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物的冲击与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对PVC/超支化聚(胺-酯)共混体系冲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支化聚(胺-酯)的代数和用量均对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有影响,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第3代超支化聚(胺-酯)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42.5 kJ/m2,加入超支化聚(胺-酯)能有效降低共混体系的粘度,并且随着超支化聚(胺-酯)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使得PVC的加工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避免高温引起PVC降解.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步法合成超支化聚(胺-酯)(HBP),并测试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情况;以所合成的超支化聚(胺-酯)作为增韧剂,增韧环氧树脂,测试其冲击强度与弯曲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对冲击断口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超支化聚(胺-酯)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超支化聚(胺-酯)作为增韧剂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好,使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从9.8 kJ/m2提高到22.4 kJ/m2,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有一定程度提高,冲击断口表现出明显的韧性断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改性及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链长的十四酰氯和十八酰氯对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MHBP)的端羟基进行原位端基改性,制备出2种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黏度法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热分解反应不是一级反应,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末端烷烃链的长度有关,用Ozawa法求出了热分解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4.
以丁二酸酐(SA)为交联剂研究了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HPAE)的交联反应和交联膜的制备。结果表明:SA与HPAE的交联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可以采用溶液法低温涂膜及高温交联得到HPAE/SA交联膜;改变SA的用量可控制膜的交联度,HPAE/SA交联膜的拉伸强度随SA用量的增大而提高,最高可达59.60 M Pa,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小于74.3°。  相似文献   

5.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和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准一步法”合成三代超支化聚胺-酯(HBP-OH),再与羟烷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反应,合成了三代水溶性超支化光敏有机硅聚氨脂丙烯酸酯低聚物(WHBPSUA)。研究了反应温度、DMPA用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和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通过IR、1H-NMR和GPC对超支化聚胺-酯及低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代超支化聚胺-酯(HBP-OH)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120、130和135 ℃;DMPA和羟烷基硅油物质的量的比为1∶1时,所合成产物WHBPSUA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成像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具有活性端羟基的AB2型超支化聚(胺—酯)与乙酸酐的反应动力学,讨论了聚合物浓度、温度、搅拌速率等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体系在超支化聚合物介质中,致使动力学行为明显偏离经典的二级反应曲线,用反常扩散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超支化聚碳硅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良好流动性和溶解性,可望用于催化剂载体、陶瓷前驱体和发光材料等诸多领域.超支化聚碳硅烷合成方法有收敛法和发散法,其中收敛法通常仅用于合成较低代数的超支化聚碳硅烷.本文通过发散法,以廉价易得的甲基三氯硅烷与烯丙基溴格氏试剂反应,合成了超支化聚碳硅烷,并对所得产物进行了FT-IR、NMR、TGA和DSC等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2,2-二羟甲基丙酸和季戊四醇(核)为原料,财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超支化聚醇(B),用顺丁烯二酸酐进行了部分端基改性.探讨了溶剂对端基超支化聚醑改性的影响,对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酯进行水溶性测定,通过FI-IR和1HNMR图谱对超支化聚醋及不同溶剂中改性的聚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端羟基(-OH)改性为羧基(-COOH)后,超支化聚酯的水溶性增加;用丙酮做溶剂可得到改性度更高的超支化聚醇,且更易于纯化.  相似文献   

9.
超支化聚膦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膦酰二氯(BPOD)为A2单体,三羟甲基丙烷(TMP)为B3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超支化聚膦酸酯.利用动态力学热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A)对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超支化聚膦酸酯的用量对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的超支化聚膦酸酯,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1.26%和306%,氧指数从22提高到33,说明超支化聚膦酸酯具有良好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0.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顺丁烯二酸酐(MA)与二乙醇胺(DEA)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利用熔融缩聚制得每一个重复单元上均带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HBP),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黏度法等对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多羟基超支化聚(胺-酯)修饰多壁碳纳米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原位酯交换聚合反应,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接枝多羟基超支化聚胺-脂取得成功.分步产物的结构用FTIR进行了表征,TGA确定了修饰类型为共价接枝,SEM观察到MWNTs改性前后的形貌变化,并首次采用化学滴定方法确定了接枝在碳纳米管上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平均代数.接枝修饰后的MWNTs在水、乙酸乙酯等常见溶剂中的分散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A series of hyperbranched poly(amine-ester)polyol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polycondensation of N,N-diethylol-3-amine-methylpropionate(prepared by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of methyl acrylate with diethanolamine)as an AB2-type monomer with trimethylol propane as the core moiety,proceeding in one-step procedure in the melt with p-toluenesulfonic acid as catalyst.The obtained monomer and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1H-NMR spectroscopy.The solubility and surface activity in aqueous solution of the polymers were also examined.The gas permeability,water vapor permeability,and moisture absorption of microfiber synthetic leather treated by hyperbranched polymer were studied.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that the dosage of dye and hyperbranched polymer was 5% and 10%,respectively.The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and moisture absorption of microfiber synthetic leather reached to 0.525 4 mg/(10 cm2·24 h)and 0.046 7 mg/(10 cm2·24 h).Compared with blank samples,they increased by 15% and 35%,respectively.However,the dosage of hyperbranched polymer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gas permeability of microfiber synthetic leather.SEM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ber of microfiber synthetic leather treated by hyperbranched polymer is incompact.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亲核取代反应, 通过A2+B3方法制备含联苯结 构氟封端超支化聚醚醚酮(HPDEEK-F), 用4-苯乙炔苯酚与得到的氟封端聚合物反应, 制得苯乙炔封端的超支化聚醚醚酮(HPDEEK-PEP), 并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能. 结果表明, 苯乙炔封端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氟封端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热稳定性好于氟封端聚合物, 两种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4.
用二茂铁甲酸对第1~4代超支化聚(胺一酯)(G1-HAPE-G4-HPAE)进行端基改性,合成第1~4代二茂铁基超支化聚(胺一酯)(G1-HPAE-Fc~G4-HPAE_Fc).通过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Uv_Vis)、热重(TG)、微分热重法(DTG)、差示量热扫描法(DSC)、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对HPAE-Fc的接枝率、热分解行为和热分解产物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PAE-Fc比HPAE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二茂铁基团的引入能显著提高热稳定性.G3-HPAE-Fc的热分解行为分为3个热失重阶段,190℃时开始分解,温度上升到240和360℃,重量损失率分别上升到19%和58.5%,500~600℃时开始停止失重,最终重量损失率为75.8%,剩余物为碳和铁元素.热分解机理较复杂,其过程可能伴随着一些连续反应的发生,包括酯基等弱键的断裂、中间产物的形成和二茂铁基团的热分解等.  相似文献   

15.
不饱和超支化聚(酰胺-酯)中双键的接枝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溶性AB2型超支化聚(酰胺-酯)中的不饱和双键和苯乙烯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在反应中可以起到自乳化作用.得到目标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苯乙烯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确实发生了预想的共聚反应.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搅拌速率和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