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善恶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认为,人之"性"是善的。那么,人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哲学家认为,"才"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有的哲学家认为,"气"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朱熹);有的哲学家认为,"物欲"是恶的起源(如朱熹)。对于这些观点,王船山均不同意。他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析,并提出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独特见解:"以罪归情"。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不少科学家都对幽灵现象进行过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幽灵只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愿望和恐惧,浓缩成我们所熟知的形式而已;有学者认为幽灵是一些人偶尔可以感受到的带电反应;有学者认为幽灵是人类至今还未能理解的某种现象  相似文献   

3.
熟悉直销业的人都知道:风险,这个传统行业的幽灵,在直销业同样存在。有太多的人经历过这样可怕的一幕:苦心经营的一个团队,出现了一些全职经营的骨干,团队也开始颇具规模,领导人刚得到收获的喜悦,却发现团队一夜之间崩溃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大致认为风险来自于三个方面:(1)消极言论(2)旁部门干扰(3)自创风格。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一幕发现风险的苗头。  相似文献   

4.
"X+人"这一表示由于外界的刺激给人造成的某种不舒服的消极主观感受的结构形式在汉语方言里广泛存在。在赣语新余(水北)方言中,"X+人"(如"热人"、"苦人"、"晒人"等)结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类"X+人"结构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词组凝固成词的过程,在用法上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原为实语素的"人"意义不断虚化,显示出了词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崔诣晨 《科技信息》2010,(12):I0005-I0006
内隐人格观是存在于人际知觉领域的一种关于人格属性或特质是否先天不变的信念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机能是对两类人作出区分:一类是那些认为人格由稳定的特质构成的人(称为"固存观者"),另一类是那些相信人格特质是可塑的人(称作"渐变观者")。内隐人格观是知觉和判断社会人的重要人格变量。一方面,知觉者的内隐人格观影响其对他人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方式;另一方面,内隐人格观影响人们如何评价与自己、他人和群体有关的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技》2008,(8):8-8
(一)认定1.自我评价。企业应对照《认定办法》第十条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条件的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网址:www.innocom.gov.cn)进行注册登记。  相似文献   

7.
范晨 《当代地方科技》2011,(1):15-15,18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自2009年2月28日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设立以来,其犯罪主体中对"近亲属"及"关系密切的人"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中笔者认为"近亲属"的界定应以《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为准,而"关系密切的人"应参照"特定关系人"的规定加以确定但并不止于其内涵,且其应在日后的司法解释中加以明确的界定才可在司法中严密适用。  相似文献   

8.
南宋初期抗战派词人的"以文为词",是继词的"雅化"(相对于艳化)、"诗化"(相对于俗化)、"刚化"(相对于柔化)之后进一步的改革,即词之"文化"(相对于律化)。陈亮的词深受其政论的影响,甚至把给皇帝奏议中的政论语言直接写入词中,在词中直接抒发抗金北伐的宏志大愿,表达炽烈的爱国情感,充满了激昂的雄辩和政论的色彩。这就使词体之"文化",较辛弃疾等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赵建明  何荣荣 《科技资讯》2012,(28):184+186-184,186
目的以传统教学方法做参照,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可卸式代型制备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两个口技班学生为对象,一班为实验组(49人),二班为对照组(47人)。对两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照组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即先理论讲解,之后再进行实践。实验组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边讲,边教,边学,边做,最后进行考试,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实验组学生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98%的学生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动手能力,93.9%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增加理论与操作技能之间的联系,95.9%的学生认为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组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1。结论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康熙朝中后期的唱和活动不多,也少有人关注。辛酉年(康熙二十年),唐梦赉、吴陈琰等人在游吴越途中,创作多人步韵唱和词354首,是清初词坛存群体步韵词数量最多的一次创作。通过考述"辛酉唱和"概况,展示当时词坛的一些创作现象,呈认为这次唱和的创作主题和内容,与清初三十年的多次唱和、甚至几年前的阳羡词人群唱和都有所不同,开始了走出易代风霜、追求生命智慧的"后易代"时期。在词风上并个性化的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11.
徐艳华 《科技信息》2012,(14):259-259
运动的价值在于运动负荷对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是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理解(体验)运动乐趣,从而建立人与运动的亲密关系(运动习惯),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能获得快乐。因此,"快乐体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认为是"寓教于乐",但更包含以苦为乐、乐此不疲之内涵,因而有必要对快乐体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型世言》中的"来"字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它可以位于处置式和工具式中介词(将/把)的宾语的位置上,回指上文出现的人或事物,并兼表单数和复数;还有用作位于处置式中介词(将/把)的宾语的定语的。这种用法类同于《型世言》中可以出现在相同位置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包括"他"、"她"和"它")的功能。文章藉此探讨了这种"来"的身份、来历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在动词后由介词"于(於)、在"引入转移处所,表示因转移而在新的地点出现新的存在状态,所以才导致"N(转移物)+V+于(於,在)+转移处所"在不同场景中传达出不同的信息重点:或强调转移处所,或强调转移后的存在状态。对于一个动词来说,引入转移处所时采用哪种结构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是动词本义的信息链,二是言语环境透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曾遥 《科技信息》2012,(4):131-132
目的:探讨居民医保优越性评价结果对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的影响,为提高参保率提供对策。方法:自编调查问卷,经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1202人,调查其参保意愿及对居民医保优越性的评价。结果调查的人群中,有79.1%的同学有参保意愿,20.9%的同学无参保意愿。其中有540人(44.93%)认为居民医保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有优势,有236人(19.63%)则认为居民医保没有优势,还有426人(35.44%)则表示不了解或未进行过对比。结论:大学生对居民医保优越性评价的结果对其本身的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提升居民医保的优越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保率。  相似文献   

15.
陈瑞侠  朱文芝 《科技资讯》2010,(25):192-192
"议论文"教学亦称"讨论式"、"商议式"教学即教师指导学生商议讨论等多项交流活动,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组织讨论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牵制全文的线索(;2)蕴涵丰富深刻的主题(;3)课文中的难点,疑点及各种矛盾的交汇处;(4)容易引起不同意见的问题(;5)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完善,我认为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积极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将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际中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汪然 《科技信息》2008,(22):261-261
日语的"アクセント"和汉语的声调(四声)常被语言学家误以为是同一概念。笔者认为二者有区别,应为二者的概念正名。为此,本文重点讨论日语的"アクセント"和汉语的声调(四声)究竟是什么,二者的本质区别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业学 《科技咨询导报》2010,(3):200-200,202
本文从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错误观念出发,评述了"留白"的起源、应用于初等教育的利弊,以及引入高等教育后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剖析等研究成果。由此本文认为可将初等教育中"狭义留白"教学方法发展为高等教育中"广义留白"教学艺术,并提出了几点值得研究的内容:(1")广义留白"教学理论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举措。(2)从定量角度探讨显著影响"广义留白"教学方法实施效果的"广义留白时间比"。(3")广义补白"方法的选择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考证认为:齐梁帝王萧氏的故里东城里为今丹阳东城村;齐梁帝王及其宗族的籍贯今地应正确表述为"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丹阳东)"或"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丹阳东)"。  相似文献   

19.
"礼"本质上是一种负载于人"体"叙事的象征符号,"礼"与"体"的实践与信仰,是"礼"的发生学探讨不可忽视的观察视点。文章对儒家思想系统中的"體"、"禮"与"鸣玉以相"、"佩玉践形"等语词隐喻与行为意义进行了知识考古式发掘,发现体、礼与玉在儒家礼乐身体实践,乃至上古宗教仪式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即外體(身体仪容)——礼与玉(媒介)——内德(神圣力量),从而揭示礼仪诞生的动力源泉,以及神圣礼仪和世俗道德间的根源联系,为"礼"之发生探源提供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蒋生元 《世界博览》2014,(22):19-21
经过多年的发展,约翰内斯堡涌现了许多个"中国市场",如:"中国城(China City)、龙城(Dragon City)、中国商城(China Mall)和中国市场(China Mart)。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中国商人,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商人,在非洲大多是单打独斗,各自经营自己的生意。而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中国商人抱团经营,共同组成"中国市场",一起打造华人生意的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