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凋亡基因Surviv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基因Survivin在38例宫颈鳞癌的表达情况.0期9例、Ⅰ 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7例、Ⅲa期5例,将0期及Ⅰ b期合并为早期,Ⅱa期~Ⅲa期合并为晚期.结果:在早期和晚期宫颈鳞癌组织中均有凋亡基因Survivin的阳性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 PU值为(20.65±4.57),而晚期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 PU值为(24.94±5.6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新辅助化疗结合广泛全子宫切除治疗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a期)的临床疗效,选取2000年9月~2004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确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a期)患者67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MVC(卡铂400 mg/m2、丝裂霉素10 mg/m2、长春新碱1 mg/m2),经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一疗程,经阴道超声测量肿瘤体积.化疗后3周来院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56例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8.1%.鳞癌对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于腺癌(P=0.040).肿瘤最大径线<8 cm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于最大径线>8 cm者(P=0.042).不同FIGO分期的宫颈癌对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没有差异(p=0.399).不同病理分级的宫颈癌对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没有差异(p=0.795).由此可以认为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b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大理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宫颈癌患者Ⅰa~Ⅱb期(Ⅰa~Ⅱb)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宫颈癌Ⅱb期(Ⅱb)术前新辅助化疗后均获部分缓解,并成功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余22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7例患者中除1例失访外,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除1例复发外,余均无复发及转移,为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化疗治疗可作为宫颈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辅助治疗Ⅱa期至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宫颈癌患者28例术前采用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化疗结束后10~14d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新化疗有效22例,其中4例完全缓解。Ⅱa期有效16例,Ⅱb期有效6例,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效果与期别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所有患者化疗后均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减肿瘤的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的分期,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娴  冯梅 《海峡科学》2007,(8):38-38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8例中晚期宫颈癌病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平均2疗程,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本组有效率Ⅱb期84.6%,Ⅲa期71.4%,Ⅲb期66.7%,本组总有效率为73.6%.结论:介入治疗宫颈癌可以缩小肿瘤,提高疗效,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病人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介入治疗是宫颈癌综合性治疗中有效辅助方法,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中配合做好各项护理,不但可以保证各种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疗效,而且还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我院对2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前的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3年4月-2006年4月,我院对22例经术前评估为宫颈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及不宜手术切除的患者进行了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年龄28~52岁,平均42·3岁。病理证实鳞癌18例、腺癌4例。其中Ⅰb期9例、Ⅱa期8例、Ⅱb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阴道彩超下宫腔声学造影(TV-SHG)对Ⅰ期 (Ⅰa,Ⅰb,Ⅰc)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术前行TV-SHG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二维图像特点和病灶内部及周围肌层的彩色血流情况,判断其肌层浸润程度,并与术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Ⅰ期子宫内膜癌28例,Ⅰa期10例,Ⅰb期14例,Ⅰc期4例,TVS敏感性为67.8%,特异性为85.7%, 准确率为75.5%;TV-SHG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5.2%, 准确率为89.8%.结论 TV-SHG能较准确地诊断Ⅰ期(Ⅰa,Ⅰb,Ⅰc)子宫内膜癌,为术前判断肌层浸润程度提供了有效方法 ,对临床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高危型HPV(HR-HPV)的关系。方法:选取采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经病理诊断为宫颈病变的132例的患者宫颈组织,分为慢性宫颈炎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3例,CINⅡ级-Ⅲ级28例,宫颈鳞癌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组织中PHB的表达,杂交捕获二代(HC2)法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中HR-HPV-DNA的载量。结果显示:PHB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HB的强阳性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宫颈鳞癌组中PHB的强阳性率分别为35.9%、47.8%、57.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B阳性表达、HR-HPV感染载量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B与HR-HPV之间无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B在宫颈鳞癌组的表达与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PHB的过表达及HR-HPV的感染可能从不同途径促进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HB可能成为宫颈癌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湘西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参考,选取692例湘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HPV检测,以其中HPV检查结果阳性的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阴性的2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阴道镜监视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测结果分为癌前病变(CINⅠ,Ⅱ,Ⅲ)、宫颈癌、慢性宫颈炎.结果显示:湘西地区女性中HPV感染以HPV16(25.64%)类型最多,其余依次为HPV52,HPV51,HPV58,HPV18,HPV53为常见;CIN的加重程度随HPV感染率升高,CINⅠ,Ⅱ,Ⅲ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HPV阳性率为33.81%,HR-HPV(+)31.74%,其中单一感染HR-HPV(+)21.97%,双重或多重感染11.99%,LR-HPV(+)感染1.88%.说明在宫颈癌的筛查中高危HPV检查具有临床价值,多途径切断高危HPV感染对本地区妇女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湘西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参考,选取692例湘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HPV检测,以其中HPV检查结果阳性的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阴性的2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阴道镜监视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测结果分为癌前病变(CINⅠ,Ⅱ,Ⅲ)、宫颈癌、慢性宫颈炎.结果显示:湘西地区女性中HPV感染以HPV16(25.64%)类型最多,其余依次为HPV52,HPV51,HPV58,HPV18,HPV53为常见;CIN的加重程度随HPV感染率升高,CINⅠ,Ⅱ,Ⅲ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HPV阳性率为33.81%,HR-HPV(+)31.74%,其中单一感染HR-HPV(+)21.97%,双重或多重感染11.99%,LR-HPV(+)感染1.88%.说明在宫颈癌的筛查中高危HPV检查具有临床价值,多途径切断高危HPV感染对本地区妇女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MCM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中MCM4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5.588,P〈0.05).正常宫颈、宫颈内皮瘤病变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四组间MCM4的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Hc=36.655,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中,MCM4的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0.359,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中,在淋巴结有转移与无转移组之间,MCM4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χ^2=5.748,P〈0.01);MCM4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和临床分期进展无关(χ^2=1.666,P〉0.05;χ^2=0.076,P〉0.05).结论①MCM4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②检测MCM4可作为判定宫颈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其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及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Banach空间的一些新的几何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Banach空间引起了几种新的几何性质,它们是几何性质(C-K)的时偶性质。此外,我们得到了关于这些新的几何性质的一些重要而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用 P( OEt) 3和 PPh3分别与 Co6(μ6-P) (μ,η2 -SCH2 CH2 CH2 S) (μ-PSCH2 CH2 CH2 S)( CO) 12 进行取代反应 ,首次得到 4个一取代和 1个二取代含半填隙磷原子配体六核钴羰基簇合物的取代衍生物 ,化学式如下 :Co6( μ6-P) ( μ,η2 -SCH2 CH2 CH2 S) ( μ-PSCH2 CH2 CH2 S)( CO) 11〔P( OEt) 3〕 ( a 和 b,同分异构体 ) ,Co6( μ6-P) ( μ,η2 -SCH2 CH2 CH2 S) ( μ-PSCH2 CH2 CH2 S) (μ-CO) ( CO) 9〔P( OEt) 3〕2 ( ) ,Co6(μ6-P) (μ,η2 -SCH2 CH2 CH2 S) (μ-PSCH2 CH2 CH2 S) ( CO) 11( PPh3) ( a) ,Co6( μ6-P) ( μ,η2 -SCH2 CH2 CH2 S) ( μ-PSCH2 CH2 CH2 S) ( μ-CO) ( CO) 10 ( PPh3) ( b) .对 5个合成的簇合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 ,IR( νco)、1HNMR、31PNMR和 MS谱学表征 ,发现 a和 b, a和 b 是一取代的同分异构体 ,P( OEt) 3和 PPh3可能取代母体钴簇合物基底不同钴原子上的一个 CO. 是二取代产物 ,两个P( OEt) 3分子可能各取代母体钴簇合物在顶端的两个钴原子上的一个 CO.  相似文献   

14.
合成5种Eu(Ⅲ)—β—二酮—二苯胍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其组成分别为Eu(AA)4DPG(Ⅰ)、Eu(BA)4·DPG(Ⅱ)、Eu(DBM)4·DPG(Ⅲ)、Eu(PMBP)4·DPG(Ⅳ)和Eu(TTA)4·DPG(Ⅴ),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Ⅰ-Ⅴ在室温(298K)和液氮温度(77K)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应用群论方法和Judd-ofelt理论对低温精细光谱作了归属。发现Eu(Ⅲ)的配合物的吸收光谱超灵敏跃迁振子强度P与发射光谱的荧光相对参数η之间存在相关性,由此得出Eu(Ⅲ)与配体键的共价程度是影响f-f跃迁强度的主要因素,而与Eu(Ⅲ)点对称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射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宫颈炎患者120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宫颈糜烂42例、宫颈肥大23例、宫颈腺体囊肿15例;CINI级38例、CINⅠ~Ⅱ级11例.采取射频电波刀进行宫颈环行切除术66例,微波及激光治疗54例.结果:经射频电波刀进行宫颈环行切除术的66例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仅有两例患者宫颈口处可见新生肉芽组织,治愈率达97%;有CIN改变的4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TCT检查均为阴性.经微波及激光治疗的54例患者中,有7例复发、11例宫颈表面愈合不良,治愈率为67%,有效率为80%.结论:射频电波刀行宫颈环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微波及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6.
侏罗系储层为塔北隆起重要储层之一.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塔北隆起侏罗系地层可划分为两个层序——层序1(JSQ1)、层序2(JSQ2).两个层序均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组成.地层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三角洲、氧化宽浅湖泊环境.侏罗系地层为一套辫状三角洲—湖泊—河流相沉积,自下而上构成4个油组.储集砂体主要为辫状三角洲的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次为滨、浅湖沙滩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中—粗砂岩为主,砾岩含量高,原生粒间孔发育,次生孔隙亦发育,储集性能好;滨、浅湖砂坝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原生粒间孔不发育,次生溶孔亦不发育,储集性能差.垂向上,JⅣ油组优于JⅠ、JⅡ、JⅢ油组,JⅠ、JⅡ、JⅢ三个油组的储集性能相近;平面上,优质储层分布于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中,相对较好的Ⅱ类储层分布于哈拉哈塘凹陷的HA4井区;Ⅲ类储集层分布于南喀—英买力、轮南低凸起、库尔勒鼻隆;Ⅳ类差储层分布于轮台断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性糖蛋白(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lycodelin在30例子宫内膜癌及2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癌、子宫颈鳞癌和子宫颈腺癌的表达率分别为73%(22/30)、53.33%(8/15)和60%(3/5),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临床病理分期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I期75%, II期75.00%,III期50%;子宫颈癌Ia 60%,Ib 44.44%,IIa 66.66%)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织学分级的阳性率(子宫内膜癌G1 70%, G2 77.78%和G3 66.67%;子宫颈癌G1 59.14%, G2 50.00%和G3 60.00%)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Glycodelin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颈癌均有表达,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