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它传递昆虫性的信息.各种不同昆虫的性行为分别受其相应的性信息素的控制.对各种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控制害虫的美好前景.到目前为止,对鳞翅目昆虫(蛾和蝴蝶)性信息素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它们绝大部分为直链的单烯或多烯醇、其乙酸酯或相应的醛.其有关的化学和合成方法近年来已有很多评述.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结构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高度立体化纯  相似文献   

2.
<正>已往虽然对许多昆虫的性行为与温度、光暗日周期的关系有很多报道,但对它们与性信息素滴度,特别是呼吸、脉搏的关系及其日节奏尚甚少报道。 据研究,大袋蛾雌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不属于Noirot.C.和Quennedey.A.对昆虫表皮腺体的分类中的任何一类,而是一种新的表皮腺体。腺体结构引起了特殊的释放信息素的机制。 在腺体释放分泌的机制的研究中,虽然有的研究者对其它目的昆虫做过一些推测,但尚未见到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的报道。 本文所报道的是对大袋蛾雌虫信息素含量、呼吸强度、心脏脉动频率的日节奏以及脉动频率与信息素释放速率间关系的研究,并阐述了大袋蛾释放信息素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林间诱捕试验,触角电位(EAG)测定和室内定量生测,确定了大袋蛾雌虫主要由胸部背板释放性信息素。  相似文献   

4.
<正>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大袋蛾雌成虫性信息素腺体进行了形态学、组织学及细胞学研究。其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为散生的腺体单位,每个腺体单位由腺细胞和间细胞组成。腺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胸部背板上,头部和腹部第一、二节上也有少数腺细胞。由于腺细胞具有分枝的导管,并形成端器(the end apparatus),但没有发现导管细胞,导管似由腺细胞本身分泌形成,因而它很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昆虫皮腺细胞,目前正在进行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董双林  杜家纬 《武夷科学》2002,18(1):316-316
同大多夜蛾科昆虫一样 ,甜菜夜蛾雄蛾腹部第 8节的末端具有味刷构造 ,当雄蛾被引诱到雌蛾或雌性诱芯附近时 ,呈现典型的振翅、打开味刷、腹末端上弯、追逐雌蛾等预交尾序列行为。为弄清甜菜夜蛾雄蛾打开味刷的生理功能 ,探讨利用雄蛾性信息素防治害虫的新途径 ,我们利用电生理及风洞等行为生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初步结果如下。(1) GC分析表明 ,甜菜夜蛾雄蛾味刷的正已烷浸提液中含有 3种组分 (I:II:III) ,3者间的比例为 18:2 5 :5 2 %。(2 )求偶观察表明 ,雄蛾味刷浸提液使雌蛾求偶的百分率降低。在整个暗期的雌蛾求偶阶段 ,处理组雌蛾的求偶百分率均小于对照组 ,在暗期后期的差异更大。求偶率下降使平均求偶时间随之明显缩短 ,对照组雌蛾的平均求偶时间为 4 .5 8h,处理组为 3.4 9h,缩短 2 3.80 %。 (3)风洞测定表明 ,雄蛾味刷浸提液对同种雄蛾向雌性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在雌蛾性信息素中加入 2 0个味刷当量的浸提液 ,对雄蛾向性信息素诱芯的定向飞行、飞行半程以上、接近诱芯及在诱芯上的降落率等指标 ,均无明显影响。 (4)雄蛾味刷浸提液不能引起雄蛾触角明显的 EAG反应 ,表明甜菜夜蛾雄蛾触角上不存在味刷化合物的感受器 ,这与结果(3)也是一致的。上述结果提示 ,在甜菜夜蛾雄蛾接近一只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榆斑蛾Illiberis ulmivora Graeser(Lepidoptera:Zygaeoidae)成虫的生殖生理活动进行了研究,观察了成虫的求偶、交配以及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行为。并对雌蛾性信息的粗提物和薄层板分离馏分进行了林间诱蛾试验,表明均有明显的诱雄蛾活性。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报导用大袋蛾雄虫对雌虫性信息素室内定量生测的方法。通过观察雄虫对雌虫性信息素反应的行为,选择“振翅”为定量生测的“关键行为”。测定了雄虫对性信息素反应的时辰节律,选择反应峰期18:00—21:00为生测时间。在固定的室温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通过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雄虫反应的因子有释放性信息素的方法、照度、雄虫年龄。优选出最佳水平是:雄虫年龄为零天,释放性信息素的方法为注射器法,照度为11x。在此条件下测得性信息素浓度(x)与雄虫反应百分率(y)之间的关系为: y=116.76+15.52x。  相似文献   

8.
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仅在黑暗期产生性信息素,性信息素的产生?脑中一种活性因子的控制,光照期、黑暗期的雌蛾脑匀浆液都有这种活性因子存在,但黑暗期脑匀浆活性较高,雄蛾脑匀浆液也有这种活性,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脑匀浆液也对亚洲玉米螟雌蛾有刺激活性,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产生即无刺激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切断腹部末端神经亦不影响脑因子促使性信息素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9.
分别应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雌蜱吸引性信息素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生物测定,确定长角血蜱雌蜱分泌的2,6-二氯酚(2,6-DCP)和2,4-二氯酚(2,4-DCP)具有性信息素的生物学作用,虫体表面点滴这2种物质,均能使交配成功率显著提高.利用气相色谱外标法确定了这2种成分在长角血蜱雌蜱不同发育期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雌蜱饥饿时就已经开始分泌2,4-DCP和2,6-DCP,随着吸血过程的延续,2种物质的分泌量持续增加,交配期达到峰值,交配后含量下降;不同发育期,雌蜱分泌2,4-DCP和2,6-DCP量的比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张涛  杜振亭  张兴  耿会玲  高锦明 《科技信息》2013,(25):42-42,118
昆虫性信息素昆虫求偶过程中释放的微量信号化合物,模拟这种信号系统可以制成专一高效的新型天然产物农药。本文以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鉴定为例,阐述了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结构鉴定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大袋蛾性信息素腺细胞的超微结构。每个腺细胞具有一个表皮孔和一个由微绒毛围成的端器,但是没有导管细胞,也没有真正的表皮导管。腺细胞上方的表皮显然是由间细胞分泌形成的。腺细胞的分泌物从端器中经表皮孔而排到体外,所以这进一步证实了大袋蛾的性信息素腺细胞是一类新型的昆虫表皮腺细胞。基于各种昆虫表皮腺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还讨论了昆虫表皮腺细胞的可能的进化途径。  相似文献   

12.
粉花羊蹄甲的营养成分及作为特色蔬菜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粉花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 var.candida Linn)是分布于热带亚洲的苏木科植物,该植物的花是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经常食用的野生花卉.作者报道了粉花羊蹄甲1981~2002年物侯观测结果,分析了粉花羊蹄甲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并与常用花卉类蔬菜黄花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粉花羊蹄甲花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P,K,Na,Ca,Mg,Fe,Cu和Mn的含量均高于黄花菜,Zn的含量低于黄花菜.维生素中,粉花羊蹄甲维生素B1高于黄花菜,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是黄花菜的6.4倍和4.5倍,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的含量略低于黄花菜.粉花羊蹄甲的蛋白质总质量分数(15.79%)低于黄花菜(19.19%),但蛋白质中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12.74%,高于黄花菜(9.99%);比较粉花羊蹄甲和黄花菜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与标准蛋白质(鸡蛋)中必需氨基酸贴近值,粉花羊蹄甲的贴近值为0.85,比黄花菜的贴近值(0.73)高.认为粉花羊蹄甲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很高开发潜力的野生食用花卉.  相似文献   

13.
宁夏枸杞主要天敌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成虫、中华草蛉(Chrysopa intima)四龄幼虫、黑点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成虫、凹带食蚜蝇(Metasyrphus corollae)四龄幼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凹带食蚜蝇的捕食效率最大,然后依次为中华草蛉、多异瓢虫、黑点食蚜盲蝽,其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35.6,116.6,98.6,82.3头;多异瓢虫与凹带食蚜蝇的捕食效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捕食效率明显降低,黑点食蚜盲蝽与中华草蛉的捕食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小;多异瓢虫的捕食效率受种内干扰较大,干扰系数为0.813,中华草蛉的捕食效率受种内干扰较小,干扰系数为0.689;枸杞蚜虫的分布对中华草蛉与凹带食蚜蝇的影响较大,对多异瓢虫和黑点食蚜盲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Ono M  Terabe H  Hori H  Sasaki M 《Nature》2003,424(6949):637-638
Up to 74 people die each year in Japan after being stung by Hymenopteran insects, with hornets (Vespa spp.) being among the worst offenders. Here we identify a volatile, multi-component alarm pheromone in the venom of the world's largest hornet, V. mandarinia, and use field bioassays to show that 2-pentanol is its principal active component, and that 3-methyl-1-butanol and 1-methylbutyl 3-methylbutanoate act synergistically with it. The compound 1-methylbutyl 3-methylbutanoate, which may also be a foraging-site-marking pheromone, elicits a strong defensive reaction in the sympatric prey hornet V. simillima xanthoptera. As these chemicals are sometimes used in food flavourings and as fragrances in cosmetics, it is possible that they might provoke a seemingly unwarranted hornet attack on humans.  相似文献   

15.
大袋蛾雄成虫内部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大袋蛾雄成虫内部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大袋蛾雄成虫内部生殖器官与其它较高等的鳞翅目昆虫相比较明显不同,复射精管缺如,单射精管较短且未分化为形态学和功能上不同的区段,试验表明交尾时雄虫不产生精包。大袋蛾是鳞翅目中发现的首例交尾时不产生精包而直接授精的虫种,本文结合昆虫精包和授精的进化讨论了大袋蛾内部生殖器官的上述特化。  相似文献   

16.
末端转脱氧核苷酸酶催化脱氧垓苷三磷酸连接到单链多聚脱氧核苷酸的3′—OH末端。猪胸腺匀浆抽提液,经磷酸纤维素吸附层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负吸附,葡聚糖凝胶G100过滤和两次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分离后得到该酶,纯化倍数达2736倍。葡聚糖凝胶G100过滤分离出三个活力峰,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其分子量分别为60000,53000和32000道尔顿,其中53000组分比活最高,达每毫克蛋白3135活力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