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禁止性否定副词"勿"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颖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1):110-113
先秦时期,禁止性否定副词“勿”后动词、介词一般不出现宾语。至迟到东汉,“勿”后动词或介词已经完全不受是否接宾语的限制了。东汉口语中最常用的禁止性否定副词是“莫,”“勿”次之,“毋”则很少见了。“莫”的迅速崛起使得“勿”的发展相对滞后,开始表现出衰弱之势。至元代新的禁止副词“休”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后,“莫”也渐趋萎缩,“勿”则趋于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对《论衡》中的助动词“可”在穷尽性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做细致的描写,分析其句法和语义特点。从形式上看,修饰“可”的副词以否定副词为主;分布在“可”后的谓词、谓词性结构中,单音节动词居多;能构成“不可不”这样的双重否定形式;在句子中能单独作谓语。从意义上看,“可”的语义主要有三种:可能、值得、应该。此外,还探讨了“可”“以”连用、“可”“得”连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非常"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常”作为一个程度副词已为人们所熟悉,而近年来以“非常可乐”“非常6+1”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非常系列”的“非常”语言现象却与其形容词用法密切相关。在明确“非常”有副词和形容词之别的基础上.把这种新近流行的“非常”语言现象从形式上分为“非常+名词”、“非常+形容词”、“非常+动词”三类,进而从句法分析和语义描写的角度讨论了上述三种格式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所”字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名词,当“处所”讲;一是辅助性代词(有人称为助词),通常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使之成为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两种用法之间有联系,后者是由前者虚化而来的。此外,还有一种“所”字,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后面没有动词同它结合,但又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5.
副词“毕竟”在东汉至隋的汉文佛典中主要有表时间和语气两种用法;“毕竟”在演变为副词过程中受到副词“竞”语义的影响和“终竞”等同义聚合句法位置类推机制的共同作用;表语气的“毕竟”是通过表时间的“毕竟”经由语义的重新调整,由命题功能转化为表现功能而来;在同期的本土文献中没有发现“毕竟”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语法演变中的“扩展”和“重新分析”理论对文献语料加以分析,可以揭示副词“顾”的产生过程。副词“顾”由动词演变而来,在语法化过程中受到副词“反”的影响。“顾”所在格式的名词次类变换也是“顾”语法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毋”作为否定副词,甲骨文中已见,传世文献中出现频率亦较高。过去对它的研究结论基本是认为“毋”用于表示对主观意愿的否定,可以译为“不要”,是一个表示禁止性否定的副词。但是金文中“毋”有较为特殊的一种用法,即用于表示一般性的否定,这种“毋”不能译成“不要”,而是相当于“不、弗”。这种用法有特定的出现场合,即主要出现于修饰助动词“敢”的时候,相应的“敢”也不能理解为通常的含义,而是要理解为“可以”一类义。  相似文献   

8.
“够呛”作为从方言发展而来的词汇,在语言使用的各种场合都有大量用例.“够呛”由“够”和“呛”的认知语义通过概念整合机制创新发展而来,具有[+否定]、[+超出承受范围]和[+难度大]之义.“够呛”在句中可作形容词、准副词和程度副词.“把(被)+主语+动词+得+够呛”结构的源构式是“动词+得+宾语+补语(够呛)”.“够呛”语义的虚化导致其语法功能变化,“够呛”演化成能凸显事物性状程度深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好似"一词的分布搭配和语用功能已经趋向于副词化,在这之前"好似"最主要的用法是表示"像似"义的状中短语,逐渐词汇化为动词.随着"好似"的运用变得更加广泛,它的句法位置由谓语转变为状语,变为副词,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副词“独”的语法意义相当复杂,可以做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情态副词以及语气副词,同时“独”又有众多的相关用法,和现代汉语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独”的使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研究双音节句在不同焦点、语气下的表现。目的是为了考察汉语双音节组合的调形模式是否以及如何受到语调影响。实验设计了16组双音节目标句,每组包含宽、前、后3种焦点和陈述、疑问两种语气。实验结果描述出16个双音节组合中前焦和后焦的聚焦模式,其中包括含有上声的组合。实验发现,在聚焦手段中,前后音节的高音点差值在16个组合中都起到了区分焦点的作用,并再次证明汉语语调存在稳定的"二字组基本单元";双音节句的疑问语气信息由高音点的位置决定,疑问与陈述语气的差异突出表现为疑问语气的高音点更高。  相似文献   

12.
对副助詞か接在疑问词后(这里暂称疑问不定词)所构成的句子,在不同的陈述方式下,其句子的重点是强调疑问不定词,还是强调谓语动词动作是否发生,状态是否存在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探讨了在疑问不定词后是否有格助词的情况下,其强调的重点是否也有所改变的问题。另外,针对疑问词后续副助詞か与后续格助詞が所构成的句子其含义的区别也进...  相似文献   

13.
疑问语气在信息交流模式上必须遵循“听者(说者”的语用原则,因此,主语“我”是有标记的。其在与形容词谓语共现时,所受限制主要来自具有内在感知性的感受类形容词。与动词谓语共现时,依小类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选择限制性。限制原因主要在于违反了疑问语气的语用原则。受限制疑问句在语用上表现为各种非真性问句。  相似文献   

14.
涟源市古塘乡方言疑问句与共同语比较有一定的特色。在表达疑问的手段方面,古塘方言中单纯使用语音手段的疑问句不用于表示有疑而问的形式;表疑问的常用语气词、语气副词和疑问代词与共同语不相同。在疑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方面,古塘方言中没有典型的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内部小类的划分与共同语有差别。在使用频率方面,古塘方言疑问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正反问省略式。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汉语中肯定式的测度问句“莫VP?”和否定式的测度问句“莫不VP?”句末均不排斥用否定词neg,“莫VP—neg?”、“莫不VP.neg?”句末的neg均是否定词,并未虚化为语气词。“莫VP.neg?”是测度问句“莫VP?”与正反问句“VP—neg?”糅合的产物,“莫不VP—neg?”是测度问句“莫不VP?”与正反问句“不VP—neg?”糅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浅析《墨子》中的宾语前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墨子》中的宾语前置现象进行了全面考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宾语用作代词复指时前置。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墨子》较多地遵守了上古汉语的语序规则,宾语前置句仍是主流,但同时存在少数宾语没有前置的特例。  相似文献   

17.
副词“终于”由非词的分立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与它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句子结构是“终于+AP、VP、S”。确定“终于”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两个:一是“终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做句子的谓语;二是除去“终于”后句意不受影响,有的句子甚至出现时间词。“终于”作时间副词始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宋元明时期,清代又可作语气副词。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句法位置的变化和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唯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2):98-101
问句是法庭会话的基础和特征。通过对三场典型法庭审判中的问句进行定性的分析,归纳出问句的类型及其功能,进而揭示出法庭会话这一法律诉讼文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六跪" 辨     
《荀予·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一句,学界一般认为其中的“六”’字乃“八”字之误。但根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 目》等药物学文献,说明古代确有一种被称为“蛫”或“鼠负”的蟹类动物,“蟹六跪”在荀予时代抑或是实有其事。  相似文献   

20.
《训门人》篇中的疑问代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莉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5):100-102
《训门人》使用了七类疑问代词:人物疑问代词、事物疑问代词、方式情状疑问代词、原因目的疑问代词、处所疑问代词、时间疑问代词和数量疑问代词.《训门人》疑问代词层次丰富,呈现出疑问代词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