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围城》为语料,对作品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用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使用过程中体现了对语言使用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语码转换不同的语用功能,例如:填补词汇空缺或语义差异使交际更加方便,避免社会尴尬,作为幽默、讽刺、强调、排除听话人、引用等策略满足交际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刘靖 《科技信息》2009,(3):263-263,244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自然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文从自然语言的顺应性来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提出语码转换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要顺应语言现实(1anguagereality),社会身份(socialidendty))和社会心理(socialment卸三个方面。在交际者众多的交际策略中,语码转换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策略,交际者应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身份或者社会心理的顺应,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3.
蒋莹 《科技咨询导报》2009,(36):213-214
委婉语是语言使用中人们用来协调人际关系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各方面子的重要手段。本文从Brown和Levinsion的"面子保全论"中的礼貌策略来探讨委婉语的运用,说明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以保护交际中的某一方的面子不受损。  相似文献   

4.
浅析语码转换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之间的转换。作为语言文化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语码转换具有多种社会语用功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项重要的交际策略,也是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过程常见的语言现象,属于语码的一种,其转换也受到语码转换规律的支配,Scotton认为标记理论模式也可以被看作理性行为者模式,说话者是理性的行为者,在特定会话中的语码转换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说话者为自己以最低代价获得最高利益的一种"算计"行为。称呼语的选择也可以体现上述原则。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的语用与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它是具有一定交际目的,有意识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受到交际参与者、交际场景和交际话题或内容三大主要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本文拟通过对语码转换现象的探索,进一步分析语码转换的特殊语用功能和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被频繁使用。通过语码转换说话人可以避免社交尴尬,体现价值判断,实现身份选择,促进跨文化交际,反映时尚文化。  相似文献   

8.
课堂语码转换的功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嗣海 《科技信息》2009,(33):I0176-I0176,I0225
课堂语码转换作为外语课堂教学中一种认知、交际和教学策略,其转换的功能机制将促进或制约外语教学中师生课堂交际的效率。因此,教师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语码转换机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原则考察语言社会中言语交际的情况,着重就语码转换的心理理据、语言系统制约及语码转换的类型进行讨论,并从中概括出社会结构与语言运用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关的规则和原则,以期对疏通言语交际、语言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邓慧 《科技信息》2012,(1):384-384,353
由于传播的便捷性,微博客在网络中迅速兴起。微博客的字数限制以及非正式性等原因,导致了大量原创性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不同于面对面的交际。本文基于于国栋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模式,以微博客为例,从语言现实、社会约束、心理动机三个方面试图在网络交际这一领域里研究语码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是一种认知、交际和教学策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经常交替使用不同语言以便干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文章在调查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语码转换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的语优先”等大学英语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语码转换的概念、基本形式及类型的理解,以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人手,对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由于强调解释、语言态度、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及缓和语气等主观动机引起的语码转换,还有由于词汇空缺,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的变化等客观动机引起的语码转换我们可以学习并应用语码转换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提出外语授课、情境设置、正确的语言态度培养以及从小抓外语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会话交际角度.运用序列分析法.通过对语言选择和话轮替换进行分析,探讨语码转换的交际意义或功能。认为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包括跨文化交际)语码转换不仅在语言上能迎合对方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偏好、完成话轮替换、认同指示、修补和旁岔序列划界等话语组织功能:同时在心理上还能使交际双方减低“不确定性”.了解对方的态度.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个人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现象非常普遍。对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更是涵盖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角度。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个人语码转换的深层动机受控于社会规则和话语主体意识等二元因素。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是指操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言语行为。语码转换是语言之间发生接触、互动的必然结果。文章以当代高校学生之间日常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阐述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指讲话者在同一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既具有社会功能同时又可表现说话者的心理情感.<海角七号>中的语言是整部影片的一个亮点,剧中人物闽南语、普通话和日语在不同场合相互转换,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人称指示现象的分析及其话语选择的分类,以语用亲密度为参数,探讨了话语者在交际过程中对人称指示语话语选择的动机。作者认为,话语者按照人际关系的亲疏来选择相应的人称指示语,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日渐推广的英语教育使得校园交际用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愈加普遍,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应用情景型语码转换,隐喻型语码转换和标记理论分析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及原因,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英汉语码转换的社会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讨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问题。言语行为理论重视言语行为的实施者在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言语行为的实施者的主体作用。英语课堂这一特殊语境决定了语码转换的特定功能。文章通过分析实例,讨论了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言语行为,最后笔者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语码转换的概念、基本形式及类型的理解,以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对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由于强调解释、语言态度、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及缓和语气等主观动机引起的语码转换,还有由于词汇空缺,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的变化等客观动机引起的语码转换我们可以学习并应用语码转换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提出外语授课、情境设置、正确的语言态度培养以及从小抓外语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