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新锁 《奇闻怪事》2007,(11):18-19
随着成人感和自我独立意识的逐渐增强,中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与常态相反的心理,是一种逆向的、对立的心理作用。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现象,常常表现为不听话或故意做出与教育者要求相反的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所谓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的厌恶,反感情绪。当我们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这种情绪进行诱导与控制,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纠正,力求使之回到正确目标的轨道时,有些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做出与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这种心理在中学生心理成长时期很容易出现,一般叫做中学生逆反心理。换句话说,逆反心理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你说正,却使别人产生一种负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存在着表现冷漠,对正面宣传作负面理解等逆反心理;造成这些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中学生理论知识欠缺、政治成效较为隐蔽等。因此,提高中学政治课课堂的效率,减少其在政治课中的逆反心理,应采取引导中学生热爱政治课、加强中学生的理论和心理教育、增强教材和政治老师的人性魅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遇到个别学生不服从管理或顶撞教师,教师让他向东,他偏向西,这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在特定教育情景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不少的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张巍 《科技信息》2012,(2):109-109,111
逆反心理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消极心理状态,军校学员作为部队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学生存在青春期逆反心理的现象很普遍,这是让教师和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在中学生处于逆反心理的青春期时,作为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去帮助学生调整,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倾听,适时给予理解、宽容,正确引导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做学生心理上的朋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整青春期逆反心理,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师范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从"逆反心理"的预防和对已形成的"逆反心理"的疏导两个方面论述了调节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办法,以便于和谐、高效教学课堂的创设。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是一种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支持自己行为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后进生对教师明显的“抵触”、“对抗”心理。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和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关键。那么,如何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9.
许海英  孟丽坤  刘君英 《科技信息》2011,(15):J0342-J0342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认识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危害性,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对逆反心理进行分析,预防和帮助中职生消除逆反心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在中学生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逆反心理现象,学生一旦形成了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叙述了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冷漠、抿绝或反感、讨厌并导致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往往表现得较为明显,比如:有的学生对校规校纪表现出不适应乃至厌恶,甚至故意以触犯纪律的举动来显示自己的独立不羁;有的学生即使知道老师的要求有益于自己,但还是容易被情绪所左右,以致做出不合常规的举动,屡教屡犯;对待教师,有的学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对自己所喜欢的老师说的话,可以言听计从,而对自己厌恶的老师说的话,则处处抵触,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导致…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与对策——以某中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华 《广东科技》2011,20(16):42-43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它对我们的教育管理存在很大的阻力。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产生,如何消除不健康的逆反心理?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研究,摸索一些好的方法去正确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杨迎军 《科技信息》2007,(30):223-223,292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我感到大多中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或考虑问题过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或自视清高、孤独离群;或是非淡漠,交友不慎等等。为此,我试图从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存在形式、中学生人际关系中几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及表现进行浅谈,最后给出中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学生逆反心理,是教育者按一定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要的是做好学生工作,特别是要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应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并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我在教育学生时,是从以下几方面来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些事物所产生的厌恶反感情绪,并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例如:有的学生你叫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越禁止的东西,他越感兴趣.这种心理给教育工作造成极大困扰,严重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分析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防治对策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生长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学校的思想教育中,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中专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而最容易出现的心理表现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采用《HONG氏逆反量表HRPS》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汉中市12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t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其逆反心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逆反心理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功能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解释预测作用;家庭功能各因子中情感介入、沟通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发展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锋 《科技资讯》2011,(30):243-24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网络的大面积普及,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各种多元化价值观念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中学生由于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不仅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逐渐走向成熟,其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这虽然是成长的必然阶段,但是稍不留神就会被社会上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社会风气所沾染,产生不良影响,本文试以此为背景,在新时期对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姚晓灵 《奇闻怪事》2009,(10):26-29
在多年学校德育工作中,常常听到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啦,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夸鸭他偏骂鸡”的无奈。其实,这种违背常规的定势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就是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形成逆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不当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社会不良影响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