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通过梳理文化自觉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关联,探讨文化自觉视角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国家文化战略.立足于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自觉,"全球本土化"成为中国武术对外文化交流与跨文化传播的重大战略理念,武术跨文化传播的战略实施方案是跨文化的全球整合营销传播,而目前战略重点则是服从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武术国际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470名术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将普通大学生与体育大学生对比分析,发现体育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识别达到较高水平,对会徽跨文化传播充满信心.但在会徽意义的理解上不够深入和全面,在对奥运会会徽的关注和认识上也不容乐观,各高校关于奥运文化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校内开展的奥运文化活动并没有完全对体育大学生提高奥运文化知识起到积极作用.建议加大体育高校校园奥运文化传播力度,完善奥运文化课程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体育大学生文化素质,为体育大学生主动了解和认识奥运文化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在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师中就"中国文化失语症"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中缺乏对本土文化探讨和传播的足够重视,片面理解跨文化交际,并由此导致在学生中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探究了"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鸟巢"视觉形象在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视觉形象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标志和艺术表达,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建筑的视觉认知和视觉感受而言,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地标性建筑的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特有的标志性、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建筑艺术特点,无疑成为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物质载体和视觉形象,同时,"鸟巢"对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等都发挥了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全球盛会,奥运会会徽作为历届奥运会的象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视野去看,它向世界展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传统。从语言文字、艺术内涵及思维方式3个角度出发论述奥运会会徽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分析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并与西方国家的奥运会会徽做比较,进一步对有些网站上评论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官宦论"和"野心论"进行剖析和批评。通过对奥运会会徽的阐发,启示人们在保持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西文化交流依然是中国文化的输入远大于输出。合理的中西跨文化交流应该是一个互补和互动的过程。我们要加大推动中国文化走向西方的力度,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努力实现中西文化的融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因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中西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要坚持有利于实现文化融通的文化对外传播原则,包括突出文化特色的原则和文化共性原则。坚持文化融通的传播原则是中国文化能够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英语教学中因忽视中国文化教育而导致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从强化中国文化教育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趋势所需,是学习英语的必要参照,是跨文化交际的学识支持这三个方面阐述其重要性,以便引起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跨文化学者笔下的"休克"一词源自英语"shock"的音译;汉语的"休克"本来是医学术语,这与跨文化交流时人们在面对陌生文化时惊讶、沮丧、厌恶、焦虑甚至愤怒的表征非常相似。2009年12月24日.香港旺角街头,专办大陆居民来港生子广告。日前,怀孕30周的北京网友"如许姑娘"赴香港旅游,在香港机场被特区政府入境处拒绝入境。"如许姑娘"随即在微博上发布一篇名为《大月份孕妇赴港旅游遭海  相似文献   

9.
浅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文化传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当文化多样性影响到了传播的性质时,跨文化传播就产生了。因此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对不同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最终在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等诸多差异中寻求传播的平衡点,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所存在差异的陌生感,是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本文即对如何在差异文化中寻求传播的平衡点进行简要分析,着重说明如何降低跨文化传播中差异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中国日益崛起之国际影响力,与跨文化传播能力并不匹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读误解误会并不鲜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轨迹遍及全球,并且在海外主流媒体发表大量署名文章。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这些署名文章传播渠道直接、内容丰富、手段多样,是新时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新范式。从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来看,这些文章旨在推进民心相通;从跨文化传播的内容来看,这些文章主要讲述中国故事;从跨文化传播的策略来看,这些文章寻求共识促进共通。在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梳理和研究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对于提升中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