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A     
包春莹 《科学世界》2014,(1):102-103
Q: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体液和母婴传播,那第一个艾滋病患者是如何感染的? A:现在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起源于感染非洲狒狒(chimpanzee)和黑猩猩(gorillas)的类人猿免疫缺陷病毒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相似文献   

2.
吕俊宏 《科技信息》2007,23(25):123
目前,艾滋病依然是人类无法攻破的绝症。近年来,经研究发现,HIV病毒的传播途径得到扩大,加上其突变率高,药物更新成为迫在眉睫的要求。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艾滋病研究的进展,包括药物靶点的开发,疫苗的制作要求以及提出了具有研究前景的抗HIV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研究HIV的病原学是认识HIV的致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的靶位、设计HIV疫苗和诊断方法并最终控制艾滋病的基础。自从1983年HIV被分离出以来,HIV的病原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阐明了HIV的形态、结构以及病毒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了解了HIV的复制和生命周期,并对病毒复制的调控有了基本的认识;对HIV在体内的动态和变异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对HIV的致病机理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和特异性免疫预防还远没有解决。开展深入的艾滋病病原学和致病机理研究,进一步揭示病毒复制、调控和致病的分子机制,阐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发展新型抗药物、设计有效的HIV疫苗的前提和保证。本文概括了HIV病原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后果极为严重的传染病。经血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曲靖市血站1995年开展抗—HIV检测 ,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酶联免疫抗体诊断试剂盒对9812份标本进行筛选 ,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 1筛查对象1995年10月—2002年6月曲靖市血站有偿献血者 ,部份受血者 ,门诊病人 ,1996年—1997年征兵体检者共计9812人次。1 2试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 ,分别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厦门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1 3仪器澳大利…  相似文献   

5.
王志刚 《天津科技》2003,30(4):52-52
本市扶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出的“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其组合物及用途(扶素康)”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该技术填补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抗艾滋病的空白。经权威专家论证,该专利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项目是2003年天津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目前该公司正在申报国家一类新药。 艾滋病的传播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累计已有6800万人感染了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中国的HIV感染者已达到100万人。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抗艾滋病药,而美国的药物过于昂贵,疗效也有限。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是阻断膜融合技术,阻断膜融合抑制剂阻断了艾滋病病毒与健康人体细胞的融合,与目前国际流行的鸡尾酒疗法相比,阻断膜融合抑制剂对艾滋病人的副作用小,药效高,且产生抗药性低。天津扶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这种国际最前沿的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6.
1.引言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特征的复杂综合征,其发生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包括:(1)HIV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融合为合胞体;(2)HIV对T_H细胞的选择性感染和破坏;(3)HIV引起免疫病  相似文献   

7.
马铃 《大自然》2012,(3):40-42
艾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引起艾滋病等相关疾病的病毒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它是一种以RNA(核糖核酸)为遗传物质的慢病毒,  相似文献   

8.
 7 月10 日,美国卫生官员和专家宣布,曾被认为“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女童“密西西比婴儿”在停药2年多后体内再次检测出HIV。因母亲HIV测试呈阳性,“密西西比婴儿”出生30小时后即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此后连续27个月HIV检测结果呈阴性,2013年3 月,医生宣布该女童已被“功能性治愈”。鼓舞人心的抗艾奇迹仅维持短暂1年,艾滋病毒便卷土重来。“密西西比婴儿”被“治愈”是检测方式及病毒藏匿造成的假象吗?其治疗手段和方法是否值得继续效仿?该案例对于人类未来攻克艾滋病有何借鉴价值?残酷事实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并思考“密西西比婴儿”究竟为人类攻克艾滋病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A:现在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起源于感染非洲狒狒(chimpanzee)和黑猩狸(gorillas)的类人猿免疫缺陷病毒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最初只在非人灵长类之间传播,到了20世纪,SIV侵入到人体并且发生基因突变和重组,成为HIV。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的动力学系统,描述了流行性传染病区域的人群传播规律,提出了一类更广泛的HIV传播的动力学系统。首先,利用泛函广义变分迭代方法对一类艾滋病的传播动力学非线性系统求得到了近似解的迭代序列,并叙述了它的一致收敛性。通过举例,较简单地得到各次近似解。最后对HIV传播的动力学系统的解作了定量、定性方面的论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9):80-80
7月28日,光明日报报道,北京协和医院在一位艾滋病患者眼部前房水中检测出HIV-1病毒。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房水中发现HIV(艾滋病病毒)。这一发现提示。当艾滋病患者血浆中HIV检测呈阴性时,患者房水中仍可有HIV存在,抗HIV治疗仍然不能中断。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世纪瘟疫”的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的简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本文综述了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尤其对现在普遍采用的三种先进的核酸检测方法PCR、bDNA和NASBA方法的检测原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6月5日,在传染病史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先揭示了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艾滋病AIDS),20多年的时间里,罹患人数之多,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害之大,已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幸免,感染,发病与死亡的人数已超过6000万,我国艾滋病感染不断上升,特别是近10年来,辗转传播,波及全国31个省市,疫情不断上升,已进入流行上升期,尤其是影响流行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加如吸毒,卖淫,嫖娼现象的存在,性传统观念的改变,性病人数的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剧增,经血传播因素不断上升,艾滋病知识的缺乏等均有利于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3日,艾滋病研究者Timothy Henrich和Daniel Kuritzkes两位医生向全球宣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波士顿病人”——两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及患有淋巴癌的患者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停止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已有数月检测不到HIV的存在——艾滋病可能已被功能性治愈。不料,美景须臾,噩耗即传,HIV在两名“波士顿病人”身上宣告复发。研究人员刚刚升起的治愈艾滋病的希望再次落空。不过,也有研究人员表示,这个结果“令人失望,也令人清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妊娠期妇女的HIV感染已成为全球艾滋病流行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阳性母亲通过怀孕、分娩和哺乳把病毒传播给胎儿和婴儿,导致婴幼儿早亡。因此,阻断HIV母婴传播非常重要。方法:术前应用药物做好母婴阻断,术中医务人员注意自我保护,术后采取母婴隔离。结果:采用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治疗方案,使用奈韦拉平、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可有效阻断病毒在母婴间的传播。结论:正确规范实施HIV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降低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6.
最新研究发现,开发艾滋病病毒(HIV)疫苗可能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因为HIV不仅会对抗病毒药产生抗性,而且会进化产生规避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相关论文2月2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相似文献   

17.
《前沿科学》2014,(1):91-91
<正>一项临床试验日前表明,一种基因编码技术对于人类而言是安全且有效的。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使用一种名为锌指核酸酶(ZFN)的酶瞄准并破坏了12名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免疫细胞中的一种基因,从而增强了他们抵抗病毒的能力。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6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杜瓦迪市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贝克曼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家John Rossi说:"这是HIV基因疗法的第一个重大进步,因为它证明了‘柏林病人’Timothy Brown如何远离HIV。"  相似文献   

18.
自然说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怀疑非洲黑猩猩与HIV有某种联系.最先主张非洲起源说是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的罗伯特·盖洛博士,他于1982年提出"艾滋病病原体是逆转录病毒"的假说.艾滋病是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大量分布在中非和加勒比海各国,基于这个假说做出了向欧美传播途径的推测.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AIDS),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为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杀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失去防御能力,最终死于机会性感染。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至今,全世界超过3300万人感染HIV。虽然全世  相似文献   

20.
<正>艾滋病流行有望终结?一项于2019年5月3日发表在Lancet上的研究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体内的病毒可以被完全抑制,即便和伴侣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也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对方。这项长达8年的研究由欧洲多国科学家参与,以近1000对男性同性恋伴侣(其中1人为HIV携带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让病毒携带者全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结果显示,所有参与实验的伴侣之间,都没有出现HIV传染的情况。论文作者表示,该研究结果证明,接受治疗的HIV携带者将病毒传染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