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自适应网络模糊推理系统的噪声抵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适应网络模糊推理系统(ANFIS)在噪声抵消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说明了ANFIS的结构和使用ANFIS进行噪声抵消的原理,对窄带干扰的滤除和噪声中的信号提取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并对ANFIS和LMS(小均方误差准则)两种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NFIS进行噪声抵消要优于LMS。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滤波的语音增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语音识别和语者识别中,通常需要先将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去噪处理,这样可使识别的正确率大大提高,通常采用基于LMS算法和RLS算法的自适应线性滤波器来进行去噪。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滤波器的语音增强方法,该模糊滤波器是一种非线性滤波器,它在语音信号的特征域空间采用参数映射的方式来滤除噪声,并能够进行自适应结构调整和参数更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模糊滤波器来滤除噪声比线性滤波器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常受到白噪声的干扰,由于白噪声频谱分布在整个实数域,常用的滤波器很难将其滤除.讲述了用自适应滤波器和均值滤波对白噪声进行抑制的方法.通过遗传算法对自适应滤波器的进行优化,用均值滤波的方法对自适应滤波器的滤波结果进行进一步滤波,仿真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能对白噪声进行有效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对最小均方算法(LMS)和递推最小二乘算法(RLS)这两种自适应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比较.模拟仿真结果和语音去噪系统均表明:两种算法都能有效滤除噪声干扰.相比之下,RLS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和稳定性,权噪声小,抑噪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根据eLoran信号的特点,采用内插结构FIR带通滤波器与LMS自适应滤波器相结合的方法,滤除eLoran信号中频带内、外的噪声和干扰。首先利用内插结构FIR滤波器抑制带外干扰,在直接FIR滤波器的基础上介绍插值滤波器设计方法,根据eLoran信号的频谱特性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内插结构FIR带通滤波器,通过比较发现:在相同的参数下,插值滤波器比直接FIR滤波器节省了很大的阶数,在工程应用上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所要求的频带越窄,采样率越大,节省资源的百分比就越大。其次,采用LMS自适应滤波器可以很好地滤除频带内的干扰和噪声,从而有效恢复理想eLoran信号。  相似文献   

6.
基于Simulink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的仿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DSSS)的抗干扰能力。利用Simulink对直接序列扩频通系统的发射机模块和接收机模块进行仿真设计,在高斯信道中加入不同中心频率、幅度的窄带干扰。通过传输过程中各个波形和频谱变换图,研究直扩系统误码率、信噪比和扩频增益的关系。当窄带干扰强度超过系统抗干扰容限时,使用自适应滤波器中的LMS(最小均方差)和RLS(最小递推二乘)滤波器来抑制窄带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滤波具有良好放任窄带干扰抑制效果,但RLS算法复杂仿真时间长,LMS收敛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7.
基于System Generator的自适应滤波器仿真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平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0):33-34,38
自适应滤波器是一种能够自动调整本身参数的滤波器,在设计时不需要预先知道关于输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通过改变系统的单位冲击响应,达到最优滤波效果。本文采用Matlab和System Generator对LM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进行设计和仿真,结果表明其可以对信号噪声的自适应滤除。  相似文献   

8.
基于LMS自适应滤波器对噪声干扰的语音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自适应滤波器对白噪声干扰下的语音信号进行恢复处理,研究自适应算法不同步长对处理结果的影响.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步长下,采用Least Mean Squarc(LMS)算法自适应滤波器,从被噪声干扰的语音信号中恢复实际信号,其偏差在工程上可以接受,而且算法实现简单,具有较好的消噪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噪声抵消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阐述了自适应滤波器和自适应噪声抵消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四层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噪声抵消系统,克服了传统自适应滤波器需要两路输入信号统计相关的特点。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系统与传统自适应噪声抵消系统相比具有很好的噪声消除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有色噪声和非平稳信号(如回声取消)情况下自适应滤波,提出解相关自适应最小均方(LMS)算法。首先设计出自适应预滤波器同时对输入信号和误差信号解相关,使输入信号和误差信号的白化,然后证明该方法并不改变维纳最优解,最后提出改进的变步长解相关自适应LMS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无论在有色噪声环境下还是白噪声环境下,该算法都改善了LMS算法性能,即提高了收敛速度又减小稳态误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适应基追踪去噪的含噪语音压缩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白噪语音信号压缩采样后采用基追踪方法重构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基追踪去噪方法,该方法根据原含噪信号的信噪比自适应选择重构最佳参数,从而在重构语音的同时提高原信号信噪比。把该方法运用到含噪语音压缩感知中,对重构语音进行了主客观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压缩比下的重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本文方法既实现了压缩采样,又在重构信号时实现了语音增强,优于基追踪重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波域中值滤波器在陀螺寻北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小波变换消除陀螺干扰漂移的方法.通过对陀螺寻北仪两位置寻北方案的分析,表明陀螺随机干扰信号是影响系统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为此将中值滤波与小波阈值去噪相结合构造了小波域中值滤波器,并应用于陀螺数据处理中.寻北试验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有效对白噪声滤波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去除脉冲噪声,与传统的去噪方法相比,寻北精度提高20%,对陀螺各种干扰信号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固定门限方法在语音端点检测技术中的局限性,为了提高低信噪比下语音端点检测的鲁棒性和准确率,将自适应门限应用于分形维数的语音检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对语音信号产生机制的分析,将分形维数用于语音起止点的检测中,设计了自适应门限,从而有效降低了噪声干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实现了实时检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改进的端点检测算法比传统的短时能量检测算法可更准确有效地实现带噪语音的端点检测,而且对噪声干扰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相关检测法和能量重心法的正弦信号频率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淹没在高斯白噪声中的实正弦信号的频率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结合自相关检测法和能量重心法的正弦信号频率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多次自相关运算对输入信号进行预处理,可检测出淹没在噪声中的微弱正弦信号,来提高信噪比;然后对信号进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运算可得信号的功率谱,通过搜索最大值谱线的位置可粗估计出信号频率;最后运用离散频谱能量重心法,可精确估计出正弦信号的频率。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整个频段上频率估计性能比较稳定、频率估计的均方根误差更小,性能优于Rife算法、Quinn算法和能量重心法,并易于硬件实现,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自适应多尺度边缘检测算法中,用旋转不变小波非线性阈值代替原来的高斯滤波做平滑,并对尺度指数采样产生尺度集合,以确定边缘像元的最佳尺度,得到基于旋转不变小波阈值的多尺度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避免了对原图像的过度光滑,用于检测边缘的最佳尺度与边缘存在的尺度空间范围相匹配.实验证明新算法检测的图像比较清晰,具有较高的信噪比,而且可以用来检测含少量白噪声图像.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有关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后,探讨了独立分量分析在语音增强中的应用。 针对在加噪模型中进行ICA分离时,噪声消除比较困难这一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引入了虚拟高斯白噪声的概念,将 其应用在ICA的语音增强算法中得到了解决。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语音信号中的白噪声。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有关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后,探讨了独立分量分析在语音增强中的应用。针对在加噪模型中进行ICA分离时,噪声消除比较困难这一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引入了虚拟高斯白噪声的概念,将其应用在ICA的语音增强算法中得到了解决。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语音信号中的白噪声。  相似文献   

18.
19.
某一种去噪方法通常只对某一类噪声的滤除较为有效,为了抑制混合噪声,提出一种结合中值滤波与小波去噪的图像去噪算法。该算法首先检测出脉冲噪声点,并采用自适应窗口对脉冲噪声点进行中值滤波处理,然后用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小波去噪法滤除图像中的高斯白噪声。仿真实验表明,对于被高斯、脉冲混合噪声污染的图像,该算法的去噪效果显然比单一的中值滤波和小波去噪法好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