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济法与社会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经济法的健康发展.作为现代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不同于以公、私法为标准而产生的社会法.现代部门法意义上的社会法是以社会保障法为主体的法律总体,而以公、私法为标准而产生的社会法是社会性法,是以社会利益为调整对象的法律总体.因此,经济法和社会法同属于社会性法,都是相对独立的部门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社会团体大量涌现,社会结构也发生改变,社会利益的凸显使得传统以保护国家利益为本位的公法和以保护个人利益为本位的私法皆无法有效承担起保护社会利益的重任,故以保护社会利益为本位地发展起来并最终形成与公、私法并列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第三法域。经济法本质上保护的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社会本位之法。其本质属性与社会法———以保护社会利益为目的之法是契合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是具有重要的现实及学理意义的问题,二者是属于第三法域的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本位观、法理念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在性质、公平观、基本原则等处又存在差异。经济法与社会法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当前理论界对两者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拟从社会法的涵义入手,通过对法理念、法本位、法功能等几个视角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经济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对经济法的法律属性观点也不一致,按照传统的公私法划分,很难确定其归属。社会法作为一个全新的法域,有着特殊的社会基础。通过从经济法和社会法比较分析的角度对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展开分析,可以推断,社会法和经济法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经济法是社会法域下的一个部门法,经济法应当归属于社会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以崭新角度归纳出所谓法的本位实为其利益基础的观点,继而以利益中心论为其立论依据解构各主要部门法的利益本位并最终落脚于对经济法利益基础的分析。本文为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作了新尝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整体利益"一词已经成为现行诸多法律中频繁出现的重要词眼。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注重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正是经济法固有的社会本位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和辨析应该是经济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前提。笔者从"社会整体利益"以及相关概念入手,然后以整体主义的观念进一步分析其本质特征,进而厘清"社会整体利益"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是国家为保障社会整体经济利益 ,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而规制经济运行行为的法律规范。民法是自我救济法 ,而行政法则是政府、国家利益本位法(公法 ) ,二者均不能对市场经济起调节与救济作用 ,只有经济法才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着机制效用功能 ,从更高层次上全面一体、综合系统地调整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几个社会热点现象说到当今社会公共责任观念之淡漠,谈到经济法的勃兴,随之给经济法定性为社会法;然后从中、外国家利益架构模式的不同,总结出我国必须逐步完善经济法律法规;其次通过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区别点出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为社会公共性;最后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中得出经济法的概念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惩罚、补偿、强制三种基础责任类型相结合的责任实现形式为视角,来论证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并由利益中心论出发导引出经济法社会本位与经济法责任的法理链,从而为经济法责任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三分法”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鼎立统一;对立中介;适度中道;三要素;三重性;三类型;三形式;三条件;三方面;三层次;三阶段;三结果。把“三分法”运用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中去。那就可以克服人们仅仅在对立两极中思维的旧习惯。从而解决许多长期争论不体的问题,并形成一系列创新见解,有助于实现法学原理立体化。  相似文献   

12.
赵丽娜 《科技信息》2009,(13):95-96
《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是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反分裂国家法》是宪法性法律,其中第8条是军事法的重要渊源。因此,该法与军事法是交叉关系,但基于目前情况应当将其纳入到军事法范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秦晋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4):105-107
侵权行为适当法乃是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法律适用规则,在实践上,以为一些国家所采纳,但其规则要旨与理论意义仍须进一步探讨,尤其在“适当法理论”视角下,侵权行为适当法的本质才能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大明律》中规定的“盗”罪包括有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诈骗等,这些规定既继承了《唐律》的有关规定,也有细微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规定,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法典中对这些犯罪的立法规定,同时也可以将其与今天的刑法做一些比较,得出有关刑法的立法技术及模式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30年间,我国的社会生活包括婚姻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制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在1950年制定的《婚姻法》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和婚姻家庭领域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于1980年对《婚姻法》进行了修订。修改后的《婚姻法》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愿望,是我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文章则着重讨论了1980年《婚姻法》对1950年《婚姻法》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立法没有用专门条文集中规定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因此学者对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有很大的认识分歧。本文从民法基本原则的理性分析入手,紧扣继承法与民法的关系和继承法的立法精神,对继承法诸原则一一检讨,得出我国继承法应确立"三原则"体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公司监督机制是公司治理的灵魂。新《公司法》的出台,体现了众多的亮点,其中在公司治理方面对原《公司法》的完善尤其明显。然而,新《公司法》在这方面的完善并非充分,它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本文从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新《公司法》的相关不足以及提出了若干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归属、保护的法益、实施后果等方面的对立性,阐述了协调二者冲突的三种方式,即知识产权法在民法框架内的自我限制——有限保护原则;反垄断法网开一面——适用除外制度;反垄断法中的禁止垄断制度对知识产权滥用的禁止。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目的均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两者均要遵循民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因此,无论是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层面,都不能将两者割裂开,而应当尽量协调两者共同为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服务。  相似文献   

20.
对法进行功能分析就是对法所产生的行为后果在社会整体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认识和评价。通过对我国公司法与美国公司法关于治理结构,股东会与董事会的权力及清算责任认定等方面的规定在现实中所发挥的功能进行比较,为完善我国公司法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