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乡集镇和小城镇的发展,吉林省是农村城市化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城市化发展历程及基本数据的研究,指出了阻碍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做好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加大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的力度和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小城镇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发展小城镇成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如何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加快小城镇经济发展是国家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重大战略,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小城镇经济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综合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启动,加快发展小城镇经济,对于推进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就更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地方中心城市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城市化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预测和分析,并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探讨了在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指出了小城市(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的有限性,提出了以大城市和地方中心城市的产业聚集和发展壮大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途径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对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农村城镇化主要形式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在农村城镇化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生态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农村城镇化形成发展的生态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内在联系,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城市化"则是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我国建国以来一直采用城乡分隔的管理体制,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在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上,有以大中城市发展为重心和以发展小城镇为重心两种主要观点。不同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应该是既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功能,又能很好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此,提出了"五元经济结构"的假设,我国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建设为辅。在大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小城镇可以发展以为农服务的产业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连接着农村和城市,是城市化的农村,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小城镇建设的研究,指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燕蓉 《科技信息》2006,(9):295-296
我国小城镇发展还比较落后,主要原因是小城镇经济发展要受到国家政策、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三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走农村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经济》1996,(2):13-17
南京农村小城镇建设综合研究报告课题组(一)在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小城镇的兴衰起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的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晚,但近两年全市上下都很重视,效县各级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奔小康、建设现代化的重大...  相似文献   

10.
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推进小城镇建设.但农村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工程,许多地方的农村城市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