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邵宾 《科技信息》2008,(9):118-119
布拉格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它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系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于音系学与语音学的区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得音系学这个术语得以推广,对音系学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结构主义作为近20年来对音系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学派,从其酝酿、形成标准理论,直到非线性理论都与布拉格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就二者产生、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手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作为后SPE音系理论的开端,自然生成音系学和自然音系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主张大相径庭。不过,二者都属于后SPE理论框架内的理论,在不同的方面对生成音系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3.
通过现代方言比较、连读变调、古文献资料等的处理和分析,运用方言地理学、现代音系学等方法,构拟了安徽南部宣城片吴语的早期声调形式.我们把利用各种方法得到的构拟结果加以对比,发现有很大的一致之处;最后又通过对比周围方言声调的情况,排除了横向影响的可能性,所以结论基本可信.我们为宣州片吴语构拟的早期声调是:阴平33、阳平11、上声55、去声53、入声5.  相似文献   

4.
吴燕萍 《科技信息》2010,(21):I0308-I0308,I0183
我国传统的声韵调分析法受西方音位学理论及音系学等理论的影响,现代汉语中对音节结构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尤其在零声母和韵头的讨论上各持己见。实验音系学的提出,对汉语音节结构进行重新审视,认为声、韵、调三部分组成汉语的基本音节结构,在声韵调的基本框架下,韵母可以看作元音与元音或鼻辅音音位的配列,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其中韵腹是核心,是必要的,而韵头和韵尾则是可选的。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义宁话的音系,分析了义宁话的音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义宁话的归属,认为义宁话从语音特征上看,不宜划入平话融柳片,而应划入桂林片,进而归入桂北平话。  相似文献   

6.
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廉州话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廉州镇为合浦县县城。廉州话是通行于廉州镇的主要方言,也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粤方言,其音系内容包括声韵调和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7.
英语音系过程中语素或词项的表达有两个层面:底层表达和表层表达,前者包括语法预测的音系信息,抽象笼统;后者却具全部或大部分的语音信息,能作为某个结构单位的语音现实基础,是一种语音表达形式.从底层表达到表层表达的推导可使语素的表达由抽象变得具体.传统生成音系学SPE模式和发展生成音系学OT理论对该推导过程都有研究,其研究成果有助于学习者更好掌握和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8.
宁都客家话存在四声别义现象,主要通过声调变读来表达新的意义。有些变读的声调与连读变调无关,有任意性。有些变读的声调调值是连读变调产生的,并且它们固定化后重新归入各调类。有些变读的声调是该字的白读层,但因该白读层很罕见,故也算入四声别义。这种四声别义现象有些在闽西、粤东、粤北等地也存在。  相似文献   

9.
《拉祜语法》一书总体上以共时语言学的视角,运用音系学、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等多种理论方法详细描述了拉祜语的音系、词汇和语法,对拉祜语中大量出现的形位及结构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辅以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给研究拉祜语及相关语言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资料,对拉祜语的教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近发现的明清时期两种福建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六音字典》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的比较研究,着重探讨明朝正德至清朝光绪迄现代闽北政和方言近五百年来音系的演变轨迹,得出结论:明本和清本两种韵书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相近。  相似文献   

11.
语音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上饶方言具有结构系统上的自身特点,其元音、辅音和语调都与英语语音有较大的差别。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英语语音教学,对上饶地区学生克服方言语音的负迁移影响、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粤北客家方言语音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是客家的基本住地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粤北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还比较薄弱,成果也相对有限。章从声母、韵母、声调3个方面,概括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点所反映出来的粤北客家方言语音的共同特征和内部差异,再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重新对粤北客家方言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3.
魏晋到隋唐西蜀方言韵部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诗人用韵来考证汉语四川方言从魏晋以后向隋唐时期韵部系统的演变。通过这种考证和比较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出方言语音的发展和流变,还能反映出汉语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并进而为研究普通语音学理论和语言学历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上,屯堡方言全浊入声归阳平是填补舒声空位的结果,这与周边方言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而其次浊声母和清声母入声字归阴平,这属于明代汉移民语音中的底层成分;周边方言乃至西南官话中这些字归阳平,则是清代汉移民语言对该方言进行重叠覆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传统耳听手记的声调研究方法,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使得声调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化.烟台方言可以分为老派和新派方言,它们的单字调声调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同.就目前来讲,对新派烟台方言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实验的方法,几乎还是空白.应用现代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侧重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测算出新派烟台方言单字调调类最终分为三类,调类与调值分别为:乎声44,上声313,去声42.由于这一结果与传统烟台方言单字调调值有较大差异,故本文对新派烟台方言单字调与传统烟台方言研究结果及普通话也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派烟台方言单字调调值可能演变的原因.新调值还有可能对烟台方言两字组及三字组连读变调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modern multi-channel cochlear implants usually extract and encode the temporal envelope cues. This kind of algorithms can hardly satisfy the users who speak tonal languages, such as Mandarin. Many studies have tried to enhance the recognition ability of Mandarin through encoding tonal information and made suggestions to frequency-modulate the fixed pulse-rate carrier with the extracted tonal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rate-pitch theory in electric hearing. However, how to encode and deliver the t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F0 by changing electric-stimulus rate has not got further study in clinical electric-stimulus mode. 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on this matter by piecewise calculating the appreciable electric-stimulus rates. Then an electric-stimulus encoding algorithm of Mandarin tone is brought forward and testified through acoustic simulations. Such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is algorithm of electric-stimulus rate could convey tonal information well and help to enhance the Mandarin speech recogni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17.
较之于省外赣语和周边湘语的音韵特点,湖南赣语与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相关的历史人文背景表明:历史上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数量的江西移民是形成湖南赣语及其地域差异的主因,而方言或语言之间的接触是形成湖南赣语地域差异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8.
顾明亮 《广西科学》2007,14(4):423-425
将声学特征与韵律特征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混合区间特征,并将该特征和常见的美尔倒谱系数(MFCC)特征与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特征进行对比,通过符号化语言辨识方法对北方方言、吴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进行辨识,以验证混合区间特征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混合区间特征比MFCC特征和LPCC特征具有更好的方言辨识效果,对4种汉语方言15s语音片段的方言辨识率可以达到92%。4种方言中,混合区间特征对闽方言和粤方言的识别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6%和95%。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域辽阔,汉语包括多种方言。方言转换技术可实现方言间语音的转换,丰富语音交流的方式,增强语音交流的可懂性、友好性和趣味性。该文分析了普通话与沈阳方言在声调调类与调值、时长和特殊词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普通话与沈阳方言转换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混合聚类算法的方言基频转换模型、基于统计的方言时长转换模型和基于加权有限状态机的特殊词识别算法;通过基本转换和说话人音色还原构建了方言转换系统,实现了实时普通话语音输入、沈阳方言语音输出。评测结果显示通过方言转换系统得到的方言语音与目标方言语音具有较高相似度。  相似文献   

20.
在借鉴和改进了一种新的语种辨识方法———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符号化和语言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汉语方言自动辨识系统.实验使用了一个多说话人、非特定文本、连续语音汉语方言语音库进行系统测试.在3种主要汉语方言的辨识中,15 s语料测试平均辨识率达到了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