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辽宁西部北皋长皋蛇不歹附近的植物化石5属14种,其中对5个新种(北票锥叶蕨、常氏锥叶蕨、假微尖堆叶蕨、简单异羽叶、稀脉篦羽叶)进行了描述,据产出的植物化石特征及同相关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对比,认为该区植物化石所产出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安徽省淮南、淮北地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中的植物化石,研究了本区植物群在垂直剖面中的演替特征,划分了五个植物组合带,并据此对本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划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新疆尼勒克煤田吉伦台—塘坝(2)块段找煤施工钻孔见煤情况分析,结合本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推断出本区赋存有一定的煤炭资源储量,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含煤性和煤质较好,主采煤层12层以上,含煤地层厚度大于2866m。该区煤炭资源总量可突破40亿吨以上,该块段可作为煤炭勘探后备基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广东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19种和1变种:双沟卷柏、楔基莲座蕨、广南蹄盖蕨、大叶双盖蕨、疏裂双盖蕨、单叉对囊蕨、南亚鳞毛蕨、陈氏耳蕨、华北耳蕨、红秆凤尾蕨、紫杆凤了蕨、无毛凤了蕨、金粉背蕨、阔叶鳞盖蕨、林下凸轴蕨、翠绿针毛蕨、滇越金星蕨、羽叶新月蕨、小叶茯蕨和星鳞瓦韦。本文对这些类群的生境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对其地理分布区进行了补充。引证标本保存于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5.
李春兰 《科技资讯》2010,(2):132-132
寺家庄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煤系厚度稳定,旋回结构与粒度韵律清楚,该区含煤地层主要为太原组,山西组在本区范围内基本没有可采煤层;太原组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81、84、9、15号煤层,其中15号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的侏罗纪地层,蕴藏有重要的煤、粘土等矿产,并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早已为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所重视。由于主要含煤地层中所产的大量植物化石,与华北地区一致,属锥叶蕨——风尾银杏(Coniopteris——Pboenicopsis)植物群系(下面简称Co.-Ph.系),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7.
运用成因地层分析方法,从剖面分析入手,划分、对比各级成因地层单位,研究其空间上的沉积构成,确立了涟邵煤田金竹山矿区测水组合煤岩系相当一个完整一级成因地层单位(沉积幕)。主要含煤期第一沉积亚幕又可进一步划分三个生长层序,代表了障壁-泻湖-潮坪体系的填积-侧积-填积-进积的充填过程。并以此为重点,选择生长层序作为编图单位,系统地分析、研究了本区聚煤特征和沉积模式,为探讨矿区内煤层的聚集分布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图8,参2。  相似文献   

8.
河南伏牛山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河南伏牛山蕨类植物区系4个特征:(1)本区系有蕨类植物29科74属222种(含变型);(2)优势科是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主要属是鳞毛蕨属、蹄盖蕨属、耳蕨属、瓦韦属;(3)本区系属内种系贫乏,除少数几个属种类较多外,1~2种的属有52属,占属的总数70.27%;(4)种的区系成分在地理分布上与秦岭的联系最为密切,其次是西南、日本  相似文献   

9.
张胜威  姚成  姜骁疆 《科技信息》2011,(33):I0314-I0315
本文介绍了新安县石寺铝土矿区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层、构造及矿床特征。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的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物质来源的的分析研究,简单分析了煤下铝的成矿规律,对煤下铝的勘查与找矿方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石炭纪含煤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证明:分布于西秦岭北缘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时代为中——晚石炭世,它们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和古生物特征不同于南秦岭地区的同时代沉积岷河群和尕海群,也有别于北秦岭南部的下加岭群和东扎口群,而与祁连山区的相当地层(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群)接近,系介于华北型和华南型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本文认为,本区的中石炭统含煤地层就是陕西凤县草凉驿组的西延部分;并建议恢复海巅峡群一名,以代表本区的晚石炭世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吉林高勒浩沁勘查区独立编号的煤层有26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7、8、9、10、18层。10、18层为本区最主要可采层。本区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白音花组上段,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系,共含2个含煤段。煤层对比主要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及测井曲线形态组合等为依据进行对比。本勘查区内的煤层沉积不稳定,煤层层数多,而且煤层结构复杂,各分煤层层位对比困难,但主煤层10煤和18煤全区比较发育,在测井曲线上反映的物性特征明显。因此以10煤和18煤层作为全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对比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属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含煤沉积,四道泉勘查区位于桌子山煤田西南部,太原组下段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根据本区已有地质资料最新的勘探成果,认为勘查区构造主要由一个不对称宽缓向斜和一宽缓背斜组成,发育断层2条(落差100m),地层倾角一般为4~15°,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根据岩性特征将太原组下段分为上、中、下三个含煤岩性段,中段为主要含煤层段,含可采煤层6层,其中461煤层为本区主采煤层,煤层厚度较大,全区稳定可采;通过岩性特征、岩煤层组合关系、动植物化石、沉积构造的研究分析,确认太原组下段沉积环境属滨海、泻湖-潮坪(含泥炭沼泽)—水上三角洲沉积,对主要可采煤层的聚煤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目的是对像大桥地区这样的南方二迭系含煤小盆地进行深入的沉积相分析,并对其成煤条件进行探讨,为在该地区的找煤工作提供有益的意见。盆地及其附近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白垩系和第四系。二迭系在本区可分为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长兴组,由于构造破坏的原因,栖霞组  相似文献   

14.
黄兴帅  刘慧 《科技资讯》2014,(6):135-136
矿区位于广东省紫金县南部,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段地层及第四系冲洪积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依据矿体产状及其矿体形态的区别本区分为锡山寨矿段和大旗山矿段,锡山寨矿段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大旗山矿段矿体形态主要为薄脉状、零星细脉状,矿床类型为锡石硅酸盐脉锡矿。金属矿物为锡石、黑钨矿、毒砂、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现知保护区有蕨类植物20科、37属、95种2变种。优势分布科有蹄盖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等,它们是该区蕨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系分布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卷柏属、耳蕨属、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为优势属。本区系单种属多,起源古老,科属结构较简单,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并与温带区系有着较强的联系;属的分布以温带成分为主,同时也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种的分布以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温带分布次之。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的水热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高占斌  张万 《甘肃科技》2014,30(20):32-33
吐鲁-驼马滩矿区位于吐鲁-驼马滩盆地南部,区内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广泛,矿区四周均以基底花岗岩和志留系地层露头为界,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老树窝群中岩组,含可采煤层一层,也是本区惟一一层可采煤层,根据区内主要地质构造,浅析区内主要构造特征及煤炭资源赋存状况。  相似文献   

17.
资兴三都煤田是湖南省三大煤田之一,是唯一属于晚三迭世的含煤建造,有悠久的研究和开发历史。本世纪三十年代王晓青、刘元镇、谭锡畴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曾在此做过地质调查工作。解放后129队、省煤田勘探公司一队、三队、五队都在此做过勘探工作。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含煤建造是纯陆相沉积,1978~1980期间武汉地质学院陈钟惠老师等在三都地区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地质测量,对地层和沉积环境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晚三迭世含煤建造为海陆交互沉积。作者和毕业生等六人,于1986年在本区做了一些工作。本文的目的在于小结我们的研究成果,探讨含煤建造的沉积环境,分析主要煤层的聚煤规律和成煤模式,从而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填充物的选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经动脉灌注颜料的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内外侧筋膜、前臂后筋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血管蒂长度及筋膜瓣的切取面积等.结果:观测了以尺、桡侧返动脉为蒂的臂内外侧筋膜瓣和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前臂后筋膜瓣,这些筋膜的血管蒂长,血供丰富,可取面积大,质地坚韧致密.结论:臂内外侧筋膜瓣和前臂后筋膜瓣可作为肘关节成形术的填充物,讨论了临床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19.
总结西涧泉盆地的地层、构造等地质特征,通过与北山地区其他中生代盆地的类比分析,总结本区的聚煤规律,煤层、煤质特征,初步分析找煤前景。  相似文献   

20.
铜川矿区煤系地层中小断层十分发育,这些小断层一般为层间断层(包括层面断层)。它们是在岩层褶皱过程中所引起的层间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并与局部褶皱有较密切的关系。通过本区构造趋势面分析,讨论了矿区构造特征,并对煤、岩层可能受到较严重破坏的区域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