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甲醇废水的包埋条件优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选取高浓度的甲醇废水,利用固定化包埋技术对甲醇废水进行污染物降解处理实验研究.分别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PVA)为包埋材料,包埋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小球颗粒,对甲醇废水中COD的降解为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出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最佳包埋条件,并对在最佳包埋条件下制成的固定化小球进行了性能的改进.同时通过对固定化颗粒小球的比表面积、传质性能的测定以及电镜扫描分析了固定化小球的性能.实验表明,交联时间是固定化颗粒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2种材料均有适合微生物附着生长的网状结构;加入添加剂后,PVA固定化小球的机械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乙烯醇-硼酸法对WXZ-2、WXZ-8两株菌进行了包埋固定化,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较佳包埋条件,即包菌量4%、PVA质量浓度5%、交联时间12 h、小球直径2.5 mm.通过对冷冻干燥,40℃干燥两种保存方式下小球的外观表现、机械强度、微生物活性以及吸附性的测试与比较得出,40℃干燥保存的包埋小球有着更好的活性、机械强度与吸附性能,是一种更理想的干燥保存方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固定化小球还原性能的影响因素.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来固定硫酸盐还原菌株,分析不同因素对固定化SRB小球还原硫酸盐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B固定化最佳时间是菌株增殖64h;最佳包埋条件为:海藻酸钠4%、菌液浓度30%、CaCl2 溶液浓度4%;小球在氯化钙溶液中的最佳凝胶化时间为4 h;小球的最佳颗粒粒径为1 mm;最佳环境因素是:温度35℃、pH 6.5~7.0、球液配比量1∶10.不同因素下固定化SRB小球对硫酸盐的还原效率最高可达98.76%.  相似文献   

4.
选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4%CaC l2作为交联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包菌量,海藻酸钠(SA)质量分数,交联时间和小球直径4个因素对海藻酸钠包埋菌株的脱氮性能的影响,以氨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率为指标,优选包埋条件.在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包埋条件下,包埋的脱氮菌株的脱氮性能与其游离状态下的脱氮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5.
使用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硼酸(H3BO3)为交联剂将聚间苯二胺粉末包埋成球。着重考察了包埋剂浓度、包埋比、交联时间这3个因素对小球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包埋条件进行比较,发现小球综合性能最佳的包埋工艺条件是,PVA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包埋比为1∶1,交联时间为24 h,海藻酸钠质量百分比为0.2%。在该条件下小球的损失率为15.1%,对Pb2 的吸附容量达129.1 mg·g-1。在最佳工艺基础上添加少许CaCO3可提高小球对Pb2 的吸附率,高达82.5%,而且也改善了小球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以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活性炭为添加材料,对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PSB-1D进行固定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活性炭添加量为1%,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包埋菌体与包埋材料的质量比为1/20。在最佳条件下,微生物小球培养7 d后对2-氯苯酚(2-CP)的降解率为72.6%。对比研究微生物小球和游离细菌的降酚效果。将微生物小球引入序批式好氧生物反应器(SBR)工艺中,分别研究小球投加量、曝气时间、曝气量对生物反应器降解2-氯苯酚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小球对2-CP的降解率较游离细菌有明显提高。在黑暗好氧条件下,有效容积为5 L的固定化生物反应器对2-CP模拟废水降解处理的最佳稳定工艺条件为:微生物小球投加量为20 g,曝气时间10 h,曝气量为100 L/h。在此条件下,经过连续30个周期的测定,微生物小球对2-CP的平均去除率始终保持在65%左右。  相似文献   

7.
固定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找到一种适合于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性能的WXZ-2菌的固定化方法,分别采用聚乙烯醇、卡拉胶、聚乙烯醇+琼脂混合液、聚乙烯醇+卡拉胶混合液,对此菌株进行包埋,制作成固定化小球.以氨氮及总氮去除率、机械强度、保存时间为指标确定适合WXZ-2菌的包埋材料.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琼脂小球和聚乙烯醇+卡拉胶小球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聚乙烯醇+琼脂小球的总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聚乙烯醇+卡拉胶小球的总氮去除率则只有80%左右,另两种小球的氨氮及总氮去除率都不到80%.除卡拉胶小球外,其他3种小球均表现出很好的机械强度,但是聚乙烯醇小球在使用过程中易粘连.聚乙烯醇+琼脂小球和聚乙烯醇+卡拉胶小球干燥保存3个月后,其活性分别为85.7%和81.2%.综合评价,聚乙烯醇+琼脂为WXZ-2菌的最适包埋载体.又对4种小球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体的表面孔径和孔密度越小,转速对包埋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选用海藻酸钠(CA)和聚乙烯醇(PVA)混合物作为包埋载体,对经富集培养的以反硝化聚磷菌为主的活性污泥固定化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包埋菌体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沸石添加量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菌除磷效果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包埋菌体量和沸石添加量这2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的最佳包埋条件是:PVA质量分数为8%,CA质量分数为3%,包埋菌质量体积浓度为25g/L,沸石质量体积浓度为20 g/L,固定化小球交联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9.
分离器入口段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激光全息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为分离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应用多脉冲激光全息技术,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入口段气流中不同筛分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所拍全息照片的分析判读,发现100μm尺度的细小煤粉绕过较大的球形颗粒时几乎没有小颗粒卷入小球的尾迹,而浓相小颗粒群绕流小球时,在小球的边缘形成一个高浓度区,随后部分小颗粒进入了小球的尾迹。小颗粒在尾迹中重力作用表现明显,但未观察到回流作用使其反向运动。不规则小颗粒在行进中有明显的取向,几个长条颗粒以650r/s的速度高速转动。试验表明脉冲激光全息系统具有很好的诊断动态颗粒场的能力,是一种适合于深入研究颗粒运动细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污染地表水修复用微球菌的化学包埋法固定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从辽河油田受石油污染的缓流河床底泥中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去除CODCr的微球菌(Micrococcussp.N3-9P),并对其进行了化学包埋法固定化.通过实验,确定了改进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共固定工艺配方(质量分数)聚乙烯醇10.5%,海藻酸钠0.5%,活性碳3%及微量生长素,优化了过程控制参数.地表水修复实验表明,96h后固定化颗粒对污染地表水中CODCr的去除率为70.9%,明显高于游离菌的33.6%.  相似文献   

11.
The feasibility of embedding 40 nm ZnO particles into porous textile material by using ultrasonic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were studied. Through investigations, it is proved that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nanoparticle suspension is, the higher the weight of embedding percentage (EPW) is. However,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EPW will minish quick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exceeds 1%. In addition, the longer the process time of ultrasonic is, the higher EPW is. EPW is always higher when the distance between film and ultrasonic transducer is 1/2λ and 3/2λ, and lower when the distance is 1λ, and 2λ,. For 40 nm ZnO particles, EPW of the film effected by ultrasonic with the frequency of 42 kHz reaches the maximum.  相似文献   

12.
选取最佳的海藻酸钠包埋浓度,并对肝素钠在海藻酸钠颗粒中的释放效果进行研究.采用的是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素钠的含量,以此测得肝素钠的包封率及其缓释效果.海藻酸钠包埋的最佳浓度是5mg/L,肝素钠的包封率是86%,海藻酸钠包埋的颗粒对抗凝血时间延长了一半.  相似文献   

13.
研究室内臭氧和甲苯两种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依据臭氧与甲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环境舱实验监测臭氧与甲苯共同存在时,两者浓度的变化以及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臭氧与甲苯发生了氧化反应,加快了臭氧的衰减;通入甲苯后,计数中径0.27μm以下颗粒物浓度出现明显增加,在颗粒物浓度达到最大值时,0.27μm以下颗粒物总数占总颗粒物的99.57%.室内臭氧和甲苯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包括超细颗粒物在内的可吸入细颗粒物,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及较高存储容量的多孔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器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已有的扩散-应力耦合模型大多忽略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基于此,建立考虑孔隙率和迂曲度的多孔球形电极颗粒中的扩散-应力耦合模型.针对Mn_2O_4电极进行恒压充电下的数值计算,探讨孔隙率和迂曲度系数对锂离子浓度、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及体积应变的影响,并将模型结果与他人结果进行对比.数值结果表明:迂曲度系数越大,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越差、体积应变越小且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越大;孔隙率越大,电极中的锂离子浓度和体积应变越大但径向应力和环向应力越小;多孔电极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嵌锂能力.因此,应选择孔隙率大且迂曲度系数小的材料作为高存储容量的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重点考察了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银胶体时温度、浓度和加料方式对粒径分布的影响。以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和六偏磷酸钠为稳定剂,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液相还原硝酸银,制备出有不同粒径和分布的银胶体。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UV-vis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镜(TEM)确定胶体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加料获得的粒径和分布较小,硝酸银浓度和温度影响聚并和生长,从而对粒径分布产生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掘进工作面悬浮粉尘颗粒改变巷道空气的粘滞特性,同时产生声波散射而影响机器噪声的传播与衰减,简要介绍了粉尘空气介质的声波衰减机理,基于掘进工作面及近巷道粉尘分布特性,分析了悬浮粉尘空气介质的粘滞特性对声衰减的贡献,研究了悬浮粉尘颗粒的声波散射作用及粉尘颗粒粒径、浓度等对声散射衰减的影响,研究表明:巷道中扩散声衰减与介质粘滞声吸收衰减两者在衰减量级上相当,而声散射衰减相对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粉尘浓度是影响粘滞声吸收的主要因素,而粉尘颗粒粒径、粉尘浓度等对声散射衰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合成工艺,以钛酸丁酯(Ti(OC4H9)4)为前驱体,通过改变反应物的体积分数和体系的pH值,合成了不同晶型和形貌的二氧化钛(TiO2)微粒.同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此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的体积分数和pH值对TiO2微粒的晶型、形貌和晶粒尺寸均有较大的影响.当Ti(OC4H9)4体积分数较大时,出现锐钛矿型晶体,但结晶不完善,微粒较大,且有团聚现象;Ti(OC4H9)4体积分数较小时,出现金红石型晶体,微粒相对较小,随着反应物体积分数的减小微粒的晶型由锐钛矿型转为金红石型,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在酸性溶液中,有利于形成金红石型微粒,而在碱性溶液中,有利于形成锐钛矿型微粒,随着体系的pH值增加,晶粒尺寸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低皂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略高于100.nm的聚合物中空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貌,借助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其包埋与释放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氧化还原体系把高价硒还原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红色零价硒,以生物材料淀粉为内核,采用纳米制备技术,得到核壳型的淀粉硒纳米颗粒(St-Se0NP).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sizer电位分析仪对颗粒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备的颗粒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50 nm左右,电性呈中性.淀粉硒纳米颗粒作为植物营养调节剂应用于巨峰葡萄植株,成熟葡萄果实中的硒含量比对照提高了5倍,糖份提高了30%,钙含量提高了40%,而酸含量则降低了30%,大大改善了葡萄的风味.研究还对硒纳米颗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较普通硒化物,淀粉硒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形成了缓释,提高了硒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金属陶瓷中颗粒的溶解──析出生长机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出金属陶瓷中颗粒的溶解-析出生长机制动力学公式.由小颗粒的溶解动力学及大颗粒的生长动力学两个函数式描述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与动力学过程有关的诸因素,包括:元素的扩散系数、颗粒间的浓度梯度、有效扩散面积、颗粒的平均尺寸及颗粒数.动力学公式表明:小颗粒的溶解及大颗粒的长大数率同扩散系数、浓度梯度及有效扩散面积成正比;同颗粒的平均尺寸及颗粒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