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在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早期诗集《玫瑰》之中,诗人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歌中“赋”的手法的运用,二是哲理意味在诗歌中的传达,三是通过直白质朴的诗歌语言达到独特的诗歌效果。多种手法的并列使用既造成了叶芝诗歌纷繁多变、关不胜收的奇丽景致,又为我们理解叶芝后来不同时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爱尔兰诗人叶芝在诗的结束句提出问题的写诗技巧加以讨论,特别详细分析了TheO'Rahily和Girl'sSong的结束句对全诗产生的作用以及给读者留下的想象,从中领略到在叶芝诗歌的变幻无常之中隐藏着诗人的理性和深邃  相似文献   

3.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因此,谢默斯·希尼成为爱尔兰文学史上获此殊荣的第4位作家,也是在威廉·叶芝(1865—1939)之后获得如此殊荣的第2位爱尔兰诗人。 谢默斯·希尼,1939年4月13日出生在北爱尔兰德雷县的一个小农庄,并在那里长大成人。1957年,他移居贝尔法斯特,现在住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他是家庭中的长子,共有7个弟妹,父母都是天主教徒。1961年,他在贝尔法斯特的女王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此后在贝尔法斯特的一些学校和学院任教(1962—1966),继而返回女王大学任文学讲师(1966—1972)。他还在美国的伯克利和哈佛任客座教授,1989年起又任牛滓大学文学教授,讲授诗歌。  相似文献   

4.
夏宇梁 《科技信息》2011,(13):577-578
小说《一个叫亨利的名人》是爱尔兰著名作家罗迪.多伊尔1999年出版的一部历史小说,该小说以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亨利20世纪初参加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经历,揭示了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中存在弊端和矛盾,作者也从亨利的视角对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发起反思。本文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特征。第二部分分析近代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分析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根源。第三部分结合历史背景和小说情节,讲述主人公亨利参加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经过、结果并对解析亨利对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认识。最后一部分则结合作者罗迪.多伊尔和亨利对待民族主义的态度,分析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叶芝笔下的拜占庭形象既是非殖民化过程中爱尔兰社会的集体想象物,又包含着叶芝个人的感悟和体验.分析这一形象的塑造过程,可以揭示爱尔兰民族自我建构及其代言人叶芝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叶芝创作中的拜占庭形象深刻反映了世纪之交爱尔兰的精神冲突和内在焦虑.  相似文献   

6.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是现代爱尔兰首屈一指的爱情诗人,爱尔兰现代戏剧艺术的开拓者,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作家,有爱尔兰现代文化之父的美称。叶芝还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他是二十世纪前期现代象征诗派的巨匠,他的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对英国和世界诗坛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驶向拜占庭》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晚期的代表作,诗歌围绕中古拜占庭文明探索了肉体与灵魂、短暂与永恒、现实与理想等诸多问题,蕴含了诗人的西方基督教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观念。该诗的美学以事物的对立原则为基础,在对崇高精神和民族身份的追寻中得到强烈表达;"金鸟"意象意蕴深刻,是矛盾对立的调和物的集中体现,体现了诗人反对物质主义,追求精神不朽及艺术永恒,实现"存在的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北爱尔兰当代诗人保罗?马尔登善于在诗歌中用意象的手法去展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及爱尔兰性。本文旨在通过对诗人的身份背景的分析,以及对其诗歌作品中的故事典故的分析去探讨诗人如何重建爱尔兰身份。  相似文献   

9.
大英帝国殖民者梦想占领埃及土地的侵略战争已以惨败而告终。正在侵略军垂头丧气地撤出苏伊士运河之时,在英伦三岛之一爱尔兰的一块被帝国长期霸占的土地上,反对占领的斗争再一次沸腾起来了。去年12月12日清晨开始,在英国统治下的北爱尔兰六个郡中,有五个郡同时发生了爱尔兰人民武装袭击英国军警事件,被袭击的军警要点达十一处之多。英国驻军和警察的营房、仓库、工地、桥梁等军事设施遭到袭击和炸毁,英国广播公司一个转播站全被炸毁,法院、边境关卡、政府机构受到袭击。参加袭击的人估计有一百至二百人,其规模和范围之大为近几年来所未有。这次袭击是爱尔兰民族主义组织“爱尔兰共和军”和“自由阿尔斯特人”(阿尔斯特系指爱尔兰北部地区)发动的。“爱尔兰共和军”委员会在袭击开始的当天在爱尔兰共和国首都都柏林发表声明,宣布“对英国在被占领爱尔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叶芝早年爱慕的女演员毛德·岗身上,多数人认为叶芝诗歌以歌颂该女士的美貌及表达对其求而不得的思念及伤感为主。但通过对叶芝诗歌创作中众多女性形象的细致分类、总结,可以看出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表达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叶芝作品中的诗歌形象通过隐喻概念机制输出爱尔兰文化,映射关系的建立和突显的形成是展示文化信息的环节。诗歌隐喻形象的建构,实际上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在文学诗歌作品的解读上是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叶芝早年爱慕的女演员毛德·岗身上,多数人认为叶芝诗歌以歌颂该女士的美貌及表达对其求而不得的思念及伤感为主。但通过对叶芝诗歌创作中众多女性形象的细致分类、总结,可以看出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表达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3.
"悲剧快感"是叶芝诗歌中既意蕴深远又令人费解的一个主题。解读"悲剧快感"是理解叶芝哲学观、美学观及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尼采相信所有艺术的本质是提供审美的悲剧快感,而悲剧快感源自梦境(日神精神)和醉境(酒神精神)的二元对立、碰撞、融合的过程。尼采的悲剧理论对叶芝的"悲剧快感"主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芝建构的"悲剧快感"主题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审美艺术体验及审美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4.
威斯坦·休·奥登是继叶芝和艾略特之后,20世纪英国诞生的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一生作品很多,其精湛的诗歌技巧,以及作品深邃的思想内涵,为世界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根据文体学中的前景化理论,分析和欣赏奥登晚期所创作的诗歌《罗马的灭亡》。  相似文献   

15.
以近年来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爱尔兰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爱尔兰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创新体系的模式以及爱尔兰创新体系的特点。爱尔兰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政策与资助层次,二是中介层次。爱尔兰企贸和就业部(DETE)是爱尔兰技术创新的主要政府力量,其下设置不同的部门,分别侧重科技的不同方面。爱尔兰技术创新体系中主要的中介机构是企贸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爱尔兰企业局、工业发展局和爱尔兰培训和就业管理局,它们由企贸和就业部提供资金支持。爱尔兰的国家创新体系属于主角模式。这种模式既有优点,也有不足。爱尔兰国家创新体系经过不断的重组和调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协调机制和运行机制,中介机构被赋予了准政府地位.国家创新体系对爱尔兰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爱尔兰是欧洲的软件之都,不仅有大量的海外公司投资在爱尔兰,爱尔兰本土软件企业的力量也相当显著,爱尔兰在整个世界的软件市场上有相当强的立足之地.本文全面分析了爱尔兰IT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诗歌进行解读.文章主要从诗人对诗歌在特定环境下所担负的职能和诗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思考来发掘希尼的诗学伦理思想及道德原则,由此展现希尼对爱尔兰民族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新贵     
张翼  陈尘 《世界博览》2008,(7):40-45
"圣人与学者"之岛的居民们证明了,他们也是精明的商人。牛津大学爱尔兰史教授罗伊·福斯特说,经过几个世纪的不幸之后,爱尔兰终于时来运转了。1988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以"富人中最穷的国家"为标题描写爱尔兰,封面是乞丐蹲在地上讨钱;然而,1997年《经济学家》杂志又以爱尔兰做封面,标题变成了"闪耀爱尔兰"。每逢周末,各个大的赛马场上,随处可见爱尔兰  相似文献   

19.
邓红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51-52,60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诗歌进行解读。文章主要从诗人对诗歌在特定环境下所担负的职能和诗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思考来发掘希尼的诗学伦理思想及道德原则,由此展现希尼对爱尔兰民族人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湖岛因尼斯弗里》是叶芝创作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名篇,它是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的升华与结晶。诗歌的解析有不同的模式,本文聚焦于诗歌的文本解读,从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层面探究彰显诗歌主题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