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偏振模色散效应严重制约着长距离高速光纤通信的发展,偏振模色散的自适应补偿成为光通信领域研究的焦点。在分析目前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几种PMD补偿技术局限性的同时,对高阶PMD及其补偿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二阶PMD补偿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2.
高速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概念和产生机制,讨论了它对光纤传输系统的影响和测量偏振模色散的方法,对目前高速光纤通信中常用的几种典型补偿技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光纤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监测信号和反馈控制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效应成为提高系统性能的严重阻碍,对偏振模色散进行动态补偿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偏振模色散补偿中不同的监测信号获取方法和反馈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指出具有响应动态范围大、透明度高的偏振度法(DOP)是一种很具改进价值的反馈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就可能的新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顾艳华  李洁 《科技信息》2009,(33):54-54,29
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40Gbit/s以上的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几种补偿方法,并对对各种补偿方法的优缺点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偏振模色散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的技术及应用背景 ,重点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成因 ,偏振模色散的定义 ,较详细地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偏振主态模型 ,及该理论对光纤通信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解释和该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光放大器和色度色散补偿技术的不断提高,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已经成为限制超高速、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40 Gb it/s或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中,PMD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必须考虑PMD的补偿问题。文章从PMD引起的脉冲展宽角度,对40 Gb it/s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几种PMD补偿技术的使用做了比较分析,指出自适应的主偏振态传输补偿技术比一阶后补偿技术和主偏振态传输补偿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张晓光——北京邮电大学光波与光信息基础研究中心主任,为将光纤通信系统骨干网从10Gb/s平滑升级到40Gb/s,自2001年始一直致力于光纤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的研究。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项目的研发犹如多病缠身的张晓光一样,坚持着走了过来。  相似文献   

8.
在单个波长通道的传输速率高于10Gbit/s的超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极大地限制了整个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必须加以控制和补偿。先对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统计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接着介绍了在光纤线路中测量偏振模色散的后向散射光测试法及其测量原理,并从琼斯矩阵(偏振态传输函数矩阵)出发,通过分析其泰勒展开式,分别推导出可补偿一阶和二阶偏振模色散的均衡器所需满足的条件,并给出了原理框图。  相似文献   

9.
目前光纤通信系统正在向大容量、高速率、长距离等方向发展,使得原本对低速率系统而言可以忽略不计的非线性效应和偏振模色散(PMD)等光纤性能缺陷成为限制系统升级和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因此,偏振模色散是目前国际上在光纤通信领域中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介绍了单模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及其产生的原因、偏振模色散的干涉法测量方法和测量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偏振模色散测量保偏光纤的拍长。  相似文献   

10.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高阶偏振模色散对二种常用的码型的偏振度的影响,并分别考察了去偏振项和偏振相关色散对这二种码型的偏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二阶PMD的二项均对RZ码的DOP的影响较为严重,而对NRZ码而言,影响不明显。模拟结果对高阶PMD补偿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4年进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主要成员2005年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的中南大学范景莲教授.已主持和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十五“863”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等。  相似文献   

12.
我校信息学院曹文华教授主持的项目:光纤中超短光脉冲产生、传输及其应用(项目编号:技-2-002),荣获200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该项目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适合于大容量、远距离、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光纤脉冲压缩方法获取超短光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矩阵传输模型,对偏振模色散的补偿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理想效果下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实际中针对40G的通信系统,进行了主态补偿的实验,实验中采用偏振分析仪对输出光的偏振度进行了监控,在调节偏振控制器的过程中发现,完全未补偿状态下,脉冲严重变形,全补偿状态下,脉冲形状恢复较好,调节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表明两次找到了补偿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数值解非线性耦合薛定谔方程,研究高速光孤子通信系统中高阶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对孤子传输的影响,并数值模拟孤子在单模光纤中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偏振模色散导致孤子脉冲展宽、峰值功率下降、峰值点随传输距离漂移;高阶色散和偏振模色散使孤子加速展宽、脉冲沿出现非对称的振荡结构,脉冲峰值点随传输距离的漂移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徐亮 《科技资讯》2009,(15):18-18
但是随着近几年的新发展,光纤通信的系统容量达到IOGbit/s及以上后,发现偏振模色散(PMD)又成为了光纤通信秉烷容量的新限制。因此。必须对PMD进行补偿,以提升光纤通信罔的传输容量,加大无电中继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16.
在传输速率为10Gb/s及以上的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导致的信号恶化会严重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为了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必须对偏振模色散进行补偿。对由两段一阶偏振模色散补偿单元级联构成的偏振模色散补偿器,提出改进方法,设计成两步控制的前馈式结构PMD补偿器,计算机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补偿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10G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模拟及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要求,光纤通信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了研究色散(PMD)对光纤传输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可用带宽。首先提出了运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这种随机的色散值,在此基础上,用MATLAB中的模拟块依据统计的结论作了信道仿真,得到了用图形说明的PMD导致的波形失真,计算出工程用G.652光纤最大的无中继传输距离。依据色散散特给出了一阶偏振模色散的一种补偿方法,为今后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尹宝才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863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级科研项目,199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7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于8月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揭晓,河海大学共有3项科研成果获奖。徐立中教授主持完成的“HSN-3000厂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冶、王慧斌教授主持完成的“REOS200专家优化系统冶、李臣明副教授主持完成的“RICH 6000集散控制系统冶分别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优秀产品奖)。  相似文献   

20.
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分析与色散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子晶体光纤具有较大的负色散,可用于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文中主要讨论了大空气孔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式分析、材料色散、波导色散,以及在通信波长范围内的总色散与芯径变化的规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