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34(1):125-126
2012年12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主办,郭沫若纪念馆承办的"郭沫若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第四届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委员会秘书长黄浩涛介绍奖项并宣布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获奖著作和作者名单.出席会议的相关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图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郭书春研究员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首次荣获一等奖(图2);张秀民著、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琦研究员增订的《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中国火药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它改变了现代世界的格局,还体现在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如是评价",以此看,明末清初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最早发明火药的中国,在军用火器的道路上被西方远远甩在了身后,但却在民用烟火之路上一承前朝的绚烂,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3.
李文林教授     
李文林教授李文林,男,生于1942年5月3日,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西北大学自然科学史(数学史)博士生指导教师、兼职教授。1965年他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外语主修英语...  相似文献   

4.
黄炜传略     
黄炜(1922~2014年)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早期的一位重要人物。1961年,她调入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担任学术副秘书。此后成为该室实际负责人,对该室纠正1958年以来"左"的特别是批白专道路、"拔白旗"的错误,重启研究生制度,科研队伍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文革"中遭到批斗。"文革"后担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业务组组长,对于研究所的学术组织工作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筹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本报北京1月27日电(记者齐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经过近一年半的集体调研,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近日对社会公布。研究组成员、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柏春介绍,"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评选"于2013年8月启动,在集体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各学科推选、专家评审、征求国内外科技史专家意见等环节,近日推选出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  相似文献   

6.
2017年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严敦杰先生(1917.11.1-1988.12.23)诞辰一百周年.严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科学史集刊》副主编、《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奠基者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主要研究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发表论著100余篇(部),为研究所蒐集大量图书资料,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发展、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其治学为人,堪为后世楷模.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数学史学会于2017年12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了"继承与创新: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瞻望——纪念严敦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回顾严先生的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并就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等专题进行探讨.会上,严敦杰先生的高足王渝生做了题为《严敦杰先生生平简介》的大会报告.现将他报告的原稿全文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 办的第五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4~26日在安徽歙县披云山庄隆重召开。出 席本届会议的主办方领导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暨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会 第一副主席刘钝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化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 学院副院长关增建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廖育群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 书长韩健平副研究员。光临本次会议的专家有清华大学文学院刘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 学院田松副教授,以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苏荣誉研究员、罗桂环研究员、艾素珍研究员、王扬宗 研究员、郝刘祥研究员、张藜处长。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联合组建的"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24-25日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成立仪式暨天文学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王渝生,男,1943年8月出生于重庆市.196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68~1978年在重庆六中(现求精中学)任数学教员.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习中国数学史.1981年,硕士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助理研究员.1982年考取在职博士生,师从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严敦杰研究员.198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是我国国内第一个科学史博士.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27—31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史所)中外科技发展比较科学史研究中心在北京主办了代数学史国际讨论会(Workshop on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Alge-bra),会议是由自然科学史所田淼研究员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林力娜(Karine Chemla)教授组织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史所”)的创建及其50年发展历程,席泽宗院士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年》[1],廖育群所长发表了《回顾与展望》[2]。郭书春、陈美东、华觉明、罗桂环、王扬宗、汪前进、袁江洋等先生将在这次会上回顾和讨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学科史研究。他们的论文和报告已经很充实。在此,我仅简要地汇报一下自然科学史所最近十年(1997—2007年)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史所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的专题研究、学科史和通史研究,发掘、整理、研究和总结中国科技遗产,形成了注重内史的严谨考证、…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1981,(4)
"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由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中国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和北京图书馆等单位协同筹办的.展出内容是:举世闻名的造纸、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民族间科技交流与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文章编号:1000-0798(2001)01-0093-02   2000年7月23—25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民族间的科技交流与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研究员、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毛公宁副总干事、赵学毅副总干事,以及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的前任理事长李迪教授、现任理事长陈久金研究员、副理事长万辅彬教授等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内蒙古、广西、云南、湖南、陕西等省市和自治区近30名专家学者就以下议题充分交流研究成果:   (1)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科技及其发展史;   (2)历史上少数民族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及其影响;   (3)民族间的科技交流与民族关系;   (4)如何推动少数民族间科技交流史和民族关系的研究。   近10余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许多成果,召开了若干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科技史”与“民族关系”同时选作研讨的主题,旨在扩大研究视角,促进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研究员、乌云其其格博士、田松参加了会议组织工作。   (柏 春)  相似文献   

14.
栏目主持人王渝生,科学史家,科普专家,研究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等,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20世纪科普佳作奖等.  相似文献   

15.
编后说明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28(4):503-504
1957年1月1日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是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建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至今,不仅该研究室已发展为中国科学院内唯一专业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全国还有多所大学成立了科学技术史教学与研究机构,甚至科学技术史系和科学技术史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史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培养了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值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所诚邀全国及部分海外科学技术史研究者与所内研究人员,以"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共同回顾科学技术史学科在中国所走过的历程,以纪念过往,总结经验,检讨问题,共谋未来.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9月12日,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2015年青年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图1)。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科技史",来自科学史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国家天文台、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等10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50  相似文献   

17.
马耀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室副主任,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马耀明研究员主要从事大气边界层试验和卫星遥感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和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攀登项目、中国科学院择优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973"  相似文献   

18.
“有一颗小行星,默默地运行了几十亿年,还没有名字;有一位学者,在科学史领域默默耕耘了半个世纪,成就非凡。今天,我们用席泽宗的名字来命名这颗小行星,使这颗小行星,因席泽宗的名字而万众瞩目,使席泽宗的成就,通过这颗小行星而光耀人间。”这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8月17日的所庆五十周年暨“席泽宗星”命名仪式大会上主持人的祝辞。席泽宗院士是与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一起成长起来的老一辈学者,是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研究机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见证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五十…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中的物理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科学史所成立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我国科学史界前辈和同行艰苦创业、辛勤劳动和丰硕成果表示由衷的敬佩。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在1979年开始开设“物理学史”课程。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仓孝和先生到北京师范学院任院长后,在他的大力推动下,1984年我校成立了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985年获得了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史)硕士学位授权,现已毕业硕士研究生近四十名。20余年来,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都得到了自然科学史所的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也参与了自然科学史所一些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也还有着密切的合作,这对我们进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 由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为领导同志讲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的讲稿整理、集结而成.共计44讲。包含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中国古代科技概况、天文学、地学、数学、物理学、农学、生物学、医学、四大发明及陶瓷、纺织、建筑、矿冶、机械、水利、交通、军事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