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模拟氧化及酸性土壤条件下,用制备的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进行了砷酸根、铬酸根离子的竞争吸附实验,研究了砷酸根离子和铬酸根离子不同用量及不同添加顺序对竞争吸附的影响,并与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砷酸根及铬酸根离子有不同的吸附能力,但在实验条件下砷酸根及铬酸根离子在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表面不发生竞争吸附。砷酸根和铬酸根的吸附顺序对其吸附量有一定的影响。竞争吸附实验的砷酸根、铬酸根吸附量均高于对其单阴离子的吸附量,此现象在复合体表面最为明显,说明复合体具有独特的阴离子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编制了一种用驰豫法测定铬酸根-重铬酸根离子反应速率常数实验的数据处理程序,实现了数据输入、处理和绘图功能,其诸多过程函数通用性极强,稍作改动即可用于其它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3.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溴酸根离子氧化铬天青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水中溴酸根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测定的最佳条件.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480nm,BrO3-浓度在5 ~40μg·mL-1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480 =0.09786 C(μg·mL-1)-0.006930,相关系数为0.9976,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5 ×104cm-1·mol-1·L.该法用于水中微量溴酸根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氯冉酸根桥联的双核铬(III)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和表征了以氯冉酸根(CA)为桥联体,分别端接1,2-丙二胺(ap)、2-二甲氨基乙胺(Me2en)和3-二甲氨基丙胺(Me2pn)3种新的双核铬(III)配合物[Cr2(CA)L4](SO4)2[L=ap,Me2en,Me2pn].基于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室温磁化率的测定以及红外和电子光谱等手段,已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氯冉酸根桥联的双核铬(III)结构,其中,每个铬(III)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Cr2(CA)(Me2pn)4](SO4)2的变温(4.2~300K)磁化率,求得交换积分J=-4.79cm-1.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铬(III)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自旋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在酸性介质中,过量的Fe(Ⅱ)可定量还原氯酸根,剩余的Fe(Ⅱ)可与邻菲啉络合形成桔红色螯合物这一现象,建立了间接光度法测定微量氯酸根的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0─180μg/25mlClO3-.方法简便、快速,并已用于氯化钾试剂和氯酸盐半成品中氯酸根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 3种新的双核铬 (Ⅲ )配合物 [Cr2 (CA) (ph - phen) 4](SO4 ) 2 (1) ,[Cr2 (CA) (en) 4](SO4 ) 2 (2 )和 [Cr2 (CA) (pn) 4](SO4 ) 2 (3) ;其中 ,CA代表氯冉酸根二价阴离子 ;ph - phen ,en和 pn分别代表 5 -苯基 -1,10 -邻菲罗啉 ,乙二胺和 1,3-丙二胺 .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室温磁矩的测量 ,以及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 ,已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氯冉酸根双核铬 (Ⅲ )结构 ,其中每个铬 (Ⅲ )离子处于八面体环境 .测定了配合物 (1)的变温磁化率 (77~ 30 0K) ,其数据与自旋哈密顿算符H^ =- 2JS^1·S^2 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积分J=- 3.15cm-1.表明配合物中 2个铬 (Ⅲ )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自旋交换作用 .  相似文献   

7.
合成和表征了以氯冉酸根(CA)为桥联体,分别端接1,2-丙二胺(ap),2-二甲氨基乙胺(Me2en)和3-二甲氨基丙胺(Me2pn)3种新的双核铬(Ⅲ)配合物[Cr2(CA)L4](SO4)2[L=ap,Me2pn],基于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室温磁化率的测定以及红外和电子光谱等手段,已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氯冉酸根桥联的双核铬(Ⅲ)结构,其中,每个铬(Ⅲ)离子均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Cr2(CA)(Me2pn)4](SO4)2的变温(4.2-300K)磁化率,求得交换积分J=-4.79cm^-1。结果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铬(Ⅲ)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自旋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基红褪色光度法测定数量溴酸根离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 ,在氯化纳的催化作用下 ,溴酸根离子氧化甲基红褪色的最佳条件 .吸收波长为 5 18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7.2×10 4 L· m ol- 1 · cm- 1 ,溴酸根离子在 3.0~ 18μg/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方法用于化学试剂中微量溴酸根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9.
铬-溴酸钾-偶氮氯膦(Ⅲ)体系测定水中痕量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稀硫酸介质中,铬能灵敏催化溴酸钾氧化偶氮氯膦(Ⅲ)的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铬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0μg/mL,检出限0.005μg/mL.测定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简便,且体系稳定,用于水样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硫酸介质中溴酸根氧化溴酚蓝褪色,建立了测定微量溴酸根的新的褪色光度分析法。在最大吸收波长436nm及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溴酸根浓度在0.15~3.8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化学试剂中痕量溴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Sodium chromate solubility is determined in the range of NaOH concentrations from 450 to 810 g/L and solution temperatures from 30 to 110℃.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o separate sodium chromate from NaOH in leached solution are resolved. It is first found the method to efficiently separate sodium chromate from NaOH and sodium aluminate in crude sodium chromate. Bench-scale studies on the separating are performed. Finally, good separation results a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种新的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含镍量为12%~13%的锌镍合金镀层的化学稳定性,其耐蚀性比未钝化的高5倍。研究了铬酸盐溶液成分及操作条件对钝化膜形成机理的影响,并对膜的耐蚀性与防护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市先锋街段嘉陵江采集水样和悬浮态、底泥样品,用石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样品中的铬含量,分析、讨论了该段嘉陵江水质铬污染状况.结果表明:①江水对可溶态铬的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较强,而对悬浮物中的铬的影响则较弱,底泥对水样、悬浮物中的铬有积累作用;②悬浮物和底泥中的铬主要以对生物无效应的惰性态的形式存在;③悬浮物和底泥中铬的含量高,污染程度强,但该段嘉陵江水体底泥中铬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4.
在尿素的存在下通过共沉淀法由硝酸钇和重铬酸铵制备了不同形貌的Y2(CrO4)3均匀胶体粒子.结合电镜照片,研究了一些实验条件对其形态和粒径大小的影响,并且明确了制备粒子的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金属离子和尿素配比条件下,可以制得球形和立方体的Y2(CrO4)3均匀胶体粒子.  相似文献   

15.
从化学平衡方程式出发,研究了铬酸铅沉淀的产生与溶液酸碱性的密切关系,绘制了对数--浓度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直观地表示出一定浓度Pb2+离子产生铬酸铅沉淀的最佳pH范围,用实验验证,与实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溴化锂制冷剂中铬酸盐测定的快速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溴化锂制冷剂中铬酸盐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用二苯碳酰二肼作显色剂,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成功地测定了溴化锂制冷剂中铬酸盐的含量,通过加标回收测得回收率在98%-102%之间,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镀锡钢板铬酸盐钝化膜的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全元素扫描分析方法对镀锡钢板铬酸盐钝化膜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钝化膜的主要元素为Cr,O,Sn和C.通过Ar+溅射对钝化膜进行深度剖析表明,C元素来自于表面的污染而不是膜层本身;Cr和O元素随着Ar+溅射的进行含量逐渐降低,而Sn元素的含量却逐渐增加.溅射约360 s后,Sn元素的含量已达到了80%以上,此时所对应的钝化膜的厚度约为20 nm.通过窄幅扫描对钝化膜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钝化膜主要由Cr(OH)3,Cr2O3,Sn及其氧化物构成.  相似文献   

18.
三价铬盐镀液电镀硬铬镀层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三价铬盐溶液电镀出了>70μm的硬铬镀层,研究了镀层的性能。镀层是非晶态,含碳量4%左右,经过热处理后其硬度达到1600Hv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铬酸钠生产工艺中炉料配方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并应用定值定比微机核子秤在生产中对炉料转化反应进行的程序及物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