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正>莫索湾垦区处于旱荒漠地区,土壤有机质少,肥力低,是限制小麦、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1984年冬改春后,不仅麦棉连年高产稳产,而且由麦棉连作改为春小麦(复播绿肥)——棉花——棉花——春小麦(复播绿肥)的轮作制度.绿肥(油葵)三年轮回一次,为棉花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棉花茬口的肥力又为春小麦丰产奠定基础.创造了一条麦棉轮作稳产高产的新途径,解决了冬小麦“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的冻害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县地处杭嘉湖平原。1956年开始种植双季稻,目前双季稻面积占种植面积的81%,其中新三熟制(春粮、双季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6.1%。双季稻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新三熟制,季节紧迫,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往往遇到温度“二头低”的矛盾,最后影响到连作晚稻是否能安全抽穗的问题。连作晚稻抽穗开花前后的低温危害,是造成空秕、翘稻头的直接原因。各年的气候概况,都有一定的独特性,热量也有一定的差异,以一两年的气候概况作常年规律来布局生产,往往有很多  相似文献   

3.
童贤明  赵敏 《杭州科技》2001,22(2):31-32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杭州市单季稻面积迅速扩大,单季移载稻因耕作制度及增培季节不同于连作晚稻,草相发生相应的,为了及时掌握其变化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除策略,1997-1999年在桐庐,临安,余杭,建德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制定区域粮食生产管理对策和措施需要准确掌握乡镇等微观尺度上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利用2009—2013年的多时次SPOT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和变异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在县域范围内的乡镇尺度上,对监利县中稻种植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监利县中稻生产的空间集聚性强,毛市、红城、分盐、汪桥、龚场、周老嘴和黄歇口等不仅是中稻大规模密集型种植的乡镇,并且这些乡镇在空间上连片分布,形成了监利县中稻的主产区;2)近5年监利县中稻生产规模总体上保持稳定的状态,年际之间大多小幅波动,但是中稻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和抵抗能力较弱,2011年因为严重干旱的影响,出现了较多的中稻田弃种现象,从而导致该年全县的中稻面积明显少于前一年份;3)监利县境内中稻生产的空间分异显著,各乡镇中稻种植规模的稳定性差异较为明显,其中,荒湖农场是监利县境内中稻生产最不稳定的乡镇,它的中稻种植规模在不同年份之间变化较大,其CV系数最高,而分盐镇中稻面积的年际之间波动较小,中稻生产的稳定性较高,再加上该镇的中稻种植规模大,从而有利于分盐镇中稻生产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共广东省委曾指示:“要大力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合理轮作”。合理的耕作制改革,一年三热或多熟,增加复种指数,是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培肥地力的重要途经,也是加速我省农业大上快上的战略性措施。稻——稻——花(生)是我省耕作制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一个好办法,既可以发展粮食生产,又可以解决食油问题;并能提高土地肥力,增加早稻基肥;丰富了养猪饲料来源,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达到猪多肥多,粮油丰收[1、2]。但中稻收获期有时后要拖到“白露”边,或者“处暑”前后多雨,延误了秋花生的播种期,不利于花生后期生育,导至产量下降。本试验目的是探索秋花生不同播期,对荚果及花生苗产量的影响程度和原因,为种好粮油三熟的秋花生提供理论根据和栽培原则。  相似文献   

6.
自贡市稻田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贡市稻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1年农业生产相关数据为基础,对自贡市6种稻田种植模式:稻谷-冬闲、稻谷-小麦、稻谷-油菜、稻谷-西红柿、稻谷-黄瓜及稻谷-茄子的经济效益运用综合指数评分法进行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对稻-鱼与单种稻谷模式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产投比分析.结果表明:1)稻-菜模式最优;2)稻谷-油菜与稻谷-小麦模式次之;3)稻-鱼模式产投比始终高于单种稻谷模式产投比.自贡市农户可以选择稻谷-茄子种植模式和稻-鱼模式二者结合的稻田种植模式,既可以增加其经济收入,又可以使稻田生态系统得到最优利用.  相似文献   

7.
单季晚稻因插种早,四(2)代稻纵卷叶螟能完成世代发育,增加本地虫源,造成五(3)代稻纵卷叶螟每年重发;连作晚稻五(3)代近年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六(4)代发生较重,中等偏重以上发生年份,有明显的二个卵峰。褐稻虱在单季晚稻上有六(4)代,七(5)代二个主害代的发生,易引起大发生;连作晚稻因近年使用扑虱灵防治,发生较轻。在防治策略上要压缩单季晚稻种植,关键时抓好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8.
我们公社现有耕地4010亩。在“稻麦对立论”的影响下,重水稻轻春粮,春粮面积仅占35%,亩产一直徘徊在200斤上下。近几年来,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大抓了春粮生产。1972年春粮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51%以上,亩产由过去的200来斤提高到350斤以上,并出现了一批亩产500斤的高产地。为什么我社春粮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呢7从技术上来分析,除改变耕作制度、选用良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单季移栽稻田杂草种类及其优势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杭州市单季稻面积迅速扩大。单季移栽稻因耕作制度及栽培季节不同于连作晚稻,草相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及时掌握其变化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除策略,1997~1999年在桐庐,临安、余杭、建德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总结报导如下。1调查取样方法 根据单季稻面积及地域特点,在桐庐、临安、余杭、建德各选3个有代表性的3个乡镇,每个乡镇再定3~5个村。在选定的村级四块中,按照Tomas的倒置“W”9点取样法取样,再在每个样点中按双对角线5点取样,样方面积为0.25m2(50cm…  相似文献   

10.
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复种指数,是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发掘土地潜力,培养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多种、高产、多收的一项战略性的措施,是农业大上快上的重要途径。我省稻田大面积发展的一年三熟制,主要是麦、稻、稻和稻、稻、稻,此外,还有较大面积的薯、稻、稻,豆(黄豆、蚕豆、碗豆)稻、稻、麦、花生、稻等。这些一年三熟制中,如果禾本科谷类作物比例大,消耗地力较多。据粗略估计,假定三季连作稻,年亩产稻谷2000斤(谷秆比以1:1计,则稻秆亦有2000斤),一般要吸收N40斤,P_2O_520斤,K_2O50斤。如在中上肥田,稻株吸收的养分,约有50%来自土壤,50%靠肥料供应。土壤中N、P较缺,通过施用土杂肥或其他农家肥P、K容易得到满足,主要矛盾是N肥不足。而豆科作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对培养和提高土壤肥力有良好作用,特别是解决N肥问题是一条重要门路。花生是豆科作物,也是我省主要的油料作物,麦—花(生)—稻耕作制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近年各地试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稻棉混栽地区三熟制面积逐年扩大,复种指数不断提高,绿肥田面积也随之减少,加之稻棉轮作田绿肥实际播种面积少,产量较低,因此,稻棉混栽地区的肥料往往不足。为了解决缺肥的矛盾,南王大队干部、社员为了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稻棉轮作田的黄花草子条播(单条垅)改为复播的试验。三年来的试验表明:土地实际利用面积比条播增加两倍左右,绿肥亩产可达6000~7000斤,产量能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开阳县不同种植方式下的黄壤为供试样品,对其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水平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单作土壤在种植前和收获后为酸性,而连作和间作在两个时期为中性;土壤重金属Cd、Cr、Cu、Zn和Pb的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现种植前高于收获后;土壤pH与土壤重金属Cd、Cr、Cu、Zn的变异程度均不大,而Pb在连作种植前与间作收获后的变异程度较大;相关性分析显示,Cd与Cu、Pb之间、Cu和Zn、Pb之间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综合污染指数(P_综)表现为单作(种植前)间作(收获后)连作(种植前)单作(收获后)间作(种植前)连作(收获后),分别为14.20、13.67、13.62、11.38、9.89和8.04,均高于3.0,属于重度污染等级,土壤受污染相当严重,其中单作和连作在收获后污染程度较种植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间作则呈上升趋势。在所选定的污染评价因子中,Cd的贡献率极高,为土壤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Cr.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连作的棉田上进行不同茬口的棉花轮作倒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茬口对连作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筛选适应棉田轮作倒茬的最佳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茬口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来说,小麦复播大豆绿肥的茬口对棉花的增产效果较好,其次为加工番茄茬口。  相似文献   

14.
(一)我场共有水田524亩,以繁育粮食作物良种为主。近年来,我场春粮种植面积都在50~80%左右,在全年生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春粮生产中基本上是大麦,大麦则又自1971~1972年试种早熟三号良种成功以后,1972年扩种到占大麦面积的86.3%,1973年冬种起,直至目前全部种植早熟三号。  相似文献   

15.
温州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于1976年春,自安徽省宿县引进25公斤夏季绿肥柽麻种子以后,经过四年的试种已获得成效,表现出很多优越性,许多性状显著地优越于该地区习惯种植的夏季绿肥——田菁。一、柽麻鲜草肥份高,施用后增产效果显著。据植株成份分析测定,始花期的柽麻鲜草养份含量大致是氮0.78%(田菁则是0.52%),磷酸0.15%,氧化钾0.31%(各超过田菁的一倍)。田间肥效对比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一般地说,每亩晚稻增施柽麻1000斤左右,可增收稻谷20%~30%;比施用同数量的田菁鲜草可增产5%~10%。据施用单位反映,柽麻有明显的改良土壤作  相似文献   

16.
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桥头胡镇农技站于1993年秋季晚稻收割后开始在金牛山村进行“露地草莓/西瓜——稻”和“露地草莓——单季稻”两种新种植方式试种。试种农户7户,共5.6亩,其中攻关户1户,面积1.2亩。经验收,其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常规的稻——稻种植方式,现将试种情况小结如下: 1. 露地草莓——单季稻种植面积5.6亩,草莓平均亩产657kg,亩产值达3336.20元(不包括自吃部分),扣除成本305元,亩纯产植3031.20元;单季稻平均亩产550公斤,亩产值770元,纯产值672.5元;露地草莓和单季稻二季合计产值可达4106.20元,比常规的稻一稻种植亩产值的1085元增加3021.2元,纯亩产值比常规增加2723元。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的目的意义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必须走精耕细作的道路。要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做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充分挖掘土地和空间,水中和水面的增产潜力。 干旱是威胁我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长期来,抗御干旱的办法是:除兴修水利外,还利用稻田蓄水过冬,以备来年及时栽秧或抢雨栽插。这是我省水稻生产的一个传统经验,至今尚在发挥一定的作用。自一九七七年春,四川省委从本省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猛攻中稻,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针后,我省中稻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提高,同时  相似文献   

18.
我县广大麻区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教导,认真学习外地经验,根据本县特点,从1971年开始,积极开展改制试验,试行春花——黄麻两熟制改为春花——早稻——迟麻套作,或春花——早麻——晚稻连作三熟制,取得一定的成绩。稻麻套作(简称稻地麻)1971年1.8亩小面积试验,1973年增加到37.7亩,平均早稻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括了我们于1980—1982年,在重庆市蔡家公社进行的人为“稻、鱼、萍”生态系统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利用冬水田进行宽、窄行种植杂交中稻,其窝行距为:(15+5)×3—4寸;在水稻的宽行间开沟养鱼;并充分利用水面放养红浮萍。试验结果证明,经济效果十分显著。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水面、水中和稻田土壤等生态因素来提高稻、鱼、萍的产量,其主要优点如: 1.采用这种宽窄行种植法的水稻产量相当于常规大田栽插法的产量,并能稳产高产。 2.此法养鱼,可延长放养时间,增加其放养密度,更有利于提高鱼的产量,并协调了稻和鱼的矛盾。 3.能充分利用水面的空闲时间和稻萍共生期的宽行间进行养萍,因此是积极挖掘肥源的重要途径。 所以,这个良好的农田结构不仅能获得稻鱼萍的高产,而且还能逐年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稻田这个生态系统值得更进一步的扩大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们半稻半棉地区,有部分棉田(尤其是部分稻棉轮作),为适时播种春粮,未等棉铃全部开裂吐絮就进行带桃拔杆,棉杆上剩余的青桃,成了剥壳桃。但当翻晒和处理这部分离体青铃时,正迂晚稻收割和冬种大忙季节,收晒工具和劳力非常紧张;加之当时气温低,开裂吐絮进程缓慢,需要11~16天,迂阴雨时,时间更长。拖延时间长,花工大。因此,有的生产队往往将这部分青铃丢弃而受损失。乙烯利用在离体的青铃上是否有催裂吐絮作用呢?为此,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