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整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重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构成及未利用土地资源质量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了主要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土地质量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环境、区位条件不同的安置区的土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模式。阐明了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区位条件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内在联系,针对田土坎、河滩地、荒草地等主要未利用土地类型,提出了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等多种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长顺县土地分异因素的基础上,以限区为基本单元,划分了该县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自然生态特征和人类利用的综合产物,不同土地类型,土地利用适宜性质及存在问题不同,合理开发利用也就有不同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顺县土地分异因素的基础上,以限区为基本单元,划分为该县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自然生态特征和人类利用的综合产物,不同土地类型,土地利用适宜性质及存在问题不同,合理开发利用也就有不同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禹州市的自然地理特点出发,阐明了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地貌是本区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土地进行了类型划分,建立起二级土地类型自然分类系统;最后,以土地类型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指出本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5.
沂蒙山区是全国十八个贫困山区之一。山区经济开发建设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山区本身的优势,合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为此文章分析了沂蒙山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指出了本区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1)科学利用山体、合理调整山区土地利用结构。(2)加强山区绿化、搞好水土保持、创造新的生态平衡。(3)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木、建立以果品为主的商品化生产基地。(4)提倡有草农业、实行农牧结合。(5)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对耕地要养用结合。  相似文献   

6.
长安县土地类型的划分、特征、结构、演替与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安县土地类型的调查,分析了郊区土地类型的形成和分异因素;探讨了区域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及生态特点,并结合区域地理条件,将该区土地类型划分为三级;并对该区的土地类型结构、演替和生态设计作了系统分析;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土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张北高原土地类型分异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张北高原的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合理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温度、降水量、光照和土壤的理化特性等。本从沂蒙山区现有的自然条件以及技术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系统地分析了山区丘陵地带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酿酒葡萄的可行性,认为沂蒙山区可以成为新的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基地,酿酒葡萄生产在振兴地方经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分析了互助县土地类型的形成与分异因素。研究了土地类型的划分及土地结构。提出了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四面山风景区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以及森林植被做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的植被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措施,为开发利用四面山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福建省坡地资源利用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87.5%,坡地资源具有水热资源丰富、生产潜力高,类型多、结构、格局复杂,但水土流失严重,地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坡地资源在福建山区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也是种植果、经作物,增收富民的重要资源.福建省坡地资源利用中林业面积占比例最大;耕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丘陵区;果、茶园地基本分布在坡地,占有相当比例,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实现福建省坡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首先要以林业为重点的山地综合治理,其次要整治侵蚀坡地果园,第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林牧综合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坡地资源利用方面法制建设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沂蒙山区平邑县的可持续发展,选取了影响生态功能的3个因素中的10个因子并确定了其权重.采用GIS和SPSS技术,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平邑县进行了生态建设功能分区,它们为北部中山森林旅游自然保护生态区、中心城市生态区、中部平原农业生态区和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态区,进而确定了各区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冀东北山区的野生山杏资源丰富,发展前途大,但目前开发利用尚不合理。本文论证了山杏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经营效果、经营条件及发展前途,揭示了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广种薄收,单产低、管理落后、开发战线过长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山杏资源的开发方向、管理措施、加工要求、生产服务体系等解决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维词 《贵州科学》2006,24(1):14-19
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的概念、内涵及生态需水的原因,按照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下一步在喀斯特山区开展生态需水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建议;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及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左江壮族文化保护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以花山土地利用为例,构建了土地可持续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量化,综合评价及对花山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障碍分析,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响应.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鄂中丘陵地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本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持续土地利用的思想提出了本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白水台作为我国最大的冷泉型淡水泉华台地和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其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异常丰富,因而在开展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该文针对白水台景区的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以下开发模式:钙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雪山和瀑布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此外对白水台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以达到在保护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可持续发展原理,结合我国山区资源开发现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协调理论,并分别从时间维与空间维建立了区内资源与区际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模型与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