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财富,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在时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历程、精神内涵、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标示设计的重要影响、对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与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漆画艺术是我国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脱胎于中国传统的漆工艺。人们通过漆器工艺形态和艺术语言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画种。漆画艺术历史悠久,伴随着中国的漆器艺术产生和发展,逐渐从"器画相随"转变为"器画相离",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漆画开始具有浓重的现代特征。从语言特征、精神内涵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对漆画艺术的现代性取向进行分析,解构漆画创作的构架,以期有助于完善现代漆画艺术体系、促进漆画艺术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晓梅 《科技信息》2009,(34):I0285-I0286
在世纪的转折期,整个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人类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也正不断面临着新的选择。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正在向重视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的价值取向转化。因此,人性化设计将是未来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写意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以其特殊的造型观念和所蕴含的内在精神,使中国画在传统艺术发展史上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演进和升华。从而大大拓展了中国画创作理论和实践上的观察方法和认知方式,丰富了民族艺术的表现力,扩大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情趣。在中国浩瀚的文化历史画卷中,无疑宋代文人对写意画的发展写下了闪光的篇章。虽然一般认为唐王维是文人画的开山鼻祖,但他的画毕竟没有成为典型的写意画。而宋代石榴、梁楷的减笔人物(如梁楷的《太白行吟图风泼墨仙人图》)确属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很高的写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受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阵痛。清束民初,不少留学西方或日本的中国画家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观念和表现技法,他们大多于“五四”前后归来,投身到社会洪流中去。于是,拉开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序幕,出现了如决澜社、艺术运动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等颇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团体。他们在30年代兴起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高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丰富的文化背景下,其传统艺术有着千百年的沉淀;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古香古气"。"古为今用不复古",是当代设计提倡的又一大原则。现代平面设计,不仅仅是在纸上面的文章,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延伸。我们的设计既不能无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又要与世界接轨,积极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还要尊重艺术的独特性。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中所包含的传统视觉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的阐述,进一步探讨中国传统艺术与平面设计相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作为中国农业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艺术景象,在其相对稳定和谐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承传有序,演变出新,浮星泛月,辉映千年。在今天,以现代工业文明为主体的世界一体化趋势和文化多元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中国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认知现实背景对艺术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对当代中国画艺术的探索与推进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笔墨”在中国绘画中有着重要地位。当我们探讨对中国画传统再认识的时候,对“笔墨”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和传统笔墨当代价值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画的“传统”是一个发展着的艺术体系,“传统”的概念必然随着当代中国画家观念的更新而拓宽它的内涵。作为绘画观念的物化形式的传统“笔墨”,也将随着中国画向现代化发展而显现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现代市场消费理念与包装设计的方式,研究分析了设计创新对于包装设计的影响,以及设计创新必须从反映时代、研究传统、更新观念、素质提高、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阐述.让包装设计在企业形象的环境下以设计创新的方式来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尹丹 《科技咨询导报》2012,(19):247-247
传统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可谓成果颇丰,内容广泛。我们从中国画的审美情境、传统文化的角度阐述,全方位、多风格地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从传统水墨和现代设计艺术相关联的视角出发,结合实例来解析其相互融合关系,希望通过这样多层面的探求能使我们从中总结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目前高校动画专业的国画技法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动画专业学生选修国画技法课的必要性.造型艺术需要学生从基础教学中获得一定的造型能力、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力,动画教学中要加强国画技法课的基础训练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郭熙的画学著作《林泉高致集》着手,从中提炼出郭熙关于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观、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理论,以及关于山水画的学习观、创作观、山水画的笔墨观等方面的论述,从而比较全面地研究了郭熙的山水画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形成各有其成因,这两种在艺术思想上不尽相同的体系,前是徐悲鸿艺术思想的产物,注重以素描能力来塑造人物,造型精准,画风严谨而厚重,对人物的性格个性和思想情感刻画十分深入;后受潘天寿艺术思想的影响,注重传统,注重从花鸟画等其它传统画种中吸收营养,以用来改造人物画,其画风秀润、清淡,具有传统化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美术教学中,写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是体验所处地域生活,表现现实性地域艺术文化风貌的主要形式,通过写生教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在写生课堂上所掌握的基础技能训练,作为后期绘画创作的技能准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即兴式的敏锐而生动的审美能力,把在写生中的鲜活感受转换到绘画创作中来。  相似文献   

15.
王静娟 《科技信息》2009,(29):I0307-I0307,I0351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水墨动画是中国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再现,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是中国动画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是中国民族化探索的典范。首先分析了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借鉴吸收和运用,最后论述了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将更好地促进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郭熙的《林泉高致》不仅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有关山水画的技法,更蕴含着一种浓厚的《周易》意象思想,其有关山水审美观照、审美意象等问题,更是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郭熙在对山水自然的展现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对于技艺在绘画意境中的艺术表现及“心画”意象与聚气修养的思考探讨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他强调从真山真水中见出大象和真意,追求山水画的至高境界,其理论与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不可摇撼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教学方法自古代的非学院“师徒制”,发展到今天学院制的教学方式,其中现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潘天寿两位大师的教学思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当下艺术的多元化时代,只有将徐、潘他们二位教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素描加笔墨”的高度融合,才是适应国画的特点与法度。只有把临摹与写生交叉互补教学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加理论知识素养,把绘画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  相似文献   

18.
风景色彩写生课作为一门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色彩基础课,是学生收集设计素材的重要手段和获得设计灵感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合格艺术设计人才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但是一直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目的模糊等问题,艺术设计专业的风景色彩写生教学改革应该如何进行?笔者依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对风景色彩写生课程的教学和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丹青题咏 妙处相资——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画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枝清采.它把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丹青题咏,妙处相资“,两者珠联璧合,交映生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试从八个方面对题画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汉代绘画中所反映出的博大与朴拙、礼教与自然的交融以及时空变化的不拘一格,反映了儒、道思想的互融互补。通过对儒道互补的审美思想在汉代绘画中的映射进行分析,可以认识汉代绘画形式背后看似神秘却又有迹可寻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