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甜菜果胶及鱼明胶2种生物大分子为基材,以0.03g/mL甘油为增塑剂,制备甜菜果胶-鱼明胶复合可食膜,分析不同鱼明胶添加量对于复合膜的含水量、水蒸气透过率、溶解性、透光性、外观色差、机械性能及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鱼明胶添加量的增加(0.01~0.05g/mL),复合膜的溶解率由95.43%降至66.20%,透光率显著提高;且当鱼明胶添加量为0.02g/mL时,复合膜含水量为24.52%,水蒸气透过率为10.41g·(cm·d·MPa)-1,抗拉强度为3.09N,表现出较优的性能;与单一膜相比,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均有所改善。因此,实验表明甜菜果胶-鱼明胶复合膜在应用于新型包装材料方面具有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2.
乳液膜具有蛋白类物质的优异成膜性能且具有脂类物质的耐水性能,是可食膜制备的研究热点。甘油作为增塑剂,可以降低膜的脆性,提供更好的延展性。试验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为基本原料,以大豆油为油相,制备出一种大豆分离蛋白O/W乳液膜,探究甘油添加量(1.9,2.2,2.5,2.8和3.1 g)对O/W乳液膜的色差、不透明度、机械性能、膨胀率、水溶性、水分含量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甘油添加量为2.5 g时,O/W乳液膜的性能较好,不透明度和膨胀率最低,分别为2.5%和10.26%,比蛋白膜高出3倍;机械性能也较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4 MPa和3.09%。甘油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制备大豆分离蛋白O/W乳液膜,可以为今后乳液膜的相关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魔芋精粉、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利用其混合溶胶在适当条件下的成膜特性制备可食性包装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魔芋精粉(主成分为脱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和壳聚糖的浓度及二者的配比、补强剂的添加量、增塑剂的添加量等因素对膜制备及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精粉和壳聚糖浓度为2%,二者的配比为3∶7(体积比),补强剂6%,增塑剂6%,60℃下干燥成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其断裂强力可达585cN,伸长率达7.8%.  相似文献   

4.
搭建直线式熔体微分电纺设备,制备了聚丙烯(PP)和聚乳酸(PLA)双组分纤维,将所制样品放入丙酮水溶液中作浸泡处理,溶解PLA组分获得PP单组分异形纤维;然后对PLA添加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进行降黏处理,以达到改变PLA熔体流动速率(MFRs)的目的,探究不同MFRs差异所产生的不同包裹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组分的MFRs差异对双组分纤维的包裹现象产生显著影响,且通过实验可知,当ATBC质量分数为6%的PLA与PP共纺时,可得到形貌最佳的PP组分异形纤维。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功能性蛋黄酥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使用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以及不同的壳聚糖添加量对蛋黄酥功能性指标钙含量和胆固醇含量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壳聚糖在蛋黄酥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0%,壳聚糖添加量为1%时能获得感官品质较好且功能性指标达到均衡的蛋黄酥,其钙含量达到76.2 mg/100 g,胆固醇含量达到290 mg/100 g,比不添加壳聚糖的蛋黄酥钙含量增加44.3%,胆固醇含量降低35.1%.  相似文献   

6.
通过流延法制备了低甲氧基果胶/壳聚糖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形成机理,并探讨了果胶添加量、壳聚糖添加量以及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果胶中的—COOH和壳聚糖的—NH2结合并促进成膜;随着果胶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添加量均为4g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12MPa和33.24%;当壳聚糖添加量增加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同样先上升后下降,在添加量为4g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4.13MPa,而断裂伸长率却一直降低;当甘油添加量为1mL时,复合膜拉伸强度极大,达到24.32MPa,但断裂伸长率极低,仅为4.86%,随着甘油添加量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急剧降低,而断裂伸长率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7.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是一种优良的无毒增塑剂,以其绿色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催化剂的选用是制取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工艺中重要一个环节。以溶胶法负载磷钨酸制取的固化酸催化剂,酯化率高,重复使用率高,是一款理想的酯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a2SO3)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膜,研究在改变蛋白浓度,甘油、Na2SO3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膜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油含量对膜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最佳成膜配方.即:大豆分离蛋白含量4.0%,增塑剂浓度2.0%,还原剂浓度0.1%.此条件制得的蛋白膜成膜性能较好,抗拉强度可达7 418.62 g,厚度为0.97 mm,透光度0.131,水蒸气透过率20.06g/(h·m2),透氧率0.93 g/(h·m2),二氧化碳透过率3.88 g/(h·m2).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牛蒡提取物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新型复合涂膜保鲜剂,以壳聚糖、牛蒡提取物为原料,明胶、甘油为添加剂制备复合膜,并测试其力学性能、抑菌性能、抗氧化性能,同时将复合膜应用于圣女果保鲜中.结果表明:共混液中壳聚糖质量浓度为0.02 g/mL、牛蒡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1 g/mL、明胶质量浓度为0.03 g/mL、甘油体积分数为0.5 %时制得的复合膜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26.97±2.26)MPa、断裂伸长率为(104.3±5.4)%、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4.67±4.3)%、抑菌率为(99.32±3.28)%,表面和断裂面比较平整,未出现分相.该复合膜处理的圣女果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VC质量分数、丙二醛(MDA) 质量摩尔浓度均优于壳聚糖单膜处理和未处理的圣女果,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基复合控释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氢化可的松为模型药物,通过2-水平参数设计实验,定量探讨了壳聚糖复合膜中壳聚糖质量浓度、戊二醛质量浓度、甘油质量浓度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壳聚糖复合膜渗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质量浓度、戊二醛质量浓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复合膜的渗透性具有显著性影响,而甘油质量浓度对膜渗透性的影响不显著;膜的渗透性随着壳聚糖及戊二醛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弱,随甘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有所改善;当壳聚糖、戊二醛及甘油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2~0.04 g/mL,0~2.5×10-4g/mL及0~2.5×10-3g/mL时,得到壳聚糖基复合膜的渗透系数(P)与壳聚糖质量浓度(A)、戊二醛质量浓度(B)及两者交互作用(AB)的定量数学模型为P=0.28-4.58A-399.66B+7807.00AB,对模型及参数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及参数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柠檬酸三丁酯是一种无毒、绿色环保型的增塑剂,是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毒增塑剂的新一代环保型增塑剂之一。概述了柠檬酸三丁酯的主要性质及主要合成方法,对可用于制备柠檬酸三丁酯的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分析认为,有机固体酸催化剂是制备柠檬酸三丁酯的合适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聚苯胺与聚乙烯醇的原位复合膜及电色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恒电位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聚乙烯醇复合膜(PVA-PAN).研究了单体浓度和掺杂酸的种类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循环伏安法、光谱电化学法等对复合膜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与无基体的纯聚苯胺膜相比,复合膜与ITO(铟锡氧化玻璃)电极表面具有更好的粘结性能和均匀性、更好的电活性以及更快的响应.当施加电位在-0.50 V到-0.14 V之间时,复合膜呈现无色透明状态,当施加电位在+0.40-+0.90 V之间时,复合膜呈现紫色状态,可见光的吸收峰峰位产生明显的紫移.经过1 422次电位循环扫描之后,复合膜的循环伏安曲线中的峰电流强度以及可见光的吸光度分别能保持83%左右和60%左右,显示出适宜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3.
油酰柠檬酸三丁酯增塑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柠檬酸与正丁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完全酯化生成柠檬酸三丁酯,以油酸与三氯化磷通过酰化反应合成油酰氯,以柠檬酸三丁酯与油酰氯通过酰基化反应合成油酰柠檬酸三丁酯(OTBC).研究油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工艺条件,探讨油酰柠檬酸三丁酯的增塑效果.研究表明:柠檬酸三丁酯与油酰氯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酰化率可达到92%;合成的油酰柠檬酸三丁酯分子量为625、脂肪碳与极性基团的比值为8(与DOP相同)、密度为0.946 g/mL、沸点为256 ℃、折光率为1.454 8;OTBC在高氯化聚乙烯树脂(HCPE)相容性良好,对高脆性HCPE的增塑效率优于DOP,OTBC增塑的HCPE材料低温塑韧性优于DOP,OTBC增塑的HCPE涂膜耐水、耐皂水萃取率低于DOP,OTBC在HCPE材料中的稳定性高于DOP.  相似文献   

14.
应用超滤技术对发酵牛骨粉多肽进行分离,研究了超滤系统几个主要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了以下各超滤膜最佳的操作工艺参数。截留分子量(MWCO)10 kDa:多肽浓度为30 g/L、压力0.20~0.22 MPa、最佳料液温度30~35℃、pH值控制在6.0~7.0、运行周期为50 m in,膜透过速率为1.24 mL/m in;MWCO 6 kDa和4 kDa:多肽浓度为40 g/L、压力为0.20~0.22 MPa、温度低于45℃、自然pH值,运行周期为60 m in,膜透过速率为1.44 mL/m in和1.18 mL/m in;MWCO 2 kDa:多肽浓度为30 g/L、压力0.20~0.22 MPa、温度低于45℃、自然pH值,运行周期为50 m in,膜透过速率为1.01 mL/m in。超滤分离后分子量(MW)大于10 kDa和小于2 kDa的胶原多肽所占比例较多,分别为34.45%和33.94%。针对MWCO 10 kDa膜研究表明:随着超滤体积不断增加,膜透过速率不断下降;同时发酵液的水解度与总蛋白和总肽的透过率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绿色增塑剂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而柠檬酸三丁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塑料增塑剂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为此,本文研究了六水合溴化镁催化一水合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合成绿色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反应条件,通过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0 mol%,酸醇物质的量比1∶5.5,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为4 h,酯化率可达到98%以上。上述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副反应少,酯化率高,价廉易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由硅基光子晶体与金属复合微纳结构薄膜中的全向光吸收效应。与完整的硅/金属复合薄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硅薄膜厚度相同的条件下硅基微纳结构薄膜能够使吸光度提高近70%。此外,结果显示这种光吸收增强效应对入射角度的变化不敏感。在以0°~60°角度入射的情况下,硅微纳结构薄膜都能够具备接近100%的光吸收。通过对能带以及场构型分析可以发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金属平板与截断光子晶体中特殊的边界陷光效应和六角晶格的全向带隙。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鱼明胶单网络凝胶的性能,利用复凝聚法制备不同质量浓度的鱼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研究其表观特征、色度值和流变性质,并以单一鱼明胶凝胶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鱼明胶质量浓度提高(0.06~0.10g/mL),单一凝胶弹性增加,网络结构更加优良,但在较低质量浓度(0.06、0.07g/mL)时,凝胶脆性大、易破碎;复合凝胶整体展现了良好的凝胶特性,成型效果较好,且随着海藻酸钠质量浓度的提高(0.01~0.03g/mL),凝胶强度持续提高。由此表明,海藻酸钠的加入可以改善复合凝胶的凝胶强度。通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鱼明胶与海藻酸钠在不同阶段的凝胶性质,为二者复合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苎麻纤维(RF)进行偶联剂处理和聚乳酸(PLA)/氯仿溶液浸润处理后,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LA/RF复合材料,并观察RF处理后的表面形态及PLA/RF的等温结晶情况.结果表明:RF能够有效提高PLA/R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种偶联剂(KH5501,KH570,A151)在80,℃下处理的RF对PLA的增强效果较在室温下处理的增强效果好;RF经过浸润处理后吸水率下降;在RF的浸润液中添加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TBC)能够提高材料断裂伸长率;通过偏光显微镜(POM)观察到,在靠近RF附近位置PLA球晶较其他位置处细小;随着TBC质量分数的增加,PLA球晶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褚橙为实验材料,从失重率、变质指数、维生素C变化率、可溶性糖变化率4个方面的指标来探究薄膜保鲜、低温保鲜、抑菌液处理保鲜和综合处理保鲜对橙子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橙子放置一周后出现变质现象,各组分维生素C含量均有下降趋势,水分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不同处理中,综合处理保鲜组效果最好,其次为低温保鲜组和薄膜保鲜组,但无论使用何种保鲜方式橙子品质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