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经济体系中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自20世纪70年代英国博尔顿报告以来,为中小企业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政策取向,美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走过了很长一段弯路,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建设好促进其生存的环境。本文分析了美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要点,对于我国制定和调整中小企业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技术政策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目前是全世界的经济、军事超级大国,其经济和军事的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科学和技术,是美国历届政府对科学和技术的重视和善用,是有一套适时调整的正确并有效的科技政策。美国的国家技术政策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根源。从美国独立到目前两百多年,美国国家科技政策经历了几次历史性的变革。分析美国国家科技政策的沿革、现行科技政策,对我国的科技决策的科学化和先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技术政策调整的分析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的实质体现为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作为技术后发国家,发展中的中国将如何实现经济和技术的跨越性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加紧制定和实施我国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具有至关重要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研究和跟踪发达国家技术政策调整的趋势,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以提出我国技术政策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美国90年代以来科技政策的发展过程,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美国的科技政策及其背景,研究开发的技术重点与科技发展有拳重大计划作了介绍,把重点放在了对美国布什新政府的科技政策的论述上。最后,文章在就美国科技政策演变过程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对于美国当前科技政策中的国防科技内涵,我国在科技政策中应控制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演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了美国二战后科技政策的演变过程,认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文章介绍了每个阶段美国的科技政策及其背景,研究开发的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经费情况,与科技发展有关的重大计划,与科技政策有关的相关法律。重点介绍了美国现政府的科技政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文章还就美国科技政策及其演变过程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国际山区发展政策与制度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梳理国际上主要组织和机构、区域政治联盟和主要山区国家的有关发展政策与制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际山区政策与制度的重点关注问题。同时,针对我国山区发展的现状,总结了未来我国山区发展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来临之际,新加坡政府为了使中小企业更具活力和经得起知识经济的考验,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情况,以及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适时制定了《新加坡中小企业21世纪10年发展计划》(SME21)。本文指出这一计划设定的三大目标实际可行,它的实施将可以协助新加坡中上企业的提升,转型及外国业者建立伙伴关系,加速中小企业的成长,特别是,新加坡政府在计划中积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交易的目标,将大大推动中小企业勇于改变传统经营模式,选择崭新的商业模式,为迎合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本文提出对我国的4点启示,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我国中小企业21世纪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增强中小企业的开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总结分析了OECD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趋势及政策发展的未来方向,并根据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政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技术创新计划的制定、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扶植技术创新的金融和财政政策方面,对发达国家有关政策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指出了我国的差距和需要向外国学习和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科技政策愈来愈明显地表达出国家竞争战略的意志,可以说科技实力的竞争已演变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时代主题的变换与新科技的冲击同样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英国科技创新战略应运而生,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为英国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解读英国科技创新政策的战略规划,为我国制定科技政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Simple apparatus for perfusion fixation for electron microscop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 L Rossi 《Experientia》1975,31(8):998-1000
Control on duration of application and pressure of fixative is achieved with an apparatus of simple construction. This allows optimal fix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s for morphological and cytochem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Résumé Une technique est décrite pour préparer de la myoglobine pure par fractionnement avec sulfate d'ammonium.

This research was aided by the U.S. Air Force School of Aviation Medicine, Randolf AFB, under contract AF 18(600)-940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nder grant RG-5112(RI). This is paper No. 2342 in the Pennsylvani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越来越被教育管理着所重视。通过介绍欧美国家教育质量管理奖,并分析比较其教育质量观与中国教育质量观的共同点和差异,旨在为我国建立国家教育质量管理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Résumé Des anticorps anti-ACTH ont été produits. Ils forment avec l'ACTH un complexe non précipitable. Ils ont servi au développement d'un test radio-immunologique de détermination de l'ACTH.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 method for a screening program for haemoglobinopathies in a starch agar gel mixed with saponin is presented. Normal and abnormal blood containing haemoglobins S, C, I, M Boston, D Punjab, beta thalassaemia major and beta thalassaemia minor, were applied, in a tray with the capacity for 100 samples. The electrophoresis was performed in 45 min using 300 V. This method offers special advantage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using a small amount of whole blood and without the previous preparation of haemoglobin solution.Acknowledgments.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Dr C. Daghlian and Dr Lewis J. Greene for their valuable suggestions. We also thank the Conselho Nacional do Desenvolvimento Científico e Tecnológico, CNPq, for financial support.  相似文献   

18.
Call for Papers     
《Journal of forecasting》1987,6(2):157-157
  相似文献   

19.
Call for papers     
《Journal of forecasting》1993,12(7):615-615
  相似文献   

20.
Call for papers     
《Journal of forecasting》1994,13(6):561-5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