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任妍  兰书理 《创新科技》2015,(10):69-71
本文基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讨论,论述了媒体变迁下科学技术传播的发展轨迹,进而研究了在新媒体的新环境下科学技术传播的特点及应用以及新媒体在推动科学技术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最后,结合新媒体下科技传播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订阅单     
<正>华东科技传媒,是华东地区专业科技传媒,是具备广泛影响力与较高知名度的全媒体品牌。历经三十年发展,华东科技传媒形成了以"传递科技主流声音"的品牌核心理念,公司不仅拥有华东六省一市科技厅(委)联合创办的专业科技期刊《华东科技》杂志,近年来深度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新媒体传播渠道,倾力打造科技服务平台,如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新媒体联盟、创业服务平台孵咖啡、上海科技新媒体众创空间等,同时贴合当下创新创业环境与时代发展趋势,深度传播其品牌价值。依托深厚  相似文献   

3.
<正>由徐汇区承办的2019年"创业在上海"新媒体专题赛于3月25日至26日火热开赛。作为"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专题赛之一,上海市科委举办的科技服务业新媒体专题赛,旨在通过科学技术支撑新媒体发展,挖掘科技新媒体产业价值,传播科技主流声音。本届大赛共汇聚了132家新媒体企业参赛,由华东六省一市科技厅(委)联合创办的华东科技传媒——Upday新媒体众创空间承办。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传播服务有效地联结着科技知识的供给和需求,具有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大量以传播科技知识、提供科技服务为宗旨的科技传播服务体系的建立,成为现代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村,这种服务体系的构建,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科技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农村现代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框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试图探索以科技传播服务促进“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11月21-23日,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暨亚太科技传播峰会在京召开。会议主题为"新技术、新媒体、新格局——大众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自中、美、英、日、韩、印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新媒体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王绍峰  施韶亭 《甘肃科技》2012,28(24):41-43,128
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广泛地开展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为提高科普知识传播效果,针对农村是否有效地获取科技信息的问题,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各个地区农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找出不同地区的渠道使用差异,以提高渠道的利用水平,增强科技信息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7.
盛晓晨 《科技信息》2010,(10):I0230-I0231
互联网技术创造了时代的奇迹,网络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工具,不仅提供了崭新的沟通平台,甚至改变了整个时代的观念,以往以传统媒体为依托的公共关系也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正在发生着蜕变。门户、搜索、电子商务、社区论坛、博客、即时通信、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短短十数年,在科技和商业双重力量的推动下,互联网不断颠覆人类的沟通与传播秩序,也在持续创造新的传播渠道和模式。我们着重指出的是,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传播与沟通的模式和方法,网络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与沟通的平台和载体,两者因为一个天然契合的根本属性——双向、互动传播和沟通,在这个时代完美地邂逅了。本文在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后,重点探析了Web2.0时代新媒体技术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和以此为出发点的新媒体技术给现代公共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开始逐渐参与到政治传播领域。在国外,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就是个极其成功的例子;在我国,视频、博客等新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传播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界定政治传播,第二部分讨论新媒体参与政治传播的现状,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新媒体政治传播的局限性,意在通过对新媒体政治传播中公信力不足、"新媒体""垃圾"不断等问题的讨论为其发展前景作出合理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传媒中的科技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悦峣 《山西科技》2008,(3):116-117
在传播中,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和新闻真、实、强、短、快、活相啮合的特点,以及它的方便灵活受到大家重视。在媒介中,科技使得数字报纸、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视普及,使人们接受到高质快捷的信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随之势必带动新媒体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0.
媒体传播形式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媒体传播理念、传播渠道、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数字化是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以数字化为龙头,以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媒体现代化进程,实现多媒体综合集成发展。笔者以玉林电视台网站为例,探讨电视新媒体发展建设问题,就新媒体管理系统改进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催生了新媒体形态的发展、壮大。新媒体的特性是传播形态的改变,但其中的内容、风格、形态的设计仍然不能脱离艺术设计的基本范畴。于是,艺术设计与新媒体的融合也就应运而生,这种融合产生了若干领域的变动,涉及新媒体环境下艺术设计中理论基础、形态变化和未来发展的多方面问题。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赏识解决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在整个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为广告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传播载体。公益广告作为宣传社会公共意识的重要工具,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探究的。本文回顾了公益广告的概念和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媒体运用现状,对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特点做了总结,并对公益广告优化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媒体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信息传播特征、传播学研究等方面评述了新媒体视角下信息传播研究的内容。最后指出了新媒体视角下信息传播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万物皆媒"环境下,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快捷、方便等特点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形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媒体武术传播现状进行了考察和反思,未来的武术传播应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进行传播,以提升武术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技术维度+内容维度,夯实升华价值维度,是文化科技创新的目标和追求。文艺是文化的鲜明载体。文艺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融合创新提供了研究文化科技创新问题的有效案例。互联网+文艺组织、曲艺+新媒体,均应统筹整合数据资讯,实现数字化转化、网络化应用,推进融媒集群和内容创新,通过建立新媒体集群(如官网、两微、移动应用产品、各类具有品牌效应的传播平台)、创新文艺传播方式(如直播、虚拟现实、云剧场、全媒体传播),形成规模化内容创新生产能力,即把文艺精品转化成网友喜闻乐见的网络文艺形态,实现技术维度与内容维度的统一,共同夯实升华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传播不仅改变了大众媒体的传播机制,而且对政治、文化、生活等多个社会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传统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带来了很多新层面的变革和挑战。从分析新媒体的互动性、跨时空性、主动性、个性化、平民化、信息量大等传播特征入手,探究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的新策略、新路径,如积极探索新媒体的高效应用,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等,促进体育文化在我国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解析阻碍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原因,探究了新媒体时代可通过强化新媒体的科技传播责任;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进行校园科学教育改革;建立完善的科普体系;构建共享的科学研究氛围;加强公众科学素养的理论研究等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钟将  巩文凤 《华东科技》2024,(1):110-112
<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诞生了更加适应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以及速度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媒体的兴起给信息的传播以及新兴产品的发展都带来了更多机遇,但同时也衍生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负面的新媒体传播内容给新媒体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正确引导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是当代新媒体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在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上的崭新特征,以及对影视传播的巨大影响力。认为随着新媒体在影视传播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补与融合会成为未来影视传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建设牢固,农业生产上不去,再壮观的大厦也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就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基层科技力量不足与科技服务“缺位”是现阶段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离不开体制的创新。只有创造一个透明、良性互动的体制,才能使得各项科技成果落到实处,使得农村科技推广稳步推进。筚路蓝缕,十年风雨。河南省实施的“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以下简称“科普传播工程”)不但破解了基层科技力量不足与科技服务“缺位”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瓶颈,而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科技传播新途径,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农村科技推广的鲜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