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人体身体成分精密度,探讨DXA对人体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方法:DXA(GE Lunar Prodigy)对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10名)进行10次全身重复扫描,应用专用分析软件计算全身骨量(total bone mineral content,TBMC),全身脂肪组织量(total fat mass,TFM),全身瘦组织量(total lean mass,TLM),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数(total body fat percent-age,%TBF),腹部脂肪含量百分数(android fat percentage,%AF),臀部脂肪含量百分数(gynoid fat percentage,%GF),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均方根(RMS-CV)和标准差均方根(RMS-SD)评价DXA对人体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测量的精密度。结果:人体全身TBMC,TFM,TLM,%TBF的RMS-CV和RMS-SD分别为1.05%、1.95%、0.93%、1.98%和0.025、0.234、0.377、0.353。脂肪分布测量结果(%AF、%GF)的RMS-CV和RMS-SD分别为2.51%、1.80%和1.153、1.101。结论:DXA测量人体身体成分和脂肪分布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甲亢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与其身体成分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33例女性甲亢患者和12例女性正常对照者血清瘦素水平,同时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全身的骨矿盐含量(简称骨量)、脂肪量和肌肉量.结果:女性甲亢组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全身骨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7,n=33,P<0.01),与全身脂肪量(r=0.501,n=3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全身肌肉量无明显相关性(r=0.101,n=33,P>0.05).结论:女性甲亢患者身体骨量和脂肪量的变化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专业摔跤运动员与非运动专业学生间骨密度(BMD)与身体各部分肌肉、脂肪含量的差异,探索摔跤运动对人体骨质及身体各部分肌肉、脂肪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运动专业学生相比,专业组摔跤运动员总体骨密度及身体各部分的平均肌肉含量均显著增加,上肢、下肢和躯干的平均脂肪含量则显著降低。研究结果提示摔跤运动可以显著提高骨密度,增加肌肉含量,降低脂肪含量,进而使身体成分处于专项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计算机、M icrosoftAccess数据库软件对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的数据资料进行智能化管理。方法:利用M icrosoft Access在DXA分析软件包enCORE 2004输出的病人数据库中建立一系列查询,并将检索的数据输出至统计分析软件中。结果:通过设计查询,能在短时间内准确输出大量所需的病人数据,准确率达99.98%。结论:通过在M i-crosoftAccess设计查询,可以快速、准确地检索DXA分析软件包输出的病人数据库中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图像实现人体体成分数字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对人体无任何辐射的磁共振(MR)方法对人体进行全身扫描,结合各种图像软件Photoshop,Matlab对获得的磁共振图像(MRI)进行数字化分析,获得人体内各种组织质量,并用获得的结果与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测试仪Inbody3.0及皮褶法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体脂肪质量生物电阻抗法与MRI分析法的测量结果差别为-(△m)(脂肪)=(0.3±1.65)/kg,(△w)(脂肪)=(0.5±2.24)%,皮褶法与MRI分析法结果的(Aw)(脂肪)=(3±3.62)%,说明生物电阻抗法比皮褶法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其原理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阻抗分析仪测量不同性别Wistar大鼠体液成分和脂肪分布情况。 方法 利用生物阻抗分析仪检测Wistar大鼠身体组份,包括体液总量(TBW)、细胞内液(ICF)、细胞外液(ECF)、脂肪量(FM)、除脂肪量(FFM)、体液总量/ 体质量(TBW/BW)、细胞外液量/ 体质量(ECF/BW)、细胞内液量/ 体质量(ICF/ BW)、脂肪量/ 体质量(FM/BW)和除脂肪量/ 体质量(FFM/BW)。雄性组13只,雌性组,13只分别检测各项指标改变,以证明不同性别正常成年Wistar大鼠身体组份构成。 结果 不同性别两组间比较,雄性Wistar大鼠体液总量、细胞内外液含量、TBW/BW、ECF/BW、ICF/BW高于雌性Wistar大鼠,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显著性。 FM/BW、FFM/BW比较,P值均小于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雌性Wistar大鼠的脂肪含量高于雄性Wistar大鼠。 结论 正常雄性成年Wistar大鼠的体液含量高于雌性Wistar大鼠,而雌性Wistar大鼠脂肪百分比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 2~腰 4椎体的骨密度变化趋势。材料和方法 :对 71名健康志愿者用双能量 X线骨密度测量仪 (DXA)测量腰椎 2、3、4骨密度 (BMD) ,其中男 1 3名 ,女 5 8名 ,平均年龄 5 5 .5岁。结果 :用配伍组的方差分析显示本组人群的不同腰椎的骨密度是有显著差异的 (P<0 .0 5 )。结论 :本组人群的不同腰椎 BMD是不同的 ,从腰 2到腰 4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黄芪多糖预防大鼠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的药效学.方法:取8月龄雌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只.黄芪多糖组(APS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黄芪多糖灌胃12周,与单纯卵巢切除组(OVX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尼尔雌醇灌胃组(E3组)比较.采用血尿生化检测、骨干/湿重、骨生物力学、骨密度测量和骨形态计量学等方法对黄芪多糖的药效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骨干重、骨灰重、骨钙含量和骨密度、抗弯力、骨小梁体积密度及宽度均明显降低,而成骨细胞指数和破骨细胞指数、尿羟脯氨酸则明显增高.黄芪多糖及E3能使上述指标显著改善,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黄芪多糖具有明显抗去势雌鼠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实验拟采用角叉菜胶诱导的炎症模型,研究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对大鼠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溶液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1 h后用1%的角叉菜胶于大鼠左后足跖中心进行皮下注射致炎,定期测量足肿胀度,测定大鼠关节炎前列腺素E2(PGE-2)及足爪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含量。结果: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引起的大鼠足肿胀程度,可以显著性抑制环氧合酶-2(COX-2)在炎症中的表达,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结论: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具有治疗关节炎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环氧合酶-2的表达,减少PGE-2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CD138(SDC1/Syndecan-1)蛋白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软组织肉瘤中很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D138蛋白在软组织肉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13例软组织肿瘤(包括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纤维肉瘤、尤文肉瘤和上皮样肉瘤)和21例正常脂肪组织,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这8种软组织肉瘤组织中CD138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肉瘤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状况与CD138基因表达高低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38蛋白在软组织肉瘤中着色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其中18.8%呈现1+弱阳性,12.2%呈现2+强阳性;而强阳性染色(2+)率分别为:脂肪肉瘤38.7%(12/31),上皮样肉瘤12.5%(1/8),未分化多形性肉瘤5.9%(2/34),尤文肉瘤11.1%(2/18),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5.3%(2/38),纤维肉瘤11.1%(2/18),平滑肌肉瘤9.5%(4/42)和横纹肌肉瘤4.2%(1/24)。与其他七种软组织肉瘤染色相比,CD138蛋白在脂肪肉瘤中显著高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1,P0.001)。与正常脂肪组织相比,CD138蛋白在脂肪肉瘤中差异性高表达(χ~2=12.668,P=0.002)。进一步对脂肪肉瘤亚型染色数据分析发现,CD138蛋白主要在去分化脂肪肉瘤细胞质中着色;与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相比,CD138蛋白在去分化脂肪肉瘤中显著性高表达(χ~2=18.393,P0.001)。CD138基因表达高低与肉瘤患者的存活状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D138蛋白在软组织肉瘤中均存在一定程度表达,在脂肪肉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其组织学亚型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研究高脂饮食对生长期大鼠体质量和骨质量的影响。 方法 24 只 21 日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和高脂组,n = 12,雌雄各半。 两组大鼠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 6 周后,测量体质量以及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Micro-CT)扫描右侧股骨,比较两组大鼠体质量和骨质量的变化。 结果 喂养 6 周后,与普食组比较,高脂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且雄性大鼠体质量的增长速度高于雌性;骨密度( BMD) 降低,但仅在雌性大鼠中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骨体积分数( BV / TV)及骨表面积骨体积比( BS / TV) 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骨小梁间隙( Tb. Sp)增加,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5) ; 骨表面积体积比( BS / BV) 和骨小梁厚度( Tb. Th)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 P>0. 05) 。 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的生长期肥胖大鼠,雄性更适合作为肥胖模型动物,而雌性肥胖大鼠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形成骨量整体性缺失。  相似文献   

12.
将减肥训练营中80名肥胖青少年看作研究对象,对照组不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组需进行4周训练。实验后核心力量训练组体重、腰围、腰臀比非常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BMI、臀围、大腿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后核心力量训练组左下肢脂肪量、右下肢脂肪量非常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身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左上肢脂肪量、躯干脂肪量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后核心力量训练组基础代谢量非常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台阶指数、肺活量高于对照组,总能耗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受试者血清SOD含量显著性高于训练前和对照组(P0.05)。实验后核心力量训练组血清NOS含量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受试者血清MDA含量非常显著性低于训练前(P0.0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经核心力量训练后,受试者血清GSH-P含量显著性明显高于训练前,非常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改善肥胖青少年血清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汉族、蒙古族大学生体成分与体质指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2例(男101例,女181例)蒙古族、255例(男128例,女127例)汉族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进行测量.用长岭公式和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并计算BMI、身高体重指数、Rohrer指数、Broca指数、Livi指数,对各指标进行民族间、城乡间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汉族男生的肱三头皮褶、肩胛下皮褶、体脂含量、Rohrer指数、Broca指数均明显高于城市蒙古族男生:(2)城、乡蒙古族男生的Rohrer指数、Broca指数、BMI指数、Livi指数差异明显,乡村男生各指数均高于城市男生,乡村男生身体的营养和充实程度优于城市男生;(3)男生瘦体重与身高体重指数民族与城乡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女大学生的体成分与体质指数均未见民族间与城乡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油用与食用向日葵籽形态及主成分差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分析了食用和油用葵籽实和籽仁的大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食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大,种皮多为灰底白纹;油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小,籽实饱满充实,种皮多为黑色;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9%,油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5%,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大都高于油葵;食葵籽仁含油量在30.0%~42.4%之间,油葵籽仁含油量在30%~47.3%之间;葵籽油主要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其油酸和亚油酸较高,约占90%,70%食葵籽的亚油酸含量丰富,达到60%以上,58%油葵籽油酸含量较高,达80%以上;食葵籽仁淀粉含量约14%,油葵籽仁淀粉含量13%左右.食葵和油葵籽虽在某些主成分上有差异,但其划分主要是按其种皮形态、籽粒大小以及嗑食方便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青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中进食障碍(ED)与非ED者在饮食结构、血液生化以及身体成分等因素的差异.方法:70名青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按年龄分为两组:10~14岁组(n=38)和15~19岁组(n=32),通过ED诊断量表将每个年龄组再分为两个亚组——ED组和非ED组.调查受试者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测定身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ED的总发生率为37.1%,但在两个年龄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问卷中,17.1%的运动员使用过控体质量手段.两个年龄组中ED组体质量、脂肪含量和体脂百分比均高于非ED组(P0.01).两个年龄组中非ED组蛋白摄入量高于推荐量,10~14岁ED组蛋白摄入量低于非ED组(P0.01);其他营养素摄入量虽然在ED组和非E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膳食推荐量.21.4%的运动员诊断为铁缺乏,11.4%诊断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14.3%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且两个年龄组中ED组的发生率均高于非ED组.结论:密切关注青少年女子运动员的生理与营养状态对于防治ED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省养猪研究所1982—1984年166头荣昌猪屠宰试验资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建立荣昌猪瘦肉率估测的各种非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以二次函数的效果为佳,所有二次回归方程均优于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用二次回归能提高估测的准确性,尤其在线性回归效果较差的情况下。在线性回归时,单用体型性状和肥育性状估测瘦肉率(量)的准确性较低,将其加入到用膘厚估测瘦肉率的线性回归方程中,对提高估测的准确性意义不大;而在二次回归时,却能增加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volumetric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vQCT) with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and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for hip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measurements,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echniques in discriminating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related vertebral fractures from those without. Methods: Ninet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BMD values of the lumbar spine and/or the femoral neck by DXA. Groups 1 and 2 consisted of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BMD changes <−2SD, with and without radiographically confirmed vertebral fracture (n=11 and 33, respectively). Group 3 comprised normal controls with BMD changes ≥−1SD (n=46). Post-MSCT (GE, LightSpeed16) scan reconstructed images of the abdominal-pelvic region, 1.25 mm thick per slice, were processed by OsteoCAD software to calculate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volumetric BMD values of trabecular bone (TRAB), cortical bone (CORT), and integral bone (INTGL) of the left femoral neck, femoral neck axis length (NAL), and minimum cross-section area (mCSA). DXA BMD measurements of the lumbar spine (AP-SPINE) and the left femoral neck (NECK) also were performed for each subject. Results: The values of all seven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ubjects of Groups 1 and 2 than in normal postmenopausal women (P<0.05, respectively). Comparing Groups 1 and 2, 3D-TRAB and 3D-INTG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vertebral fracture(s) [(109.8±9.61) and (243.3±33.0) mg/cm3, respectively] than in those without [(148.9±7.47) and (285.4±17.8) mg/cm3, respectively] (P<0.05, respectively),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evident in AP-SPINE or NECK BMD. Conclusion: the femoral neck-derived volumetric BMD parameters using vQCT appeared better than the DXA-derived ones in discriminating osteoporotic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vertebral fractures from those without. vQCT might be useful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 status on changes in bone mass in the femoral neck.  相似文献   

18.
运用药理生理学方法,观察了大豆膳食纤维对高血脂成年SD大鼠的体重增长、腹腔脂肪的积累、血清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在实验的第14天,高膳食纤维实验组体重增长率为对照组的-22.78%,腹腔脂肪重量变化率为-59.57%,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变化率为-30.11%,血清胆固醇水平变化率为14.24%,血糖水平变化率为10.39%。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对控制成年大鼠的体重增长,减少腹腔脂肪的积累,降低高胆固醇和高脂肪摄入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以及降低血糖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