆段12个采样点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表明,枯水期PAHs含量为0.64~3.98 μg/g,丰水期为0.85~4.63 μg/g,其中菲(Phe)含量最高,占总量的11%~27%;PAHs组成集中在中环(3~5环),而低环(2环)和高环(6环)含量很少,组成随着采样时间不同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丰水期释放出更多高环PAHs.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于植物、煤炭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来往船只的燃油泄漏;与其他地区相比,研究区PAHs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已有个别PAHs化合物(如芴Fle、菲Phe)超过生物毒性试验的可能效应浓度(PEL)标准,对该地区生态将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辽河典型支流四平市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选取10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的PAHs质量浓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多种方法解析了PAHs的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PAHs质量浓度范围为601.3~2 906.2 ng/g,算数平均值为1 527.3 ng/g,所检出的PAHs的环数均为2-4环化合物,且以4环为主,占PAHs的63.6%~71.5%。来源解析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生物质的燃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3环的苊和芴在各个采样点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毒性效应;位于条子河干流、临近四平市城区采样点的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可能产生中低毒性;而其他采样点存在综合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在松花江水体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和归趋行为,评估其在松花江水体的环境风险,采用Ⅲ级逸度模型模拟估算了松花江流域大气、江水、颗粒物和沉积物中PFOA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计算了PFOA在不同环境介质的迁移通量,采用风险特征比率法评估了PFOA在松花江水体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PFOA在松花江流域大气、江水、颗粒物、沉积物中的模拟含量分别为1496.03 pg/m3,0.0103 ng/L,15.27μg/kg,19.98μg/kg,PFOA几乎全部进入了颗粒物和沉积物中.PFOA由江水向悬浮颗粒物的迁移、沉积物向江水的迁移分别占相间总迁移通量的84.63% 和15.12%,为PFOA的主要相迁移路径.由估算结果计算的水和沉积物的风险特征比率(risk characteristic ratios)均远小于1,表明PFOA对松花江水生生物的危害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典型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柠檬酸缓冲液超声提取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并以固相萃取法富集和净化萃取物,以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SPE-RRLC-MS/MS)进行测定,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13个采样点41种目标抗生素的质量分数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在枯水期或丰水期共有24种抗生素被检出,枯水期和丰水期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ND(未检出)~54.800 g/g和ND~3.433 g/g,两季质量分数最高的抗生素均为氧四环素;沉积物中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占比较高;在枯水期总抗生素质量分数整体上高于丰水期,抗生素的质量分数在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人口密集城区河涌人口密集城区航道航道中下游航道上游,与广州市区产污排污的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十二五”期间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是COD和氨氮。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模型,分水期、分区段对吉林省松花江干流COD和氨氮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吉林省松花江干流COD和氨氮环境容量分别为631833.0t/a和26469.3t/a,水环境容量较大,其中丰水期分别为3127.1t/d和133.7t/d,平水期分别为1250.6t/d和52.8t/d,枯水期分别为807.8t/d和30.7t/d,均具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特点;吉林市段、长春市段和松原市段COD环境容量分别为220209.6 t/a、296615.7 t/a和115007.8t/a,具有中游段(长春市段)>上游段(吉林市段)>下游段(松原市段)的特点;氨氮分别为11848.2t/a、10683.0t/a和3938.1t/a,具有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的特点;各区段剩余环境容量均较小,其中长春市段丰水期氨氮剩余环境容量为负值,需削减该段的氨氮入河量。应科学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促进吉林省社会经济和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松花江干流化学需要量(COD)和氨氮环境容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十二五"期间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是化学需要量(COD)和氨氮。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模型,分水期、分区段对吉林省松花江干流COD和氨氮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吉林省松花江干流COD和氨氮环境容量分别为631833.0 t/a和26 469.3 t/a,水环境容量较大,其中丰水期分别为3 127.1 t/a和133.7 t/a,平水期分别为1 250.6 t/a和52.8 t/a,枯水期分别为807.8 t/a和30.7 t/a,均具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特点;吉林市段、长春市段和松原市段COD环境容量分别为220 209.6 t/a、296 615.7 t/a和115 007.8 t/a,具有中游段(长春市段)>上游段(吉林市段)>下游段(松原市段)的特点;氨氮分别为11 848.2 t/a、10 683.0 t/a和3 938.1 t/a,具有上游段>中游段>下游段的特点;各区段剩余环境容量均较小,其中长春市段丰水期氨氮剩余环境容量为负值,需削减该段的氨氮入河量。应科学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促进吉林省社会经济和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分析了新安江河流-水库体系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 16种PAHs在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浓度(∑_(16)PAHs)范围是260~1 652 ng/g dw (dry weight,干重),平均值为973 ng/g dw,以高分子量的PAHs为主.的区域是兰江∑_(16)PAHs值最高(1 530 ng/g dw),最低值出现在水库中心库区(600 ng/g dw). PAHs源解析表明,底泥中PAHs可能主要来源于煤和木材的燃烧.参考已有研究的分类标准,发现新安江上游、水库中心库区和富春江表层沉积物中PAHs处于中等污染水平,而水库回流区和兰江沉积物受到PAHs的污染较大.通过生态风险分析,发现所有底泥样品均可能存在急性毒理效应,但不存在频发性急性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深圳湾红树林的鱼塘、白骨壤林和光滩3种生境中采集沉积物样柱, 分析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 Cu, Zn 和 Pb)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3 种生境的沉积物在整个沉积深度(0~50 cm)范围内, pH从高到低依次为光滩>白骨壤林>鱼塘; 盐度、电导率和总有机碳(TOC)的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整体上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Zn 103.45~214.14 μg/g, Cu 70.92~133.50 μg/g, Pb 54.90~84.65 μg/g, Cd 6.57~7.25 μg/g。3种生境沉积物中的4 种重金属含量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 Zn, Cu和Pb在3种生境中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 Cd含量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其中, 鱼塘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最低(P<0.05); Zn和Cu含量随深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 仅Cu含量随样地和深度变化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TOC在鱼塘重金属Pb积累中起一定的作用(P<0.05), 鱼塘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 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Eir)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高到低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显示, 3种生境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达到高潜在生态风险级别, 主要来自Cd污染, Cu污染次之。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重点研究了长江涪陵段的磷(总磷和总溶解性磷)在不同水期、不同断面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水期长江总磷显现的特征总体为枯水期和平水期明显高于丰水期;长江水质中总磷以总溶解性磷为主;受乌江水质影响,在混合段存在水质的分层现象,并提出了混合段的长度;同时,长江涪陵段的泥沙沉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因为具有不易降解、易生物蓄积、会对生物及人体产生毒害效应等特征,近年来,多氯联苯(PCBs)在生物体内的富集及其生态风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GC/MS检测钱塘江流域(杭州段)沉积物、底栖生物及鱼体中PCBs的浓度含量(干重)及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生物富集系数评价了钱塘江流域(杭州段)PCBs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CBs含量为6.93~10.14ng/g,平均含量为8.85ng/g;底栖生物(螺丝)中PCBs含量为14.83~20.43ng/g,平均含量为15.95ng/g;鲫鱼体内中PCBs含量为19.66~25.93ng/g,平均含量为21.62ng/g;鲢鱼体内PCBs含量为19.25~21.34ng/g,平均含量为20.27ng/g.富集系数进一步表明,钱塘江流域(杭州段)生物对PCBs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有一定潜在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河流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污染特征, 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深圳市观澜河干流的表层水样, 通过固相萃取法处理水样, 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ESI-MS/MS)技术分析 11 种PFCs的含量。结果表明, 丰水期和枯水期观澜河干流水体中PFCs的含量分别为179.15~613.68和37.04~103.70 ng/L。其中, 全氟己烷磺酸(PFHxS)、全氟丁烷磺酸(PFBS)、全氟己酸(PFHxA)和全氟辛酸(PFOA)是主要污染物。所采集的样品中, 丰水期PFCs的浓度高于枯水期, 下游采样点PFCs的浓度高于上中游河段。与已报道的其他水体相比, 由于流域的快速城市化, 观澜河水体的PFCs含量水平较高。生态风险评估表明, 水体中检出的PFCs均不会对水体造成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太湖梅梁湾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情况,采用GC/ECD分析了梅梁湾沉积物,并对4种鱼及螺狮为代表的水生生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沉积物(干重)中OCPs浓度范围在8.45~48.54 ng/g之间,生物样品(湿重)中的浓度范围在2.68~31.34 ng/g之间.人类食用OCPs污染的水产品的潜在健康风险评估显示,从非致癌风险角度滴滴涕(DDTs)、六氯苯(HCB)、氯丹(CHL)和七氯环氧的危险商RHQ均小于1;从致癌风险角度,除CHL外,DDTs、HCB、六六六(HCHs)、七氯环氧的危险比RHR均大于1,长期癌症风险不容忽视.根据淡水沉积物质量导则标准估算,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OCPs残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河流表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在丰、平、枯3个水期的变化特征,于2011年7月-2012年3月连续监测了嘉陵江北温泉段水中的COD含量,分析了COD与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嘉陵江北温泉段表水中COD随水期呈现明显的变化,大小顺序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由面源污染带入的有机污染比较严重.同步监测的水质参数也随水期呈现明显的变化,温度(T)和pH变化大小顺序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溶解氧(DO)由小到大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氧化还原电位(Eh)由小到大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OD与水温和DO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pH和Eh分别呈微弱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