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海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备,且数量丰富,个性鲜明,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利用潜力。开发福建海岛旅游,条件充分、前景广阔。通过对福建海岛旅游市场的优劣势分析,提出一系列促进福建海岛旅游市场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的可供借鉴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何平 《海峡科学》2014,(4):78-79
人文旅游景观是文化内涵的延伸,要想让旅游者相对完整地了解一处文化景观,有赖于导游员的文化底蕴.中职生应通过强化自身的文化知识,运用灵活的导游方法,全面、生动地把文化景观所包含的内容介绍给旅游者.该文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介绍推介景观文化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庐山爱国主义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文化是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丰富的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遗址、遗迹及名人故居类、纪念馆类、建筑艺术类和文学艺术类四大类。庐山爱国主义文化国内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人文教育和文化复兴上;国际旅游价值则主要体现在能满足与庐山爱国主义文化有渊源的国家和其他对爱国主义文化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的相关文化需求上。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宁波文化的独特内涵出发,分析了宁波人文旅游资源的特色:1)有着璀璨夺目的史前文化特色;2)有着海洋文化的特色;3)富有学术品位和书香气息;4)有着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人文旅游资源;5)宁波人杰地灵,有着群星璀璨的名人文化旅游资源;6)有着活力四射的宁波商业文化旅游资源;7)有着丰富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旅游资源;8)创意策划使宁波新的人文旅游资源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空间结构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促进旅游要素合理流动提供决策参考。在"点-轴系统"理论框架下,从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互动发展角度,通过旅游区位商计算,分析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旅游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研究认为: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开发可依托北盘江水路和规划建设的毛(口)-雨(格)旅游公路,构建1条北盘江旅游发展主轴线,形成市域中心城区、六枝中心城区和盘县中心城区3大城市旅游节点,积极打造"钟山-水城-六枝"、"盘县-黄果树"、"钟山-水城-盘县"和"舜卿湖-牂牁江"4条旅游产业带,形成湖山海避暑休闲度假区、夜郎文化体验探秘旅游区、水盘高山峡谷运动旅游区和盘南山地大健康旅游区4个重要旅游发展片区,构建起"一轴三城四带四区"的旅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旅游区的文化景观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地域性.旅游文化区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其形成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宗教、文学艺术及政治历史背景.根据其地域表现,文化景观可分为主体文化景观和辅助文化景观.旅游区的主体文化景观是旅游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量高质量旅游资源点位数据,利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可达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14类共计1 538处高质量旅游资源单体的空间格局,揭示该区域旅游资源的集聚程度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属"凝聚型"分布类型,具有"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形成"f型"核密度分布结构,且核密度聚集区呈现出由行政驻地中心城区向外围城郊地区扩散的多中心等级圈层体系特征;旅游资源布局与交通线路关系密切,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整体可达性较好,85.7%的旅游资源均在1h可达性范围内;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均在3h城市圈以内,成为交通网络密集且旅游资源点分布呈现聚合性的区位;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布局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分别成为其内在动力与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以合肥经济圈五个城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作为基础数据,探索2009—2015年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国内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增大,入境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减小,但入境旅游是相对差异形成的主导力量;国内旅游经济的差异贡献率显著高于入境旅游。(2)合肥经济圈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核心城市是合肥市;国内旅游经济规模呈首位分布,入境旅游经济规模趋于从首位型向集中型的转变。(3)合肥市旅游经济发展速率最快,远高于滁州市和淮南市。(4)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合肥经济圈旅游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当城市增加一个星级旅游景区、城市GDP增加1亿元、城市公路里程增加1公里时,总体旅游收入分别增加2.07亿元、2.04亿元、3.89亿元。  相似文献   

9.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西南地区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并借助UCINET6.0与Arc GIS软件分析其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8年西南地区整体网络结构逐渐趋于均衡,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网络空间分布呈"东密西疏,北密南疏"的特征,整合进程呈点状—集聚—旅游圈模式.将层次体系划分与核心-边缘分区结果进行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出了5个功能与地位属性相似的等级群体.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现有交通网络布局、旅游资源条件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提出空间一体化发展模式为4角增长极、3级廊道、3圈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了解海岛游客重游意愿影响因素,有助海岛旅游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大连市长山群岛为案例地,利用调查问卷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游客的社会人口特征、行为特征、价值感知和满意度4个维度19个指标进行分析,依次得出年龄、游览次数、基础设施、纪念品特色和是否达到预期对海岛游客重游意愿影响最为显著且呈正相关.以此为基础提出4点建议:注重银色旅游市场开发,完善青壮年旅游市场;重视重游游客,打造重游良性循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岛纪念品特色;完善各项旅游要素,提高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魏雨  刘汉湖 《河南科学》2019,37(7):1181-1186
基于GIS空间分析软件,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方法对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四川省DEM、NDVI、河流3个自然因素及交通道路、经济分区两个人文因素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的3个时间节点中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均为聚集类型,聚集的程度先强后弱,然后趋于平稳.(2)整个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强度东高西低,2008—2018年景区高核密度强度区域以成都市为起点,向川东北和川东南方向扩散.(3)四川省自然景区在不同海拔高程区域上均匀分布,多分布于植被茂盛、邻近河流的区域;人文景区大多分布在海拔低区域、对河流水系和交通道路的要求较高;4A级及以上高级别景区对交通和经济的依赖很大.  相似文献   

12.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不平衡指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弱集聚状态,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2)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东北多,西南少”,形成1个高密度地区—长沙,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呈“圈层”式扩散;3) 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冷点区分布面积大于热点区,整体布局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布特征;4) 经济基础、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高级别景区、客源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等是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冰雪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推崇的旅游方式,吉林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省份之一。立足于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自然条件,定性的分析了吉林省冰雪旅游业优劣条件。旅游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旅游业的发展作用显著,采用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分析吉林省冰雪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构建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结构。一带指松花江沿岸地带;两区指长春吉林核心区和长白山核心区;多点指除"一带,两区"之外分散分布的各冰雪旅游点。它们共同构成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网络化结构,最后提出了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珠海市荷包岛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包岛是珠海市旅游资源丰富的海岛之一,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珠海市海岛旅游的发展,提升珠海市的旅游竞争力.文章分析了荷包岛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现状,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发掘深层次生态文化内涵,把荷包岛建成旅游生态岛”的旅游开发基本思路,并把荷包岛的旅游开发原则确定为整体性、美感性、人性化、生态环境保护4大原则,最后从旅游景观、游憩活动和旅游设施3方面对荷包岛旅游景区系统的建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综合指数法及障碍度模型探究2004-2016年云南省各市州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4-2016年云南省各市州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均呈波动下降态势;(2)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日益均衡,高脆弱性市州空间集聚态势明显,"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逐渐形成,低脆弱性市州呈现"趋同俱乐部"空间态势,边境市州脆弱性低于内陆市州;(3)云南省六大旅游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滇西北下降幅度最大,滇东北与滇东南下降幅度较小;(4)敏感性对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发挥主导作用,其应对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区域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偏低.  相似文献   

16.
丽江古城的日常生活空间结构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建筑场所论中"领域"、"场所"和"路径"的概念,剖析丽江古城 的日常生活空间结构,指出丽江古城具有象征领域(山水)和生活领域(城市)、中心场所(广场)和日常场所(住宅)、自然路径(水路)和人工路径(街巷)并存的二元空间结构 ,形成了二元对立的领域复合体、场所复合体和路径复合体,并通过各个复合体中二元空间 要素的清晰界定和程式性组合实现了空间的仪式化。仪式化的日常生活空间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宗教礼仪和节日庆典等一起构成历史文化城市的"文化景观",有必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城市保护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区域系统的空间结构与区域的协同、综合发展相互依赖、密不可分,整合与优化空间结构可有效地促进区域系统中城市的协调、持续发展.基于扩展断裂点、分形、城市空间分布、空间相互作用等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具有不均衡性;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不够强;城镇点在空间上随机、均匀分布;城市相互作用强度梯度差异大.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市615个休闲旅游点为例,按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休闲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总体呈主城区密集周边城区稀疏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4类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2)全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康娱游憩类主要沿传统商圈布局,文化休闲类在空间上分布较为稀疏,自然游憩类总体集聚度不高,专项休闲类具有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3)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且各类休闲旅游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不同;(4)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和空间集聚等因素对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舟山群岛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文物资源和海岛民居等物质文化遗存;也有民俗风情、海洋节庆和海洋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存;还在长期的海防建设中形成独特的军旅文化资源.舟山群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旅游开发、艺术开发、音像制作与出版开发.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分布,对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陆良县地名志》所载的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揭示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陆良县地名以人文景观类地名为主,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70.88%,人文景观类地名中,人工建筑类地名最多,也是陆良县地名总数中占比最多的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6.24%,蕴含着区域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自然景观类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9.12%,其中,山类地名最多,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18.57%,是陆良县地名总数占比居第二的地名。2)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坝子地区,与人类活动和人口分布趋于一致性。3)陆良县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的爨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共同造就了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独特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