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焦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在焦作地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共调查了1246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其中留守儿童610人,对照组636人。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调查量表,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显著地好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教养方式不当、抚养人的文化素质低、社会缺乏监管机制等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奖惩等方面进行比较,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江苏省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小学2307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总焦虑倾向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获得的奖励偏少,受到的处罚偏多;留守儿童以留守儿童为玩伴的居多;留守儿童长大后的工作是打工赚钱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行为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儿童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成因,做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调查研究,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情感冷漠,心理不健康,品行不端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助,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状况令人担忧。目前,国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但对于浙江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较少。文章对此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做出科学决策和纳入实施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余滢 《科技资讯》2014,(6):209-209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彝族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大量留守儿童随之产生。近年来,彝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管理和教育,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探讨目前彝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劳务外出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又滋生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危机的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缺乏;人际关系趋紧;集体观念意识淡薄等,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给攀枝花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参考资料,对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根据儿童心理健康相关资料,并结合该地区儿童日常生活内容,设计问卷调查表。通过对该地区年龄段在13—18岁的50名留守儿童和50名非留守儿童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性、环境安全感缺乏、自责心理等方面存在突出的心理表现;此次调查还涉及该地区留守儿童在恋爱观,性教育接受途径和上网频率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实地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身体健康进行调研,揭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身体健康差异,系统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找出影响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关键中介因素和路径。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常见病患病上差异不大,但其短期身体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留守儿童,四周患病风险前者是后者的1.55倍;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增加劳动负担、疏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和延长打工年限,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身体健康差异。照顾者与孩子不太亲密和劳动负担重,分别使留守儿童的四周患病风险提高213%和108%。留守儿童四周患病风险随父母打工年限的增加而升高,4年后开始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0.
李昌先 《科技信息》2012,(1):424-424,429
文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状况,阐述了县级图书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可行性,提出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I-90),对整群随机抽样和目的性随机抽样的10所贵州农村地区中小学及2所贵阳市中小学在校学习的700名"留守儿童",进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SCL-90量表中,分值均显著地高于全国常模(P<0.01,P<0.001),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未随着留守儿童年龄的递增呈现积极优化的趋势;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人格形成,社会化发展,情绪的改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方面都有积极良好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抚养人的育儿方式及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要抚养人态度调查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049名初中生(30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父亲外出组在心理健康多项因子上得分高于其他组;初三年级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虎、适应不良因子上的得分比非留守儿童高;留守女生抑郁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留守儿童临时抚养人在严厉、干涉程度上均低于父亲或母亲。结论:与母亲一起留守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初三“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留守女生比男生更加抑郁,这些与抚养人的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留守现象和留守儿童问题的系统探索,探析了留守儿童现象和留守儿童问题混淆的误区,提出了系统且深入地看待留守生态系统、积极挖掘留守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的积极因素、注重发展学校的教育辐射作用及资源整合价值、构建特色教育服务,全面求解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还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滇西留守儿童现象比较普遍的大理弥渡、祥云和楚雄双柏开展了专题调查,依据访谈和问卷调查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凤台县大兴集乡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状况调查,了解皖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现状,尽自己可能去呼吁社会和当地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但是农村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基于女童发展状况对未来社会影响,本文就目前留守女童学习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其安全状况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强化家庭教育职责,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教育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讨论农村留守女童问题解决措施时有所帮助,使农村留守女童的问题得到更切实、更具有针对性地解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渐增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日渐突出。通过分析威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状况,及其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行为表现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便找出解决农村留守家庭教育的对策和措施,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品行、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论述以甘肃静宁县3所学校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600个样本(留守儿童300人,非留守儿童300人)的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态度、上课迟到与逃课、学习成绩和个人理想规划等方面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受父母的影响,留守儿童对学习无积极主动性,打工欲望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且对自己未来的缺乏一定的规划。  相似文献   

19.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回顾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梳理了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成果。证据显示,以往学者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积累了大量理论及实证工作,但仍留有不少空白。未来研究应尽可能统一对留守儿童的定义、纳入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开展追踪研究、开发与中国农村文化及实际相匹配的干预方案等,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情感与社会适应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彦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43-145,148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并辅以无结构化访谈法,从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在情感发展水平、应激水平以及家庭生活结构对儿童的影响几个方面着手,考察农村留守儿童及青少年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状况.提出通过向留守家庭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完善农村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寻求教育政策支持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及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并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